不管成都到底有没有玉林路,总之《成都》还是让赵雷走上了宋冬野和马頔的老路——一个唱民谣的歌手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被众所周知。
这样的局面非常熟悉,又非常反常。熟悉的是,几乎每年都有如《歌手》这般的音乐节目带来民谣歌手的走红,但反常的是,这一次因为赵雷,所有人的 交几乎陷入到了一种失控。
相信这样的状态也曾在你我的朋友圈里都出现过,导致突然出现各派俨然“厮杀”局面的问题,其实并不出在赵雷身上。
先来看看,这几天关于赵雷的讨论,有哪些话题,有的话题,real神奇。
1.从分析赵雷到“看穿”乐坛:
2.“《成都》难听,民谣没救”vs促进成都旅游业
每次扯皮, 友们都爱上纲上线。最近你能看到熟悉的话是这样的:“中国民谣界没救了,一首破歌能代表成都的火辣么?赵雷估计没怎么好好吃个中滋味,歌也难听,不知道怎么火的。”
当然也不忘骂骂这首歌“口水”属性,顺带部分成都人们也同仇敌忾表示不服,他们纷纷认为这首歌并不是写的成都:
△成都同城会对歌词的吐槽
而另一边,成都的旅游业也有了小促进,歌词里的“小酒馆”如今爆火,越来越多的人去小酒馆喝酒拍照,甚至有很多外地人专门去小酒馆合影…
知名大 “摇滚客”对去小酒馆拍照这事的描述和忠告是:希望在小酒馆门口坐着拍照的你能走进小酒馆,希望发完朋友圈宣布赵雷是你新老公的你能走进现场。
3.千年老梗“民谣人的初心大论战”上线!
这几年,几乎年年都有民谣会火,每次火一首歌或者一个人,总有一批老粉丝觉得很难过,自己喜欢的小众的东西成了“烂大街”,甚至有愤怒,觉得民谣就不该这么“抛头露面”,很多人发表言论说自己删除了歌单里的这首歌,再也不是以前的味道了。
↓
但也有人会说,自己喜欢的人和作品就应该火,凭什么要求他在小众圈子里过清贫的生活,“赵雷从以前到现在从来没有变过,只要他勿忘初心就好。”总之,这种“要火还是不要火”的论战几乎每年都要上演一次。
↓
真·孜孜不倦,生生不息。
4.然后,鸡汤上线啦!
民谣的每一次开题,总会引来无数情怀、鸡汤满天飞。同时在《成都》大火之后,一篇名叫《赵雷,你终于火了》的文章刷屏朋友圈,是一位赵雷老粉写的,点赞数现在已经破3w,引起了无数新老粉的共鸣,情怀满满。
5.技术帝压轴登场!
当该炒、该吵的话题轮完之后,技术帝纷纷上线,他们不再甘于把眼光锁定在赵雷身上,而是,整个民谣界!
△这两天一篇《我分析了42万字的歌词,为了搞清楚民谣歌手们在唱些什么》的分析文章开始刷屏,它通过如今新媒体时代最吃香的“大数据”,为我们完美展示了一副关于民谣歌手内心跳跃的世界,及,看穿了他们的喜好。
△图片版权见水印
至此,这场从微博、到论坛、到知乎、公 ,再到私密领域——朋友圈的话题盛宴正式宣告已全方位占领,每天看着朋友圈里素不相识的人们因为一个叫赵雷的男纸改变性格po文、义愤填膺的叫板、分着帮派的“打擂台”,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中。
其实,这有什么可以讨论的呢?
首先,这位或许自己都会庆幸在2010 年《快乐男声》20 强时被淘汰了的“你们的闷蛋雷子”,及至民谣这个乐种,就不具备大众层面讨论的属性啊。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民谣很动人?因为它本身具有“私属性”,它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最朴素的生活日常,诚然那些在小众眼里“最简单的叙述”会成为更多人眼中矫情造作的成分。
其实不仅仅是赵雷,这两年中国民谣歌手似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风口,从大江南北的各类音乐节到 络市场各类平台,最初以“我手写我心,我口唱我情”的小众独立音乐人们,在资本的大潮纷纷抱起了吉他,但抱起吉他并不意味着抱起成功,于是人们看到了这种“不同”,开始热议。
其实我想说,民谣本身并不那么复杂,无需如此上纲上线的讨论它,只是这个世界上至纯的东西确实最不容易。
△此前被唱火的《南山南》
其次,我们现在走的路,正是一条长长的“套路”。
这些年,综艺节目渐渐瞄上了地下音乐,吸毒前的宋冬野、追梦不要命的GALA和夜空中最明亮的星。赵雷这样不愤怒、不政治也不行为艺术的乖乖歌手,天生就适合成为中国式综艺节目的炒作材料,于是,我们渐渐都走上了综艺节目炒作的套路里。
于是在“炒作套路”的后段所能引发的效应,就是营销 的狂欢、 交话题层出不穷对每个人的绑架,以及各种文艺鸡汤后遗症泛滥。
自己的生活不是你喜欢看雷剧就会低人一等,喜欢低调的文艺大神就能高人一截的,当你在因为这些内心隐形的“标签”亲自下撕场时,我只能用两个字形容:闲的。
也许在这个 交软件占据80%生活时间的时代,我们难以幸免于“我所走过最长的路,就是每天热搜榜为我铺的套路”。
而最令人焦虑的,是看到很多人正急于用“喜欢/不喜欢赵雷”的标签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你跟我一样不喜欢赵雷,你就是朋友,那喜欢他的都是傻X(反之亦然)。也有,一定要彰显出自己与大众不同,站在精神制高点以一种“我就是小众精英”的莫名优越感指责大众。
想不通,本就活得很明白、懂得平等尊重、对各自喜好总是很宽容的现代人,何时又倒退到“党同伐异”?
更扯的是,因为一个歌手“党同伐异”的点其实并不起源于音乐本身,而是源自一场场营销话题的绑架。他们一拥而上,喜欢拿不专业的原因来强行解释专业的成功。
放过自己吧,因为一个确实纯真确实低调、但你或许在上周之前都不会记起他的赵雷每天撕来撕去,这又是何苦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