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球电影市场谋新

好莱坞大片及IP系列电影统治全球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北美方面,上个周末,又一部由新人导演帕克·芬恩(Parker Finn)自编自导的中低成本恐怖片《危笑》登顶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也让该榜单迎来近年首次连续7周无一部电影票房能够蝉联冠军的现象,打破了曾经动辄被好莱坞各大IP系列电影霸榜2-5周的状态。

当然,论“吸金”能力,好莱坞IP系列大作依然表现强劲。2022年全球票房TOP10中,只有《水门桥》一部不是IP改编电影或IP续作:

近年来中国蝉联全球单一票房市场冠军,打破了曾由北美市场独霸十年的全球票房市场排序。而这与好莱坞大片并没有什么关系,外媒《Variety》曾评论“中国的票房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本土电影推动的”。自2018年以来,进口片票房占全年总票房比例已从37.8%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5.5%。据亚洲电影咨询公司Artisan Gateway统计,截至2021年12月中旬,美国电影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12.6%。

导演郭帆、文牧野都是80后,《我不是药神》甚至是文牧野的处女作,他之所以能够执掌这个项目,还是因为宁浩的坏猴子影业推出的一项发掘电影新生力量的青年电影人计划。而今年由坏猴子出品、文牧野执导、宁浩监制的《奇迹·笨小孩》,也再次取得2022年电影票房总榜top5的成绩,被评为“是新生代导演在中国电影工业市场化语境中对工业美学的实践。”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影创作“新力量”的崛起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好莱坞大片之外让观众有了更多元的选择。与此同时,这些“新力量”正在更多的舞台上被看见。

是谁在与“新力量”牵手?

虽然多数传统巨头会因商业回 评估望而却步,但也不乏少数有胆识的出品方愿意尝试:华策牵手毕赣带来《地球最后的夜晚》,吴京投资郭帆的《流浪地球》……而近年来,频频牵手这些新力量的出品方中,多了一个独特的身影——流媒体公司。

流媒体释放“新力量”

除了在上游生产环节的“创作友好”,流媒体积极拥抱电影人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产业链中下游的发行放映环节。线上发行模式的逐渐成熟,让“因片制宜”取代“院线绝对优先”,进而带给电影人更多选择空间。

目前,全球流媒体电影发行模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以Disney+和爱奇艺为代表的单片付费模式,一种是Netflix和Apple TV+的会员包月观看模式。这两条路分别跑出了各自的代表性作品,并取得了一定商业回 :

如需要单片付费的《花木兰》和《目中无人》,前者宣布上线Disney+后直接带动了迪士尼股票一度大涨超过11%,《目中无人》作为今年的国产武侠口碑之作,已经实现盈利,票房仍在上涨;《爱尔兰人》在上线Netflix的头28天里收获了全球共4000万账户的观看,《健听女孩》夺得奥斯卡小金人后在Apple TV +上的新增观众数量增长了25%。

为什么流媒体发行会吸引到各大中小的电影创作方入局?除了市场规模上 络渠道的权重日渐提升外,读娱君认为还在于 络发行拥有一些“差异性特点”:

“适配性”更广。院线的优势在于大银幕的观感,但院线渠道不可避免的缺陷在于放映资源的固定和有限,这导致票房市场容易形成极端的头部通吃效应,发行方艰难,许多中小成本电影还没入局就已经出局。

而流媒体发行只需要 络和智能设备,对许多电影而言都是一个更开放、公平、灵活的市场。从价格上考虑,无论是 络单片付费和会员订阅的模式都要显著低于线下票价,这也会影响许多观众的消费决策。营销层面而言,流媒体发行是话题营销和口碑发酵更多可能性的基础,看到讨论、搜索观看,这条路径更短。

豆瓣评分7.1的《目中无人》便是其中的代表。制片人魏君子曾坦然道,“拍动作片挺难,要花时间,且成本高。没有人敢愿意花钱拍,你在院线拍一部动作片试错成本太高了,动不动几千万、大几千万的。《目中无人》预算虽然少,但是我们标准不低,并且是按照传统院线电影的创作和 络电影目前的特质去结合做的。”

伴随更多电影创作新力量的涌现和流媒体的发展壮大,电影业迎来了行业整体格局上的“版本更新”。虽然国内外电影业发展情况有差异,但流媒体于电影业的价值同样存在。如何在这个“风起之时”找准方向,值得电影从业者做更多提前的规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