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印证 络上类似“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言论?最近有了新的方式——“你敢发条微博吗?”
近日,微博、微信、抖音等各大互联 平台相继上线“显示IP属地”功能,用户在各大 络平台上发文、评论时均会显示其IP属地,且无法关闭该功能。一时间,许多 红及其言论纷纷“翻车”显出原形。
“IP代理”形成灰色产业链
16元包月10分钟“环游”全国
▲“IP代理”软件中有多个属地可选择。
今年1月,公安部在“净 2021”专项行动工作成效发布会上,披露了对动态IP代理服务违法犯罪行为的整治工作。据统计,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摸排核查相关服务企业82家,关停非法宽带上 线路1.3万余条、宽带上 账 5千余个,有效整治违法违规经营电信业务、接入使用 络的乱象。
显示IP属地旨在遏制 络不良之风
“IP代理”好比委托朋友“订餐”
4月28日,微博发公告称,全量开放评论展示发评IP属地小尾巴功能,上线“个人主页一级页面展示IP属地”功能。据介绍,这主要是为了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真实。
显示IP属地不构成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使用“IP代理”软件或直接暴露用户隐私
对于 友热议的显示IP属地是否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问题,中国互联 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表示:“IP属地信息的颗粒度不足以通过省份直接推到个人特定身份,识别率还是相对较弱,且IP属地信息指向的是 络接入设备的位置而非人的位置。因此,一般情况下显示IP属地信息不构成隐私泄露,显示IP属地信息是出于 络治理和公共政策的考虑,还当持积极立场看待。”
根据《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IP地址能够显示特定时间客体出现在特定场合的信息,属于行踪轨迹。而各大 络平台公布用户的IP属地仅精确到国内某个省或者境外某个国家,由于其没有特定性,即明确定位到某一个具体的客体上,而是“某个省份”“某个国家”模糊、广泛的范围,所以并不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络与信息安全研究所副教授陈飞提醒,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和规范,消费者在使用“IP代理”软件过程中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任何技术都是双刃剑,在隐藏IP地址的同时,IP代理软件有可能会盗取浏览记录、个人账 等信息。值得注意的是,IP代理软件的防火墙在检查通信是否可靠、 址是否安全的同时,意味着也可以监控用户的所有信息。会使用户的浏览记录、账户信息、交易信息、支付信息等产生较大的泄露风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在 络平台上售卖“IP代理”服务的商家而言,如有消费者利用虚假的IP属地进行诈骗等犯罪行为,提供“IP代理”服务的商家则可能成为“共犯”,即便商家在买卖时就此问题提供单方面声明,也会被认定存有主观过错,情节严重时将承担法律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