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并发 (High Concurrency)
由于分布式系统的问世,高并发(High Concurrency)通常是指通过设计保证系统能够同时并行处理很多请求。通俗来讲,高并发是指在同一个时间点,有很多用户同时的访问同一 API 接口或者 Url 地址。它经常会发生在有大活跃用户量,用户高聚集的业务场景中。
2. 高可用 (High Availability)
高可用HA(High Availability)是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它通常是指,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设计,以减少停工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
3. 读写分离
为了确保数据库产品的稳定性,很多数据库拥有双机热备功能。也就是,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是对外提供增删改也就是程序员常说的CUD业务的生产服务器;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进行读的操作。
4. 冷备/热备
5. 异地多活
异地多活一般是指在不同城市建立独立的数据中心,“活”是相对于冷备份而言的,冷备份是备份全量数据,平时不支撑业务需求,只有在主机房出现故障的时候才会切换到备用机房,而多活,是指这些机房在日常的业务中也需要走流量,做业务支撑。
6.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e)
负载均衡,是对多台服务器进行流量分发的负载均衡服务。可在多个实例间自动分配应用程序的对外服务能力,通过消除单点故障提升应用系统的可用性,让您实现更高水平的应用程序容错能力,从而无缝提供分配应用程序流量所需的负载均衡容量,为您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服务。
7. 动静分离
动静分离是指在web服务器架构中,将静态页面与动态页面或者静态内容接口和动态内容接口分开不同系统访问的架构设计方法,进而提升整个服务访问性能和可维护性。
8. 集群
单台服务器的并发承载能力总是有限的,当单台服务器处理能力达到性能瓶颈的时,将多台服务器组合起来提供服务,这种组合方式称之为集群,集群中每台服务器就叫做这个集群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能提供相同的服务,从而成倍的提升整个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9. 分布式
分布式系统就是将一个完整的系统按照业务功能拆分成很多独立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就被称为“服务”,分布式系统将请求分拣和分发到不同的子系统,让不同的服务来处理不同的请求。在分布式系统中,子系统独立运行,它们之间通过 络通信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互通和组合服务。
10. CAP理论
CAP理论,指的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不能同时成立。
简单的来说,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最多能支持上面的两种属性。但显然既然是分布式注定我们是必然要进行分区,既然分区,我们就无法百分百避免分区的错误。因此,我们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上去作出选择。
在分布式系统中,我们往往追求的是可用性,它的重要性比一致性要高,那么如何实现高可用,这里又有一个理论,就是 BASE 理论,它给 CAP 理论做了进一步的扩充。
11. BASE理论
BASE 理论指出:
BASE 理论是对 CAP 中的一致性和可用性进行一个权衡的结果,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我们无法做到强一致,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
12. 水平扩展/垂直扩展
垂直扩展的方式又有两种:
13. 平行扩容
与水平扩展类似。集群服务器中的节点均为平行对等节点,当需要扩容时,可以通过添加更多节点以提高集群的服务能力。一般来说服务器中的关键路径(如服务器中的登录、支付、核心业务逻辑等)都需要支持运行时动态平行扩容。
14. 弹性扩容
指对部署的集群进行动态在线扩容。弹性扩容系统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环境按照一定策略自动地添加更多的节点(包括存储节点、计算节点、 络节点)来增加系统容量、提高系统性能或者增强系统可靠性,或者同时完成这三个目标。
15. 状态同步/帧同步
特征:状态同步安全性高,逻辑更新方便,断线重连快,但是开发效率较低, 络流量随游戏复杂度增加,服务器需要承载更大压力。
特征:帧同步需要保证系统在相同的输入下,要有相同的输出。帧同步开发效率高,流量消耗低而且稳定,对服务器的压力非常小。但是 络要求高,断线重连时间长,客户端计算压力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