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
今年是重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大年”。7月27日,以“软件赋能制造数字驱动转型”为主题的2022中国工业软件大会在重庆市渝中区召开。8月4日召开的投资重庆·2022年上半年全市招商投资促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招商投资局表示将围绕落实“满天星”行动计划,从强化场景牵引、项目包装,加强市区联动、精准招商,加强企业服务、优化环境三个方面强化软件领域的招商。
持续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一招”,近期正式出台的《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以下简称《“满天星”计划》),到2025年,推动实现使用存量楼宇面积200万平方米,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上万家,新增从业人员20万人,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1000亿元。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行业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要实现相关目标,招商投促是重要抓手。
一、为何要实施“满天星”计划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把握数字化、 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契机,加快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重庆实现“两地”“两高”目标的关键路径,是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重庆软件产业正不断做大做强,但仍有不少短板亟待克服。一是重庆软件产业的规模正在不断壮大,但与行业领军城市仍有差距。2022年1-5月,全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34.8亿元,列全国第8位,同比增长16.5%;截至2021年底,全市纳入运行监测统计的软件企业超过2300家,其中,规上软件企业超过400家。
但是,相对于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杭州等软件产业发达城市,重庆软件产业无论在软件业务收入、从业人员数量还是龙头企业数量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比如,2021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2万亿元,规模居全国首位,34家企业入选“2021年中国互联 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现有上市企业逾260家。
二是产业集群发展效应加快显现,但对楼宇经济的运用尚有不足。为打造全市软件产业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2020年至2021年,重庆陆续认定了两江软件园、重庆软件园等4家综合型市级软件园及重庆高新软件园等3家特色型市级软件园。基于此,重庆软件产业初步形成了“综合型+特色型”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到2021年末,全市重点软件园区已建成产业载体面积超700万平方米,2021年重点软件产业园区(含部分未认定园区)收入超2000亿元,占全市软件业务收入的80%以上。
虽然如此,重庆对存量楼宇的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截至6月底,中心城区各区排查出适合发展软件产业且政府可以收储的存量楼宇共计近3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是一个超大软件园,而分散在中心城区各区的一栋栋楼宇,就是汇聚在这个软件园并让其发光的一颗颗“星星”,必须让每颗星星充分发光发热。
三是人才集聚有一定成果,但人才的规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软件从业人员共计超22万,近年来还积极争创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积极建设市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和市级软件人才实习实训基地,推动建立两江软件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认真组织开展软件水平考试,对培育软件人才起到了不少作用。
但总体而言,重庆的软件人才队伍建设与领先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如《2021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 告》指出,北京行业从业人数近百万,行业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薪酬达26.2万元/年。
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升级,有效盘活存量楼宇,增强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形成中心城区全域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满天星”发展态势,加速实现“人气聚起来、楼宇用起来、产业兴起来”。因此,重庆出台《“满天星”计划》,按照计划,重庆市将统筹谋划产业布局,拓展场所承载空间,强化场景应用牵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大人才引培力度,优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态等方面的举措。
二、招商投促持续赋能软件产业发展
重庆市、区两级联动,协同推进软件产业招商投促工作。在市级层面,《重庆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对相关招商引资工作开展专门论述,提出“引进培育一批龙头型企业”方面的一些具体部署。《重庆市招商投资促进“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对工业软件、汽车软件行业发展给予重点关注。重庆还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先后签约落地腾讯、百度、华为、中国电子等重大项目超50个。2022年重庆市招商工作也将软件产业作为聚焦领域之一。
在区县层面,形成了一些典型案例:一是专班招商。沙坪坝区组建招商“尖刀班”,建立了数字经济组工作专班和“2+1+1”软件产业招商团队,前往成都、南京等地学习先进经验,考察重点企业,已建立北上广蓉重点软件企业库近50个。2022年7月,2022重庆市渝中区软件产业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签约项目覆盖智能制造、智能物联、地理信息、生态环保、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
二是专业机构招商。软件企业超4500余家,从业人员超8万余人,软件业务收入超500亿元……两江新区软件产业的诸多指标,均领跑全市,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专业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除了云熵三元集团和两江产业集团,两江新区还聚集了阿里云创新中心、物联 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重点软件平台项目,以及赛伯乐智慧产业园、猪八戒 创业孵化基地等39家市级以上“双创”载体。两江新区将力争到2025年,引育5个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团队,为楼宇经济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
重庆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
三是系统化招商。渝中区正大招软件产业招商大系统,构建部门领导任“链长”、龙头企业任“链主”、“专精特新”企业为“链核”的“链长制”“链主制”工作体系,采取“管委会+公司”运行机制,借助专业化产业运营平台,瞄准世界IT百强、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等企业,开展上门招商、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品牌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等,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三、重庆“满天星”计划如何更好实施
一是大力揭榜挂帅,打造有实力企业。培育形成以“链主”企业为龙头、多层次专精特新软件企业为支撑、规上软件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矩阵,构筑产业生态圈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格局。加快“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培育,分领域推进高成长性软件企业遴选入库。开展小型软件企业升级规上企业行动,新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2000万元的软件企业。
二是建设软件名城名园,加强载体支撑。在中心城区全域支持重点园区培育和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对园区发展的各项支持政策加大力度,探索给予土地财政收入封闭运作、土地出让刚性计提返还等支持。支持园区轨道交通、基础教育、高端医疗等配套服务功能。对获评国家级、市级软件产业园区相关称 的园区运营主体,按实施绩效分档次给予资金奖励。
三是围绕产业链图谱,实施大招大引。梳理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产业链图谱,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探索委托招商。市区联动聚焦全球软件500强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国内外上市软件企业等开展专项招商活动,引进龙头企业综合型、区域型、功能型总部。加强应用场景和政务服务、配套学科建设,强化成渝相关产业协同及与东部强市软件产业合作,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发展高地和投资兴业旺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