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汉廷:根技术与根产业亟待创新

——访科技部研究员、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房汉廷

“根技术”是命脉灵魂

科技创新是一个合成词,它包括科学、技术、创新三个方面。其中,科学重在发现规律,技术重在发明创造,创新则是把技术或是与科学合理的东西变成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化的需要。满足市场化更多的需要,就更需要科技创新,尤其是根技术与根产业的创新。房汉廷表示,任何国家的任何理念均可以拿出来分享,但“根技术”不会拿来共享。因为产品是一个企业的命脉,而产品的灵魂就是先进的核心技术。房汉廷以软件业为例指出,中国相当多的软件开发商曾较长时期一直都使用国外的软件开发工具,或基于国外的技术产品来进行软件开发,从而忽视和轻视了“根技术”的发展。“一个国家一味依赖外国技术平台,被人‘卡脖子’事小,而最终它还会渐渐引导一个国家因创造能力丧失而逐渐走向衰落。”

房汉廷认为,美国技术与产业之所以能够“独步天下”,关键在于手里握着“众根”,比如:Android系统是安卓手机行业里的“根”;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PC电脑的“根”;ARM架构是全球计算机芯片行业的“根”;Linux开源体系是很多软件服务的“根”;Raspberry Pi是各类硬件系统的“根”;Wordpress是很多个人 站的“根”;曾经的13台“根”服务器是互联 的“根”;以太坊的ERC20协议是很多加密货币的“根”等。

而中国的技术与产业之根却显得极为薄弱。2018年《科技日 》 道了我国被“卡脖子”的技术有35项,包括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核心工业软件、航空钢材、锂电池隔膜、医学影像设备元器件、超精密抛光工艺等。中国与美国博弈的短板,核心在于“根技术”的严重不足。

我们为什么在当代的国际分工中就缺乏了根技术和根产业呢?这主要有“五不够”,即:在解放思想上不够、趋于保守;在产权保护上不够、放任盗窃;在耐心坚持上不够、急功近利;在科学精神上不够、投机取巧;在潜耕理论上不够、小修小创等。“无根之繁荣终究不过是一种幻象,只有拥有了足够多的‘根技术’和‘根产业’,才能昂首挺胸,驾驭产业链,收割价值链。”

国家战略加速推动“筑根”

只有拥有了足够多的“根技术”和“根产业”,才能够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房汉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 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推动“筑根”、推动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多个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步和创新。这些进步无一不跟我们的科技投入持续增加息息相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首位,研发经费投入规模跃居世界第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实现历史性突破。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科技已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根产业9个方面布局加力

中国2010年开始出现AI方面的专利申请,到目前在该领域的人才储备、研究成果,已占据了全球人工智能科研实力的半壁江山。按照AI根产业的派生效应,房汉廷推断,到2035年左右,5G产业的峰值将会达到500万亿元人民币。到2022年,大约有1万亿个传感器会被连接到互联 ;到2023年前,大约10%的阅读眼镜将会与互联 相连;将会有政府首次通过区块链征税;全球90%人口的口袋里会有一台超级计算机。随着发展,“廉价能源”的根技术和根产业将会使风光电成本下降,电动机、氢燃料电池、离子喷射等加快开发,飞行汽车、磁悬浮列车等交通装备、低空航路、真空管道、智能物流通道等基础设施和相关的先进材料、超材料等将蓬勃发展。到2022年,3D打印的汽车将会实现量产;到2026年前,无人驾驶汽车将占汽车总量的10%、人口超过5万人的城市中将出现首个无红绿灯城市。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他说:科技创新的结果有三个贡献:第一个是知识,主要是由科学来贡献;第二个是资产,主要是技术;第三个是形成资本。

科技创新不仅仅能够改变世界,优化世界,更能够为创造带来丰硕回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0月2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