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层公务员到博士研究生:我的三年炼心之旅

当我开始敲击键盘准备记录一下自己考博历程的时候,我其实是有点恍惚的,这个场景三年来我幻想过无数次,这次终于变成了现实,真可谓是“久盼不可得,忽而已成真”。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学习经历吧,我今年26岁,本科就读于中部的一所211,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希望能学习管理类,但是因为不想再接受数学的毒打,就选择了行政管理。大学的新生见面会上,时任公管学院院长殷切寄语“希望在座的各位未来能涌现一部分有志于学的青年才俊,共同推进我们公管学科的发展壮大!”时至今日,当时祝愿犹在耳边。大学四年我基本都泡在了自习室,最终凭借优秀表现成功保研至东部地区的985高校,专业调整为马院下设的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期间,我总共跟着导师做了3个课题,参加了4次论坛,发表了6篇文章(一篇独作C刊)。那时的我意气风发,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能轻松升学,但是终究是事与愿违。

(一)第一重难关:申请考核到底是什么?

2017年暑假我便开始着手准备考博事宜,但深知自己应试能力实属一般,所以坚定选择了申请考核。从2017年到2020年这三年期间,我基本上关注了所有985高校的博士招生简章,原来还有部分高校沿用普通招考的方式,但从2019年开始,基本上都采用了申请考核方式,所以提前知道申请考核需要准备哪些东西便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我自己长期关注的结果,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三,研究计划。这是一个很重要,但是容易被人忽视的部分。研究计划是导师判断考生是否有足够的学术敏感度、与自己研究方向是否一致、是否掌握了足够的研究方法的重要参考,基本上所有高校的面试环节,都会提问研究计划方面的问题,其中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要求根据自己的研究计划制作ppt,汇 结束后各位面试老师会根据你的展示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所以别再盲目相信“只要和导师说好了,研究计划什么的只是走个过场”之类的论断了,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计划准备的好,面试才能打下好的基础。至于研究计划的撰写工作,一方面要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在此基础之上,最好与 考导师的研究方向大体一致,另一方面,有条件的话,请导师或者师兄师姐帮忙把把关,不断修改完善,加深对研究计划的理解,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过程。

(二)第二重难关:如何联系导师?

如果你有足够的人脉关系或者打算 考自己的硕导,那么恭喜你可以避免大多数考生纠结的联系导师环节。否则还是老老实实提前和 考导师取得联系,表达自己想跟着他搞科研的强烈意愿。扪心自问,如果你是博导,面试的时候两个考生实力差不多,一个提前和你联系了,你对他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个你完全不知道,那么你会选谁?所以,各位就别担心自己提前联系导师好不好了,抓紧时间在学院的官 上了解导师的研究领域和联系方式,最好是发邮件的形式,简单介绍下自己的学术背景与科研成果等,最好不要超过200字,如果你实在是有很多展示的内容,建议你做个学术简历,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切记!一定要用pdf的格式!很多老师用手机看邮件,如果你用word的格式,手机端打开可能会乱码或者格式错误,免得你一番良苦用心付之东流。导师的回复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很热情详细的回复,表达了对收你的意愿;第二种是中立的回复,比如“欢迎 考”之类的;第三种是拒绝的回复,诸如不回复或者明确说难度很大,谨慎 考等。第一种和第二种回复表明你有一定的机会,自己好好把握,认真备考,逢年过节或者自己有学习心得体会的时候,发个邮件再联络下,避免太久不联系,导师忘了你的尴尬。最后,每所学校最好只联系一位导师,除非你联系的导师拒绝了你,才可以联系同一所学院的另一位导师,万一导师之间聊到了招生事宜,你的名字同时被两位导师提及,恐怕对你而言不是一个好消息。

(三)第三重难关: 考哪所高校?

这个问题其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你的学科基础很扎实,平时也很关心学科动态,可供复习的时间很充足,那么你可以 考多所学校。正常情况下,个人建议 考2-3所学校比较合适,最好不要孤注一掷,因为考博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了,任何一点意外都有可能导致名落孙山。根据往年的经验,国内最早开始申请博士的是清华,一般在9月考试,接下来是南开的第一批次在10月,然后是12月的中山大学和上海交大,第二年3月到4月是考博的集中时间段,尤其需要防止时间冲突,最晚的一批则是6月的人大。此外,越来越多高校开始举办夏令营或者暑期学校,给有意 考的学生提供提前了解的官方渠道,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家一定要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这不仅是检查自己实力和查漏补缺的机会,也是面对面接触 考导师的绝佳途径,毕竟读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找到和自己合得来的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至于 考学校是否需要有所差距,我认为是有必要的。比如和我一起备考的考友,本硕都毕业于福建普通一本,已经发表了一篇一作核心和两篇普刊,他申请了西北某985、帝都某211和中部某211等三所学校,最后成功考取中部的211高校。

(四)第四重难关:怎么更好更快地复习?

确定了 考的学校,联系好了 考的导师,那么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备考环节。最关键的就是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时间安排,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来复习,否则只能是镜花水月。以我 考的学科为例,复习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专业知识、英语和研究方法三块,有条件的话,最好咨询下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或者在 上查找往年的真题,尽快熟悉知识重点和出题风格。在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我会运用一些软件制作知识框架图,加深自己的理解记忆。英语则是靠日积月累,我每天都背100个单词,加强专业词汇的积累,保证一个月完成一整套雅思试卷。研究方法的话,虽然不是每所高校都会考,但还是要对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在这里,我特别提醒那些工作之后仍有志于读博的朋友们,步入 会之后,想和在学校那样继续心无旁骛地学习真的很难,我非常理解下了班回家吃完饭只想躺下休息,每天要额外花很长时间来调整状态的苦恼,尤其是当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下了班约着吃喝玩乐,而自己却要挑灯苦读的时候,想要放弃的念头便立刻跳出来并挥之不去,这个时候请好好回想自己坚定读博的初心,给自己加油鼓劲,如果真的存在厌倦情绪,也请宽慰自己,给自己放个短假,出去跑跑步,做到张弛有度。

我的考博之旅已经告一段落,很荣幸自己在这段旅程中遇到了数位通情达理的领导和兢兢业业的同事,认识了许多德高望重的良师,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友,衷心感谢他们给予我的无私帮助与支持,未来当以他们为榜样,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8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