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CES前哨:迎接无人驾驶“黄金十年”;发布Xavier贺新年首彩,助力生态圈布局

CES前哨开启2018,Xavier+软件应用多拳出击完善开源生态圈

在一年一度的重磅CES消费电子大会上,英伟达CEO黄仁勋带来前哨发布会,重磅发布无人驾驶车载处理器DRIVEXavier:芯片面积达350mm?,12纳米FFN制程,包含90亿个晶体管。Xavier采用了8核CPU、512核Volta GPU,包含一个全新DLA、一个图像视觉加速器和一个8K HDR视频处理器,支持每秒30万亿次运算,功耗仅30瓦,将于Q1发货。英伟达同时宣布了百度和德国的ZF在DRIVE Xavier上的合作。

在应用层面,英伟达不断完善自己的开源平台DRIVE AV,此次多拳出击,发布车内AI应用软件环境DRIVE IX,用于人车交互方面;增强现实开发套件DRIVE AR平台,打造下一代AR车载交互界面。另外英伟达还开发了VR环境下的模拟驾驶训练系统Autosim,通过模拟训练极大的增加了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测试环境丰富性和便利性(谷歌、Mobileye的自动驾驶系统也采用了类似的模拟强化学习训练系统)。

硬件研发先行军,广泛布局握先发,寡头之争仍待算法突破

我们一直强调,无人驾驶上游系统解决方案逐渐形成英伟达与英特尔-Mobileye联盟两大竞争者。英伟达此前汽车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显示屏和影音系统,随着L5完全自动驾驶级别的Pegasus平台发布,英伟达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已经拥有行业最强大的计算性能,今年起应可看到汽车业务无人驾驶业务占比的逐渐提升,并在无人驾驶出租车等共享经济市场看到商业化雏形。随着以奥迪A8为首的高端车型开始逐步配置L3半自动驾驶,市场放量会对汽车业务带来明显营收贡献。

英伟达通过统一的底层平台以及开放的上层传感器布局和自定义模块为车企和Tier 1留出充足的可定制以及溢价空间。英伟达强调车载电脑的本地计算可靠性,在 络带宽不足或信 不好的情况下,本地硬件提供足够的算力、安全冗余和低延迟,同时保障行车数据的本地储存的隐私性。

硬件层面算力和研发节奏上,英伟达已经成为当仁不让的先行军。去年底发布的面向完全自动驾驶L5级别的车载计算平台Pegasus,打造“移动的数据中心”车载超级电脑。但在一直“尚显缺失”的软件层面,虽然英伟达喊出了“未来汽车将由软件定义”的目标——通过不断完善自动驾驶环境生态圈来争夺杆位,但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策略算法层面的积累和研发尚没有形成足够壁垒。不过我们认为随着无人驾驶产业普及,除了硬件成本较高、功耗较大等问题会迎刃而解,完整算法解决方案也会随之落地。

无人驾驶将迎接「黄金十年」,享受L3加速到来浪潮

我们认为以2020年为界,全球将开启无人驾驶「黄金十年」。而L3半自动驾驶水平以上的行业发展,需要整个汽车行业供应商关系的重组和整合。

1、形成“车企+供应商+芯片巨头+打车软件+物流公司”的格局;2、共享经济下的租车、打车以及商业货运物流领域会最快落地得到应用;3、L4相对比L1、L2,单车系统零部件支出会增长470%,从545美元升至3100美元/车。我们看到了整个行业在推动L3半自动驾驶的加速落地,单车应用成本的显著提升之外,从L1-L4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全面渗透为汽车产业带来全面的市场机会。

投资方面:美股科技板块在年末的调仓轮动已经结束,板块会随着四季 的逐步发布完成估值切换,新年伊始进入建仓布局时点。我们强调英伟达“游戏业务稳增长+数据中心AI爆发+自动驾驶长期接力”的三驹马车齐发力,AI立夏开端继续朝“十年金股”迈进,重申买入,目标价280美元。

风险提示:无人驾驶研发进度与市场需求不及预期。

1. 英伟达发布会实录

2. 自动驾驶开启「黄金十年」

我们认为,以2020年为界,全球将开启无人驾驶「黄金十年」。L3半自动驾驶水平以上的行业发展,需要整个汽车行业供应商关系的重组和整合。包括:

1、形成“车企+供应商+芯片巨头+打车软件+物流公司”的格局;

2、共享经济下的租车、打车以及商业货运物流领域会最快落地得到应用;

3、L4相对比L1、L2,单车系统零部件支出会增长470%,从545美元升至3100美元/车。

我们认为全球L1-L5智能驾驶市场的渗透率会在接下来5年内依靠ADAS市场的高速发展而处于高速渗透期,然后伴随半无人驾驶的普及进入稳速增长期,在来到2025年无人驾驶放量阶段后,依赖全产业链的配合而进入市场成熟期。我们预测到2030年,全球L4/5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达到15%,单车应用成本的显著提升之外,从L1-L4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全面渗透为汽车产业带来全面的市场机会。英伟达指引到2025年自动驾驶市场空间可达80亿美元,包括500万辆L4/5自动驾驶汽车的50亿美元空间,1500万辆L2/3等级20亿美元空间,以及500万辆AI Co-Pilot的10亿美元。

2.1. 2020年开启无人驾驶「黄金十年」

我们预测到2030年,全球L4/5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渗透率将达到15%,单车应用成本的显著提升之外,从L1-L4级别的智能驾驶功能全面渗透为汽车产业带来全面的市场机会。

针对L1/2的ADAS功能,从2017年15%左右的渗透率开始,到2020年看到加速向上的渗透率提升,并在2025年达到50%左右的顶峰。

L3的半自动驾驶级别,今年已经出现产品落地。我们认为渗透率将从现在开始显著提高,并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

L4/5的全自动驾驶级别,实质性的1%市场渗透率需要到2024年左右才能看到,配套政策法规的完善会给完全自动驾驶带来有力促进。不过完全无人驾驶还是会先从利基市场开始获取消费者,但是会拥有较半无人驾驶更为有力的渗透率提升速度。

综上,我们看到全球L1-L5智能驾驶市场的渗透率会在接下来5年内依靠ADAS市场的高速发展而处于高速渗透期,然后伴随半无人驾驶的普及进入稳速增长期,在来到2025年无人驾驶放量阶段后,依赖全产业链的配合而进入市场成熟期。

英伟达认为从ADAS提升到L3半自动驾驶所需的计算难度会提升5倍,而关键的L3向L4提升需要50倍,从L4提升到L5则需要2倍。因此,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将持续提高科技类公司在汽车产业链内的重要程度,我们看到三星收购哈曼,高通收购NXP,到英特尔收购Mobileye,我们最为看好的产业方向就是掌握关键技术和客户资源的技术公司,在上游汽车电子方向上发力,然后是下游驾驶服务软件层面布局,包括地图数据、用户出行数据等等,另外就是车联 对于基础架构建设的需求。

2.2. 「车企+供应商+芯片巨头+打车软件+物流公司」新格局

我们认为,虽然学术研发水平逐步进入L4高度自动驾驶,但在行业落地到L3等级以上,还需要整个汽车行业供应商关系的资源重组和整合。自动驾驶领域正在向“车企+供应商+芯片巨头+打车软件+物流公司”的组合格局发展。

2.3. 共享经济下的租车、打车以及商业货运物流领域会最快落地得到应用

共享经济我们常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self-driving cabs)的共享经济概念。Uber一直以来的打算就是未来的叫车服务将不再需要人类驾驶员,Uber完全控制驾驶系统以及自有车辆,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成本与提高车辆的使用率,从而减低路面的拥堵。

通用与Lyft以及Cruise Automation 的合作就被看作是通用希望未来人们使用Lyft打车时搭乘无人交通工具。通用表示非常看好未来自动驾驶出租车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他们也认为无人驾驶技术最先应用的地方就是拼车及租车服务。

Elon Musk的大师计划第二部中也看到了共享经济的概念,由于当前大部分私家车每天的使用率仅为5-10%,Musk希望自动驾驶的特斯拉能加入特斯拉 络(TeslaNetwork)中。这样的共享经济将大部分的价值归还到车主手中,降低特斯拉的使用成本。

谷歌最近也有一个“无人车接送旅客决定接送地点”的专利被披露出来(专利 US 20160370194),乘客提供接送或目的地,车辆操纵自身到该位置,整个驾驶过程处于完全 自动的驾驶模式。

商业货运领域:MIT Tech Review预测2017年全球十大新兴科技趋势之一,就是在高速公路上长途行驶的自动驾驶货车很有可能会成为最快落地的无人驾驶项目,并对百万计的货车司机职位产生冲击。

去年10月,Uber旗下无人驾驶货车公司Otto完成首次商用无人卡车货运项目,高速公路上货车司机全程没有碰过方向盘。Otto的硬件设备包括3个激光雷达,1个普通雷达以及1个高精度摄像头,可适用于任何具备自动换挡功能的卡车。无人卡车的需求来自现实的司机缺口,美国卡车货运量占到了美国本土货运量的70%,而到2024年司机缺口会提升到175000人。包括Uber、Volvo、Daimler和Peterbilt都在研发相应技术。

2.4. L4相对比L1、L2,单车系统零部件支出会增长470%,从545美元升至3100美元/车

我们认为从L1/2升级到L4,单车系统零部件支出会增长470%,从545美元升至3100美元/车。在车辆的系统零部件上呈两大趋势:

1、车载摄像头的数量明显提升:从L1/2的每车2个提升到L3/4的每车8-12个;

2、激光雷达的成本瓶颈得以解决: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将打破自动驾驶在L3/4级别的成本瓶颈。目前谷歌Waymo通过自行打造全套传感器设备,将激光雷达成本从8万美元下降到约7500美元。我们认为实现可商业量产级别的激光雷达成本应在1000美元以下。

3. L3或提前到来,加速催化英伟达汽车业务

我们在去年11月的行业大 告《人工智能芯片行业:人工智能立夏已至,AI芯片迎接蓝海;首推:英伟达GPU王者风范,Google TPU破局科技》中强调自动驾驶从研发向商业化传导的节奏的加快,尤其是以奥迪A8为首的高端车型开始逐步配置L3半自动驾驶,市场放量会对英伟达的汽车业务带来明显营收贡献。我们在 告中将英伟达汽车业务18/19年的营收增速分别上调至23%和28%,预计从今年起应可看到汽车业务无人驾驶业务占比的逐渐提升。

我们认为,在“车企+供应商+芯片巨头+打车软件+物流公司”的格局不断巩固分化的当前,英伟达作为无人驾驶车载电脑硬件研发的先行军,已经展现了行业最强大的自动驾驶平台拥有计算性能。

但是虽然英伟达喊出了“未来汽车将由软件定义”的目标——通过不断完善自动驾驶环境生态圈来争夺杆位,不过我们仍然强调,当前英伟达产品还面临成本较高、功耗较大、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策略算法层面的积累和研发尚没有形成足够壁垒。但不过我们认为随着无人驾驶产业普及,上述问题会迎刃而解,完整解决方案也会随之落地。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英伟达将持续巩固GPU市场龙头地位,保持现有业务充沛活力的同时自上而下推动AI浪潮。“游戏业务稳增长+数据中心AI爆发+自动驾驶长期接力”的三驹马车齐发力,AI立夏开端继续朝“十年金股”迈进,我们预测公司2018/19年EPS分别为5.42、6.61美元,给予2018/19年PE 52/42x,对应目标价280美元,重申“买入”评级。

3.1. 英伟达整体盈利预测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 站(www.jrj.com.c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8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