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位是汉艺最受欢迎的基础软件讲师

有言在先,标题是汉艺负责媒体的同事整的。我实在拗不过90后,大家就当没看到。受欢迎或许是,“最”这个称 我可担不起。

同学们下午好。我是汉艺只要上过基础课大多数都很熟悉的zuo.老师。

负责媒体的同事上周让我写一篇关于基础课的文章,不怕您见笑,我一个理工男,从小到大最差的就是写作文了。对于这个要求,我内心是拒绝的(据说是现在年轻人很流行的说法)。

但是同事说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基础课以及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孩子,我就随意说点吧。

文采一般,望大家海涵。

本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 汉艺基础课与市面上大部分基础课的区别
  • 基础课的必要性
  • 我对学生的要求
  • 以及我作为一名老师最后的一点小感想
  • 01为什么要来我们这学基础课?

    很多家长会问,你们基础课不就是个讲软件的课吗?市场上一抓一大把啊。

    不可置否,基础课就是个讲软件的课,市场上确实是一抓一大把。

    但是,广播里说相声的也一抓一大把,也分郭德纲老师的相声和其他人的相声。您说呢?

    在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建筑设计师的时候,手绘和软件在设计过程中还是进行分工合作的,大致上分为设计师和画图工。毫无疑问的是,设计师的工资当然是比画图工高很多的了。设计师是真的从手绘开始,去把控整个设计思路和风格,和规范性的一些应用,而画图工关于设计的思维方面可以什么都不懂,会软件就行了。

    整个设计过程大概是这样的:设计师画出一个手绘草稿,画图工根据草稿原封不动照搬到电脑上,设计师再告诉画图工哪里需要深化哪里需要改进,最后画图工做出很漂亮规规矩矩的图,大功告成。

    不知道举这个例子大家会不会比较容易理解,我想表达的是,即使同样是讲软件,因为目的性不同,讲课的内容和方式肯定也会有很大差别。市面上绝大部分软件课程都在教如何做一个画图工,而汉艺的基础课是在教大家如何做一个设计师。

    某度首页推广上的Rhino+Grasshopper课程内容

    汉艺的基础课 课程更具针对性

    怎么说呢?比如你现在打开市面上的软件课程,他首先肯定跟你从工具讲起,这个工具怎么回事干嘛的,把软件的功能都跟你罗列清楚了,然后告诉你把这些都学完你就能“超神”了。把你讲的激情澎湃,仿佛把这些工具和功能记得滚瓜烂熟就能成为设计出大裤衩的库哈斯似的。

    但是我的基础课上,首先第一节课会问大家两个问题:一是把你的设计专业想清楚,二是制作出大量的手绘图,不然我教不了。

    为什么要先有手绘图再教软件呢?这位同学,如果你现在还抱着这个疑问,证明前面我写的你没有认真看,或者没看懂。

    你首先来这是要当设计师的,不是画图工。而手绘是表达你逻辑和梳理整个设计思路和脉络的成果,有了这个东西,我才能教你如何更好的运用软件这个辅助工具把设计草图实现——说到这,很多人可能都忘了设计软件的一个统一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统一名称的重点在辅助,不在设计。

    这就是为什么在上基础课前我要让同学们画大量的草图的原因。如果绕过这个过程直接用软件,那你在没有梳理好整个设计思路和脉络的情况下,很容易就陷入一个被软件绑架的境地——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到底需要软件的什么功能来实现你的设计,只会用你懂的操作去操作。

    F同学 汉艺17届学员 获取AA、谢菲尔德等院校建筑设计MA学位offer

    希望大家不要因为急功近利而本末倒置了。

    还要校正大家普遍的一个误区:学好软件≠学好设计,我们学软件,说到底,还是为了更好的设计。当然,你如果只是单纯的对软件感兴趣,只想做个画图工,那你看到这儿就可以关掉了。

    02基础课的必要性

    而说到我们基础课的必要性,可能也并不是那么必要。只是如果你不上基础课,直接跟着项目老师做课程,要摔的跤、碰的壁要更多一点,花的时间也要更多一点。

    基础课除了能学到软件如何更好的运用到你的设计之外,还能帮你理顺你设计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工作方法和对整个工作流程的了解。这是在为你以后出国留学或者说参与到设计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铺垫,具备了这种思维,你之后会不那么吃力和感到迷茫。

    L同学 汉艺17届学员 获取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交互设计MA学位offer

    或许你现在还是个学生,没办法理解到位。但是作为一个老师,一个过来人,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衷心的希望你们能听的进去。

    而学会运用软件的重要性,更是现在甚至未来设计领域越来越需要重视的。两个同样有才华的设计师,区分开来的不就是谁能更好的将自己的设计思维落地吗?现在设计过程越来越向电子化转移,已不同于之前还能将设计师与画图工分工合作的时代。你有思维,但是做不出来东西,就只是纸上谈兵光打嘴炮,没有用的。

    虽然软件这东西很枯燥,但是该学的,咱们还是不能偷懒。

    03对学生想说的

    我讲基础课讲了这么多年,已经教过上千个学生。这些学生的普遍现象,除了软件基础的薄弱,更有一个非常令我担忧的现象,就是没有耐心。或许是 会大环境的影响,或许是现代人普遍的通病,很多同学非常急功近利,甚至有的直接拿一张非常复杂的效果图给我,非要我一节课的时间讲明白。

    同学,这又不是烙烧饼,五分钟一锅五分钟一锅。

    耐心一点儿,我也不是现在学生都在用的那啥美图秀秀,再厉害也没法给你的草图一键美颜似的生成出来。软件,就是要堆时间慢慢去磨砺出来的。

    虽然有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非常没耐心,但是我也都是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看待,毕竟你们比我自己的孩子也都差不了几岁。

    而在教学过程当中,最让我有成就感的当然是一步一步与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当中:学生们自行组织的我也不太了解的什么“左老师全球粉丝后援会”;一大早来汉艺时桌子上摆放着学生送的小礼物;已经出国留学的孩子深夜的一条微信信息;帮助学生完成自己理想的效果图时学生的一句真诚的感谢。

    这些很小的事,确实会让我工作的每天都“元气满满”,更让我感到作为一名老师更大的意义。

    04一些小感悟

    说起这份职业,或许是我从业以来最久也是最有感触的一份职业。之前什么建筑设计师、装修、机械等等杂七杂八的领域都摸索过。但是所有的一切职业我都是当成一项兴趣爱好,而非一项工作任务。

    老师这门职业也是如此,我乐于摸索把枯燥的课程讲得像尽量像一个故事,更乐于把学生们带进来把这门课程变得像是一个通关游戏。而不仅仅是枯燥无味的死板软件那么简单。而或许是因为之前丰富的工作经验使然,在基础课程之外,我也能在其他很多方面帮助到孩子们。

    我们汉艺老师一直推崇一个观点:知识的温暖传递。而我这么多年来始终相信的,也是用真心换真心。

    当你真正用心替他们着想,帮助到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孩子们的信任时,我相信再铁的心,也很难不被感动吧。

    说了这么多,情绪上有点感性,都不太像个理工男了。

    说实话,在当老师之前,我曾经犹豫过,因为老师这份职业从某种角度上未免显得太“残忍”。除了知识的传授,老师还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太多情感。而只要是学生,就总是会毕业的。

    每当一个学生收到心仪的offer,我除了开心,更有不舍。而每到了offer“丰收”的季节,更意味着到了我与这一个个孩子都要开始说离别的时刻。

    不说了,说多了矫情。

    祝好,孩子们。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9月17日
    下一篇 2018年9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