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恶性肿瘤第3位,每年约有100万新发病例,每年死亡数超过50万[1]。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约有50%的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25%的患者会发生同时性肝转移[2]。起初治疗手段的缺乏,使发生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5个月左右[3]。新的化疗药物的出现,使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 CL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20个月[4]。随着包括多学科协作在内的治疗模式和技术的发展,经过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后,CLM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40%以上[5]。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开始形成于20世纪60~ 70年代的英国[6]。随后即应用在包括淋巴瘤、视 膜母细胞瘤和头颈部肿瘤等多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并将名称命名为多学科协作组(multidisplinary team,MDT)。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的大力推广,MDT模式得到快速发展[7]。1997年,国际结直肠癌工作组在结直肠癌病例优化诊疗方案中推荐了MDT模式,并严格规定了MDT专家组成员的组成[8]。至2002年,英国90%的结直肠癌患者均参加过一次或多次MDT讨论。2008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 络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08版)指出:所有初诊结直肠癌的患者,必须经过MDT讨论后才可接受检查和治疗。对于怀疑或确诊的同时性腺癌,还要求包括1名肝胆和肺转移瘤切除方面有丰富经验的外科专家参与MDT. 2013年, MDT模式写入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13)》,指南建议所有CLM患者均应接受MDT治疗模式[9]。解放军总医院结直肠癌MDT成立于2014年2月,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MDT模式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影像及病理学能够明确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2)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至少包含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胸部X线片、腹部和盆腔CT影像资料、手术记录及病理结果、术后治疗情况及复查资料;(3)剔除因原发灶出现穿孔、出血行急诊手术者。
按上述纳入标准,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未经MDT讨论患者86例(对照组),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经结直肠癌MDT (CRC-MDT)讨论治疗的患者32例(MDT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所有患者均获知情同意;86例患者按传统路径进行诊治(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3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CEA检测水平、原发肿瘤位置、T3期以上患者比例、淋巴结转移和局部肿瘤情况(包括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肿瘤侵犯周围脏器等)、平均转移灶数目、是否侵及双侧肝叶及转移灶大小(直径>5 cm的个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二、CRC-MDT的放化疗策略
1.初始可切除的CLM患者新辅助治疗:
(1)结肠癌肝转移:mFOLFOX6 (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四氢叶酸)3周方案/FOLFIRI(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贝伐或西妥昔(KRAS、NRAS野生型)或帕尼单抗或希罗达±贝伐单抗株的新辅助治疗(首选mFOLFOX6±单抗),第4周期后4~ 6周行手术治疗(单抗为贝伐者6周),术后完成剩余4周期化疗。 (2)直肠癌肝转移:首先推荐同步单药口服卡培他滨+放疗(照射区:包括肿瘤及5 cm安全边缘、骶前淋巴结、髂内淋巴结及可能的淋巴结转移区;T4期患者靶区包括髂外淋巴结,低位直肠癌(侵犯肛管)包括腹股沟淋巴结。照射剂量:50 Gy/25次)。后行手术切除,术后根据病情完成6~ 8周期围手术期化疗。
推荐2~ 3周期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放化疗效果及手术时机。当出现原发灶出血或导致梗阻时,考虑放置支架或肠梗阻导管后4~ 6周行手术治疗。
2.初始不可切除的CLM患者予以转化或晚期化疗:
予以mFOLFOX6 (3周方案)/FOLFIRI±贝伐或西妥昔(KRAS、NRAS野生型)或帕尼单抗或希罗达±贝伐单抗株的新辅助治疗(首选mFOLFOX6±单抗),第4周期前评估化疗效果。若转化为可切除则4~ 6周行手术治疗(单抗为贝伐者6周),术后尽早完成不足8周期的围手术期化疗。若仍为不可切除则根据化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以后每2个月行影像学评估。
当出现原发灶出血或导致梗阻时,优先考虑放置支架或肠梗阻导管,其次手术切除,之后继续化疗。
三、CRC-MDT手术或消融策略
手术切除是MDT组处理肝转移灶的首选方案。MDT组消融治疗仅用于同时满足以下两情况时:(1)患者能通过消融或消融+手术的方式获得肝转移灶的R0切除;(2)消融治疗仅适用于经术前评估手术切除难度大、难以保证R0切除或切除后有可能使健康肝脏剩余体积< 30%者,或伴有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度脂肪肝的肝脏剩余体积< 50%的转移灶。
四、术后管理
1.术后化疗:
根据术前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情况,完成围手术期8周期化疗(6个月)。
2.术后监测:
术后前2年每3~ 6个月1次胸、腹和盆腔CT检查以及肿瘤标记物监测,然后每6~ 12月1次,共5年。肝转移灶复查可行腹腔CT或MRI结合超声及超声造影。术后1年结肠镜检查,若未发现肿瘤复发,可3年内复查1次。
五、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病理CPR统计以切除肝转移灶数目为参考,并发症发生率计算以手术次数为依据。正态分布的定量数据组间差异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或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影像检查
MDT组患者胸部CT检查率、腹部MRI检查率和盆腔MRI检查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进行影像TNM分期评估比例也高于对照组(P< 0.01),但两组TNM分期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二、术前辅助治疗
MDT组接受化疗29例中4例为新辅助治疗,对照组54例中仅有5例为新辅助治疗。MDT组术前化疗率高于未经MDT讨论患者(P< 0.05),且MDT组平均治疗周期数少于对照组(P< 0.01)。MDT组和对照组肝转移灶初始可切除率分别为21.9%(7/32)和20.9%(18/86),但两组间初始不可切除CLM患者的转化率分别为24.0%和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三、两组手术资料
MDT组手术治疗13例,术前发现29个肝转移灶,处理26个,其中6个消融,20个切除,一期切除或消融术率76.9% (10/13),转移灶手术切除率76.9%(20/26);对照组手术治疗25例,术前发现34个肝转移灶,处理29个,其中16个消融,13个切除,一期切除或消融术率为36.0% (9/25),与MD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转移灶手术切除率为44.8%(13/29),与MDT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15)。但两组病理检查结果包括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率、转移灶清扫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ate response , pCR)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化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论
目前,CLM诊断和治疗策略仍存争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 络(NCCN)、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及中国卫生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中关于CLM的诊断和治疗规定也不完全相同,但CLM的MDT模式已被广泛接受。我们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发现,MDT模式在基线检查完善度及治疗规范性方面优于前期未经MDT讨论的病例。
NCCN (2015版)对于怀疑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推荐胸、腹、盆腔的CT检查。《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V2013)》中,将CLM的肝脏MRI作为1a类证据,A级推荐[9]。Kinkel等[10]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腹部MRI对肝转移灶的评估更具敏感性。Whiteford等[11] 道,PET-CT对肝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89%(同期CT为71%),两者特异性分别为98%和92%。PET-CT对结直肠癌其他部位远处转移、尤其是腹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根治手术前或其他影像检查无法确认疑似转移灶时,推荐进行PET-CT检查。本研究MDT组的32例中,有12例(37.5%)进行过PET-CT检查。同时,我们对每例接受MDT诊疗的患者均由影像科医生进行术前影像学分期。影像学检查应在全面、规范的同时避免过度检查。
EORTC 40983实验结果推荐,对初始可R0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予以6个月围手术期化疗(术前、术后各3月)[12]。《欧洲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2014版)中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转移灶推荐行6个月的术前术后化疗。有 道,术前新辅助治疗因治疗和治疗后手术前的空窗期可能导致肿瘤进展,或因肿瘤减小导致手术切除难确定[13]。但我们认为,初始可切除的CLM患者已发生血行转移,予以新辅助治疗(放化疗或联合分子靶向治疗)能缩小原发肿瘤及肝转移瘤,提高手术阴性切缘率,降低肿瘤分期[14]。同时,对潜在病灶的控制以及筛选病灶敏感化疗药物具有意义,对于新辅助治疗后的转移灶切除范围,在技术和生理可实现的情况下,我们更多参考了基线检查的转移灶范围进行切除。
我们经MDT讨论的CLM术前化疗周期数少于未经MDT讨论(6.0 ± 2.9比8.4 ± 3.0,P= 0.008)。MDT组和对照组结直肠癌肝转移转化率分别为24.0%和14.3%,MDT组进行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者76.9%采取了一期切除或消融手术,而对照组仅有36.0%的患者接受一期切除或消融。
近年来,国内多学科协作模式发展迅速,但CLM的复杂性及缺乏MDT诊疗规范的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LM的治疗效果[15,16]。进一步规范CLM诊疗过程、制定符合我国医疗情况的MDT诊疗指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6-03-29)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