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设计师疑问
对两端铰接的次梁,支座弯矩为0,配筋应该为0,YJK输出的结果也为0,但PKPM软件输出的支座顶筋结果不为0且非构造配筋率,并且显示的计算结果大于YJK结果。
二
结论
1、正常情况下,两端铰接的次梁,由于支座弯矩为0,PKPM与YJK配筋输出结果均为0。
2、端部铰接的次梁支座PKPM中有结果是因为计算参数中选择了“执行《混凝土规范》9.2.6.1”,软件在计算阶段按规范考虑构造配筋,支座区上部纵向构造钢筋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
3、计算显示的结果中YJK中没有找到相关控制参数,即计算中并未考虑该构造要求。
4、PKPM软件中该参数“执行《混凝土规范》9.2.6.1”默认是不勾选的,如果选择该参数后,再将PKPM模型转换为YJK模型对比时要注意该参数对计算输出显示的配筋结果的影响。
5、PKPM与YJK软件在施工图阶段均考虑该构造配筋,如果采用软件施工图结果,该梁端配筋构造要求能确保得到实现。
三
问题原因分析
3.1
计算阶段的差异对比
两端铰接的次梁,抗震等级和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均为五级。在截面尺寸、梁跨度、荷载等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PKPM在梁支座位置的顶筋结果不为0且非构造配筋率,远大于YJK。以梁左端支座位置结果为例,如下图对比所示,PKPM的结果为6.66cm2,YJK的结果为0。
YJK |
|
PKPM |
比对构件信息中的详细结果,次梁左边梁段上各个截面的组合内力设计值基本都一致。梁端支座顶部弯矩均为0,表明此处没有计算配筋的问题。但两个软件的配筋设计结果不一致,由此可以判断应该是由构造要求的处理不一致引起的差异。
YJK |
|
PKPM |
检查发现,在PKPM的【前处理及计算】——【参数定义】——【高级参数】中选择了“执行《混凝土规范》9.2.6.1”。而在YJK中未找到相应的参数。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第9.2.6-1条: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应少于2根。按本条条文说明,“根据工程经验给出了在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有部分约束的梁端上部,为避免负弯矩裂缝而配置纵向钢筋的构造规定”。
选择该计算参数后,按规范相关条文的要求,PKPM在计算结果中会对梁端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面积取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为2665.32/4=666.33mm2。因为在计算程序中是按照节点之间的梁段进行构件设计,故对梁右端支座区上部的纵向构造钢筋是取右边梁段的数据来计算,为1038.28/4=259.57mm2,图面显示为2.60cm2。
在YJK中未找到相关参数,故YJK的计算结果中未考虑此条规范的构造要求。
3.2
施工图阶段的结果对比
对比两个软件在施工图中自动生成的实配钢筋,如下图所示,均考虑了《混凝土规范》9.2.6.1的要求,并且支座区上部纵向构造钢筋的确定是按整个梁跨处理,取整跨梁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
YJK |
|
PKPM |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规范的精神,最终复核是否满足构造要求时,应取梁支座顶实配纵向钢筋面积和梁底计算所需纵向钢筋面积的1/4进行比较。两个软件自动选出的支座纵筋均可满足规范的构造要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