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是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免费 上股票证券交易分析软件,是投资者常用的炒股工具。
翻到一篇之前写的金融 区分析 告,望结交蚂蚁财富、雪球、东财等金融 区的产品进行交流讨论~
一、用户群特征分析
从产品整体架构上看,三个产品似乎并无多大差别,均由首页、行情、自选、交易和资讯五大模块构成。
由此看来,同花顺依靠多年的技术沉淀,更多的是倾向于高质量新闻资讯和深度统计数据的单向输出,为股民投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而东方财富和雪球 交属性更强,倾向于内容的多向讨论分析,巧用KOL为股民提供投资建议。
换句话说,同花顺用户对平台的依赖性很强;而东方财富和雪球用户更多的是对KOL的依赖。
根据对股票的认知与熟练程度不同,我将股民分为以下三类:
- 对炒股感兴趣的小白。没什么经济实力的学生党或刚入职场的新人,不知道如何操盘或不熟悉,希望通过模拟炒股等学习基本知识,等有一定经验之后再进行实际操盘。
- 实际操盘中的普通散户。炒股时间不长,想利用闲置资金,利用碎片化时间来炒股,懂得一定炒股知识和方法,会加入一些股票 群,结交股友,但其暂未形成自己的理论方法。
先说资深股民,这类用户炒股水平相对较高,绝大部分集中于同花顺,依靠同花顺丰富的高质量免费数据进行理财决策,并且收益颇丰。世人都向往“功成名就”,同花顺促其“功成”,却未能圆其“名就”,故部分望“名”心切的用户试身雪球已圆自己“名就”之梦。
再看普通散户,该类散户又可分为高阶散户和低阶散户,高阶散户往往已经熟练运用炒股工具获取所需数据,对股票数据有较强的分析和预判能力,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方法理论,这类用户对于同花顺的依赖和粘度较高;而低阶散户对于股票的自身认知和分析能力相对较弱,较容易受他人影响盲目追随,这类用户有很大一部分被雪球或东方财富吸引,追随KOL进行股票投资。
小白类用户则基本受品牌影响,分布情况与产品知名度正相关。
二、 区价值论述
“UGC 区里,如何培养用户参与内容输出的习惯?”此前未能就此问题给出一个优质的回答,借此再次对其进行一次作答。
以雪球为例,来论述 区的价值。
先来看一下雪球的核心用户画像(有投资能力的用户):
再来看一下雪球的主流用户画像(有投资需求的用户):
由此可见,雪球通过构建一个垂直的 交 络平台,精准的链接了有投资能力的用户和有投资需求的用户。
实现了有投资能力用户的创作收益(他人价值认同感),以及投资需求用户的知识收益(投资技巧提升),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雪球的这一模式创新打破了传统股票市场信息单向传递及信息孤岛化的状况,极大的提高了低阶散户炒股较巧的成长曲线,并为股市牛人提供自我价值升华的途径。故 区的建立对与部分散户,以及部分资深股民的意义重大。
三、 区反击策略分析
由于此前从事电商行业,有幸与阿里淘系以及蘑菇街的高层人士均有过深入交流,并共同探究用户、商品、内容、KOL以及平台的几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如下:用户更愿意购买描述详细的商品;用户在购买不熟悉领域商品时,易被KOL引导促成消费,并其产生一定忠诚度;用户对某一KOL价值认同后,有一定盲目追随的倾向;但是KOL往往是趋利的,对于平台的粘度和忠诚度极低。
由此可见,得KOL者,得内容;得内容者,得用户。故我们对比东方财富 和雪球,来分析一下我们同花顺的优劣势所在:
雪球:依靠较早的 区运营,吸引了很大一部分KOL的入驻,且部分KOL已在雪球形成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个人影响力;但是雪球在股票工具上沉淀不及同花顺,许多KOL依旧使用同花顺等传统优质交易平台进行股票分析和操作。
同花顺:依靠多年的技术积累,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和新闻资讯,是股民尤其是资深股民的首选工具;但是在 区运营方面不够重视,除直播板块外,其余板块用户活跃度较低。
东方财富 :早期偏向同花顺的高质量新闻数据单向传输形式,后来偏向雪球的内容 区形式,以至于现在内容上不及雪球丰富,而专业度上不及同花顺。
综上,同花顺核心用户并为真正离开出走雪球,而是两者兼用,同花顺用于信息获取与投资分析,雪球用于自身IP打造与个人价值升值;而正在出走的是一些基于目前技术水平无法依靠同花顺实现投资收益的低阶普通散户,其借助雪球的大牛投资配置组合和个人股票方法论实现了投资收益。
由此确定 区的两个策略:
- 为有自身价值升华需要的资深股民打造实现自身价值升华的空间;
- 为低阶普通散户提供丰富且个性化的多层级投资服务,即由KOL主导的投资方法论等内容。
四、 区切入点探讨
不同于传统券商只提供咨询和交易服务,雪球的垂直 区,通过用户的交流互动,提供给有投资意愿的用户丰富的内容和选择,并通过雪球直接完成交易,形成了良好的闭环。同时也不断深化产品功能呢,通过问答、打赏等形式激励用户产生更高质量的内容。
借鉴雪球的成功经验,“论股堂”对UGC内容进行深耕细作,并与PGC直播相辅相成,对于同花顺来说犹如打通任督二脉:在原先以平台为主导的单向高质量内容输出的基础上,盘活用户资源,依靠一群高质量用户的内容产出,拓宽平台内信息的广度,延伸受众范围,提高用户活跃度。
直播、帖子、讨论三大板块犹如三驾马车。直播在前,常胜将军带领百万战士征战沙场前线,挥斥方遒,专业人士解读股市,教授炒股技巧,答疑解惑;讨论殿后,相机行事,灵活应战,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亦有破釜成舟之势;帖如史册,洞鉴古今,抑或吃瓜群众茶余饭后之谈资首选。
五、 区核心功能点论述以及“论股堂”改进建议
从功能完整度上看,PGC形式的直播板块较为完整和成熟,而UGC形式的“论股堂”板块下的“帖子” 区和“讨论”聊天室均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
我认为UGC 区的本质就是内容生态,而建设好UGC 区的核心则是构建并维系UGC核心三要素——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内容的关系。
1. 生产者获得生产优质内容的动力,“让创作能带来收益”。
这里的收益不单指真金白银的收益,也包括自我价值的被认同,比如点赞、评论。这些功能“论股堂”都有,但是其忽略了一点,反馈的及时性。
此前在有涉及通知模块的开发,并在一个版本中对其进行优化,降低系统消息的打扰,提高互动消息的反馈,并将消息模块放在全局可见的位置。
具体来说就是:消息进入时,若为系统消息则不显示消息数,若为互动消息则显示具体消息数量,且将消息模块固定于标题栏右上方位置且每个页面可见。
此改动促使 区活跃度得已显著提升。当前同花顺消息模块仅在首页存在入口,当用户在浏览其他页面时,无法及时获知内容反馈信息,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用户在 区的活动积极性。除此之外,问答、打赏等产品形态也是有价值的尝试。
2. 消费者能得到想要的内容。
对于UGC 区,优质内容的筛选,是很重要的。直播、“讨论”聊天室都是实时信息流式的内容,是不利于信息沉淀的,而帖子却恰恰相反,是非常利于信息沉淀的,短时间内被频繁回帖往往是一种内容被认同的间接信 ,这类帖子如若被给予更多的曝光机会,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也会指数式提升,这UGC 区十分希望看到的。
而“论股堂”在这一块也有待改善,一些被再次回复的帖子未能正常上浮,导致一些优质内容沉淀,无法被用户挖掘,这是其一。
其二,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性较弱,用户看完一帖,如果希望找篇相似的帖子作比较只能在海量帖子中捞一捞碰碰运气,如若能通过标签等方式对于内容进行关联性整合,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三,搜索与收藏功能将对用户寻找和回顾优质内容的不二之选,在后期完善 区功能之时必不可少。
其四,最近在思索一种对于新旧内容重组,价值再造的思路或许也可以尝试一下。
3. 反垃圾机制。
UGC 区难免遇到垃圾信息的侵蚀,如广告信息、敏感违法信息、低质量水帖等等,在内容较少时可以依靠运营人员的勤劳补上,删除、删除、再删除……但当内容量突然爆发式增长之时,运营人员往往就力不从心了,即使是再配上从不抱怨的机器进入反垃圾之战,也会存在不少漏 之鱼。
就目前来看,“论股堂”尚未在客户端产品层面对其进行设计,比如对内容设计一个举 功能将会对垃圾信息的控制起到显著的作用。
4. 区氛围的引导。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精英型的 区会吸引精英创作精英的内容,这是良性的循环;低俗的 区会吸引低俗的用户创作低俗的内容,这是恶性的循环。
前期对与 区的定位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这里举个例子:在前一家公司刚入职时 区定位为“晒单 区”,晒单顾名思义买完东西分享一下,是有一点购物评价的意味的,当时产品又恰恰没有评价功能,导致整个 区内容充斥着评价气息,满屏的“正品”、“物流慢”等词。
后期将 区重定位为“海淘心得”,费了好大劲才把内容带上正轨。鉴于同花顺是一个精英型的炒股软件的定位,前期对与 区内容的把控更是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考虑仅对部分用户开放的饥饿营销方式进行也不为过。
5. 关于“论股堂”入口。
由于个股页信息丰富,且论股堂入口位于该模块底部工具栏中间偏右侧位置,总体来说对与新用户发现该模块存在一些时间成本。
建议对“论股堂”入口加一点点小的引导,如在该按钮右上角加上小红点告知用户此处有新内容更新,以增加该模块在个股页面的曝光率,以免很多粗心的用户遗漏了“论股堂”这一宝藏。
6. “讨论”聊天室的细化功能点探究。
当前的“讨论”板块更多的是用户自发的交流讨论,恰巧前一家公司也有这么一个即时聊天模块,我们叫“品牌群”,是基于品牌的一个用户实时聊天沟通群,设计之初是为了批量解决用户对与国外品牌的认知较浅,以及针对性活动推广所用。
前期用户群较少时维护起来还算顺手,但是后期用户数量大量涌入之后,维护成本较高,且尚未找到有效解决方法。不知“讨论”板块是否存在这类问题,如若有,有何有效方法,望能指导一二。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