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里讲了太多帝王心术和屠龙之法,因此差点被汉代皇帝禁掉

?

1

上个世纪90 年代的硅谷,正被一场来自互联 行业的财富飓风所席卷。当年,牛逼闪闪的Facebook还没有诞生,苹果公司也还不像今天这样如日中天。那一年,这里最牛逼的互联 公司叫做Sun Microsystems,中文名是“太阳微系统公司”。

Sun首倡云计算,主张开放源码,它还第一个喊出了“ 络就是计算机”的口 ,是第一个拥有.com域名的互联 公司。而且,Sun公司的创始人斯科特,正是Java语言的发明者!

当时,IBM、HP、微软为Java配置了专门的开发团队,全球几百万软件工程师眷顾于Java,着迷于Java。这一切都带给Sun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名声。

1982年创立的它,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堪称史上最快!而在Sun最辉煌的年代,市值一度高达2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当年的谷歌和IBM。

1996年初,Sun的股票市值冲向巅峰,而刚刚将乔布斯逐出公司的苹果,股票则降至历史冰点,每股价格跌至为5美元。当时,Sun公司的几位高管联名向斯科特提议,“趁他病要他命”,拿出38.9亿美元,将苹果公司彻底收购下来。

对于正值巅峰期的Sun来说,38.9亿美元简直就是九牛一毛,而这笔生意更是稳赚不赔。然而,刚愎自用的斯科特认为,半死不活的苹果公司濒临倒闭,完全没有必要在它身上花掉哪怕一个铜板。就这样,斯科特拒绝了高管们的提议,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即将让Sun走上万劫不复道路的,正是被他看不起的苹果公司。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并推出了Mac OS X操作系统,正是这个系统给了斯科特的Java致命一击,让Sun公司的销量迅速下滑,从一年前的盈利9亿美元,瞬间变成亏损5亿美元。就是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之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轰然倒下,令人为之扼腕!

2

实际上,如果斯科特能读一读中国的《史记》,想必他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史记》中有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就是《鸿门宴》。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敝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这段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西楚霸王项羽年轻时就天生神力,勇猛善战,后来随着叔父项梁起兵抗秦,兵锋所指,所向披靡。项羽在巨鹿之战击败秦军的主力部队后,在军营中召见各路诸侯和将领,所有人都畏惧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仰望项羽。

然而,项羽虽然勇猛,但他身上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太过骄傲。本来已经听从范增的建议,决定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项羽,看到刘邦表现得对自己万般臣服时,就变得骄傲自矜起来。因此,当张良巧妙地用“义”这个字把项羽架到道德高地,以替刘邦解除生死危机时,骄傲的项羽就不顾范增的劝谏,放走了刘邦,让诛杀日后大患的机会从手中白白溜走。最终,项羽在垓下之战中被刘邦打败,自刎乌江。

这一幕,与斯特科拒绝收购苹果公司是何其相似啊。强势者总是骄傲自矜,眼中看不到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对手,自然也就不屑于对这样的对手出手了。然而,“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无论是商业还是政治,都容不得半点心软,只有那些“面厚心黑”者,方能成就王侯帝业。纵观一部《史记》,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据说,毛泽东曾通读《史记》,在读到此处时,不由拍案叹息,然后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3

作为一个坐拥四海的古代帝王,如果想让自己的江山一统万年,那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如何管理好一个文武兼备的精英官僚集团,如何治理好一个规模巨大的国家,如何处理好与周边部族、国家的关系……都是古代帝王的必修课。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微言大义的方式记载了许多帝王心术,以及底层百姓揭竿起义的屠龙之术,因此,它堪称是历代帝王最重要的教科书,更是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武帝登基后,曾下诏修建大内图书馆,称为“秘府”,负责收藏天下的图书秘籍,“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统,皆出秘府。”《史记》成书之后,汉武帝下令将此书收录于“秘府”当中,只能供皇帝和太子阅读。尽管在民间流传着一些手抄本,但终汉代一朝,完整版的《史记》始终被朝廷垄断,秘不示人,就连普通的皇族成员也难得一见。

《汉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东平王)后年来朝,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上以问大将军王凤。对曰:“臣闻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礼不言。今东平王幸得来朝,不思制节谨度,以防危失,而求诸书,非朝聘之义也……《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策、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流传篇不可予。”天子如凤言,遂不与。

汉成帝时,皇帝的叔父、东平王刘宇向皇帝申请阅读《史记》,汉成帝询问大将军王凤的意见,王凤回答说:“《史记》这本书里,记载了很多权谋变诈,还记载了天文、地理、灾异等只应由朝廷掌握的知识。因此不宜赐给诸侯王,以免把他们教坏。”于是,汉成帝就拒绝了东平王的申请。

你看,《史记》曾经被皇帝藏起来秘不示人,足以说明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了。通过学习和研究《史记》,我们就能知道一个处于 会顶端的人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就能明白怎样组织一群人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而共同奋斗;我们就能懂得如何把自己的下一代培养成政坛或商界的顶级精英!

4

然而,《史记》虽然是一部杰作,但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一来,《史记》包含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等130篇文章,全书526500余字,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超级大部头”。二来,对于今天的阅读者来说,《史记》所使用的文言文晦涩难懂,非常影响阅读体验。因此,《史记》的界面实在不够友好,令人望而生畏。

那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怎样才能把《史记》读下来并化为己用呢?或许已故的台湾国学大师杨家骆先生可以帮助我们。

据杨家洛先生自述:“骆垂髫之龄,即读《史记》,其后五十年间,几于无日不与《史记》接,而以《史记》讲授于诸大学者亦十余次,近十数载复指导研究生分编撰作疏证,以为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由此可见,杨先生在《史记》这本书上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

《史记今释》是杨家骆先生编著的《史记》注释本,取材于他的《史记疏证》。由于《史记疏证》卷帙浩繁,不适于大中学生研读,因此杨先生从中精心择出三十五篇文章,编为本书。

这本《史记今释》较其他《史记》选编本最大的优点在于,注释详略得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加之所引书目众多,考订有据,更重要的是,在前人的观点基础之上,又有自己的取舍,可以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因此,本书堪称“读史之初阶,习文之楷模”。

复旦大学博导陈正宏曾经说过:“大部分人眼中的古籍研究,冷门枯燥,学起来苦。但其实这门学问非常有趣,人们可以从古籍的流变中,看到文本内在隐秘的东西,和外在添加的东西。你还可以从文本中看到真实的历史——发现历史总是重演,发现人性永恒不变。

假如你希望学习《史记》,但又始终不得其门而入,那我在此鼎力推荐这本《史记今释》给你:

浓缩史记精华,厘清历史脉络,揭示帝王心术,讲透人情世故!

?原价99元,现在京东购买只需49元,一顿饭钱,就能让你高效了解《史记》,收获一套终身受用的政坛权谋术,让你一眼洞穿职场上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后浪正版 史记今释 杨家骆 参考历代《史记》研究著作 历史文学书籍 ¥49.5 购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27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2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