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他们的藩属国?没有历史老师吗?用证据去打脸他们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朝鲜在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臣服于我国的藩属国。在某段时期里,它们的一部分地区甚至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固有领土,比如汉武帝时设立的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就占据了朝鲜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汉四郡地图

特别是在明清两朝,当时半岛上的李氏朝鲜政权,作为我国的藩属国长达500年之久。

但是自二战结束以后,他们却不太愿意正视这段历史了。特别是韩国,不但不正视历史,反而还在肆意地篡改。

更有甚者,最近几年韩国的某些人开始鼓吹,当年的李氏朝鲜无比强大,强大到连明朝和清朝都臣服于他们。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上世纪70~90年代,韩国经济突飞猛进,不但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而且继日本、新加坡之后成为了亚洲第三个发达国家。而随着其国家形象与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大提升,韩国的某些部门和机构开始强调文化自信,想要在经济发达以后再占据文化的制高点,用伟大的“历史”和“文化”来匹配他们的国际地位。

这就是一种略带自卑的暴发户心理了,就像某些文化不高的大老板,富贵之后都要给自己弄个高一点的文凭,再弄个大书房和满架的图书。这些书他们自己是不看的,都是给别人看的。

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作祟,韩国更不愿意让他们的后代知道过去的孱弱和不堪了。为了提高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他们必须要扭转乾坤,必须要让后代挺直腰板!

可是,他们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实在不多,所以他们就要把为数不多的闪光点无限夸大,还要无中生有地制造出闪光点。

《大朝鲜帝国史》里面的配图

如此一来,您就看到了一系列的迷之操作了,比如,韩国政府出面,堂而皇之地剽窃我国的东西去申遗;比如,韩国某些学者证明“XXX其实是韩国的”;比如,韩国坚信他们有7000年的悠久历史;比如,伟大的唐玄宗李世民被韩国的祖先高句丽人射瞎了一只眼;再比如,中国是因为害怕马韩和弁韩的入侵才修建了长城。

……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直到现在,他们更是爆出了一个最离谱的论点——当年的明朝是李氏朝鲜的藩属国。

韩国 友的评论翻译

我不知道,他们国家里到底有没有称职的历史老师,到底有没有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如果有,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睁眼说瞎话而脸不红心不跳的呢?

虽然许多被毒害、被蒙蔽的韩国人,在论坛或 交软件里不遗余力地鼓吹这一让人匪夷所思的论点,但假的就是假的,他们自己的许多东西都能拿来证明他们的无知和无耻!

今天咱们从七个方面,就用韩国自己的东西来证明到底谁是谁的藩属国。

第一,君主的称呼

在明清两朝,李氏朝鲜的最高统治者要想名正言顺地上位,不但要经过中国皇帝的认可、册封,就连称呼上他们也不敢僭越。他们是不敢用“皇帝”这个称呼的,因为他们的皇帝在北京,而坐在景福宫里处理朝鲜政务的那个人只是个享受亲王待遇的郡王而已。

朝鲜大臣,确切地说是陪臣,称呼他们的君主只能用“王”或者“殿下”。这一点,大家可以从韩国的影视剧里得到印证,比如韩国电影《王的男人》里面,人们称呼燕山君时用的都是“王”,连发音都和汉语一样。

韩国人使用“皇帝”、“陛下”来称呼最高统治者只有短短的13年时间,那是因为日本人为了兼并朝鲜而怂恿他们于1897年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宣布独立。他们这才敢使用“皇帝”这个称呼。

虽然过了一把藩王称帝的瘾,但是皇帝的龙袍还没穿旧,他们整个国家就被日本给吞并了。

韩国电影《王的男人》剧照

第二,君主的服饰

明清时期,李氏朝鲜的统治者只是藩王的级别,这一点还可以在其服饰上体现出来。《大明会典》中明确规定,:皇帝、皇太子、亲郡王及其世子, 皆用翼善冠、衮龙袍, 而皇帝之袍用黄色, 其余皆赤。《大明集礼》 中记载,皇帝龙袍上绣五爪龙,左肩有日, 右肩有月。而皇太子、亲王龙袍上织五爪龙,没有日月。

以朝鲜国王的级别,龙袍上只能用四爪龙,但是在建文三年,朱允炆不但正式册封李芳远为朝鲜国王,还特赐其九章冕服(皇帝冕服为十二章),让李氏朝鲜的国君可以以郡王的身份享受亲王的待遇,这样一来,朝鲜的国王才可以穿红色的五爪龙袍。

大家可以看看朝鲜国王的画像,赤袍绣五爪龙,肩上没有日月。而且,韩国的影视剧里面,历代李氏朝鲜国君都没穿过黄色的服饰,因为他们不敢!

朝鲜李成桂画像

第三,年 的使用

因为朝鲜只是中国的藩属国,所以他们没有资格制定年 ,用来官方纪年时,只能使用宗主国的年 ,比如“万历XX年”,“康熙XX年”。

虽然他们为了方便记忆,在朝鲜各代君王的实录里面都使用庙 纪年,但是也必须备注相应的宗主国年 。

李氏朝鲜只有在1897年宣布独立之后,才真正拥有自己的年 ,第一个是高宗李熙的“光武”年 ,第二个是纯宗李坧的“隆熙”年 。

韩国古籍上面使用的中国年

第四,谥 的使用

谥 ,是对死去的帝后、王侯、大臣一生的事迹,进行评定后所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 。

《大明会典》对谥 做过明确规定,“亲王例用一字;郡王二字,文武大臣同。”而朝鲜历代君主的谥 不但要恳请宗主国皇帝赏赐,而且都是两个字,比如,李成桂的谥 是“康献”,李芳远的谥 是“恭定”。

在赐予朝鲜国王的谥 里面,带“恭”字的非常多,就是恭敬的“恭”,这其中的含义就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由谥 可以看出,朝鲜国王在谥 上只享有郡王级别的待遇。

《朝鲜王朝实录》里面的李成桂谥

第五,文字的使用

朝鲜在古代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虽然他们说的是朝鲜话,但学习和书写的文字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汉字,甚至许多汉文的书籍都是中国赐予的。在古代,李氏朝鲜是不能私自来中国买书的。

而且在当时的朝鲜,学习和使用汉字是朝鲜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平常百姓根本没有资格学习汉字。

而到了李祹做朝鲜国君的时候,他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和统治百姓,就专门发明了一种文字,叫做“谚文”(据说这种文字是从窗框影子得来的灵感),并且于1446年正式颁布,这就是韩国大吹特吹的“训民正音”。

虽然发明了谚文,但是却遭到了当时大臣们的强烈抵制。这些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大臣认为,抛弃汉字、自创文字的做法太无知,太不自量力。所以,谚文虽然发明出来,但是却没有广泛地传播开来。直到后来的日据时期,朝鲜民族主义兴起,谚文才被真正重视起来,并且和汉字并行于朝鲜。

而到了1970年,为了顺应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时任韩国总统的朴正熙(朴槿惠她爸)签署韩文教育法令废除汉字。从此以后,汉字才在韩国逐渐消失。

为什么韩国废除汉字以后,各种子虚乌有的神话历史或者虚无历史开始在韩国泛滥?你品!你细品!

70年代,韩国汉城商户使用的汉字牌匾

第六,宫殿的级别

韩国也有故宫——景福宫,虽然它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等同于北京故宫,但是其规模和等级却远远低于紫禁城,因为它只是一座藩王的府邸。

这方面的比较已经在我之前的文章里写过,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之前写的《韩国故宫?别脸上贴金啦,那只是一座王府罢了》。

北京故宫和韩国景福宫的对比

这里我只说一件事,曾经有个韩国 友在 上评论说“景福宫的青灰色色调比北京故宫的黄色色调更漂亮,因为显得庄重、沉稳、大气”,结果一位日本 友回复道:“那是因为黄色在古代是皇帝专用的颜色,作为藩属国的朝鲜根本没有资格使用”。

所以说,有些时候日本人是比韩国人可爱的!

第七,国旗的创制

因为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所以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没有自己的国旗的。

公元1882年7月,当时朝鲜国王李熙的生父——大院君李昰应,因为不满手中权利被外戚闵氏夺走,就联合儒生和旧式军队发动政变赶走了闵妃(就是那个被韩国人吹爆了的所谓明成皇后),重掌了政权,史称“壬午兵变”。

这其间,因为有激进份子杀死了军队中的日本教官,并且烧毁了日本使馆。所以当时的朝鲜政府准备派使臣朴泳孝和金玉筠出使日本赔礼道歉。而临行前,朝鲜方面向清政府请求将中国的龙旗作为国旗使用。但是,清政府回复称“藩属国不能用五爪黄龙旗,要用只能用白底、青云、四爪红龙旗”。

而当时已经对清政府心怀不满的朝鲜政府以这种国旗制作太复杂为由没有采用。后来,经过清朝使节马建忠的建议,他们以太极八卦旗做为国旗出使日本,而且在旗上用汉字标明“大清属国高丽国旗”。

李氏朝鲜使用的国旗

这就是韩国国旗的来历,后来他们觉得旗上的8个汉字很丢人,就悄悄抹去了。再后来,这面旗子几经更改,才变成了现在韩国国旗的模样。

但是因为他们的《易经》知识没学到家,所以这面太极八卦旗改得阴阳不济、水火不容、乾坤倒置,以至于造成了国家分裂、南北对峙、势同水火的局面。

我觉得,风水上的事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而且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弄不好容易伤着自己,韩国国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韩国国旗

这些就是我总结的,可以打脸韩国关于“藩属国”言论的证据。

最后我想说,提升文化自信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客观、真实,更要尊重历史、有理有据!用夸大其词、造假剽窃等手段换来的“自信”,不会被世人认可,更会贻笑大方!因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