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宇宙中的可见物质为4%,暗物质和暗能量占96%。同宇宙类似,计算机开辟的虚拟空间也存在这样的比例。其中,人们每天浏览的 站、论坛、贴吧等“明 ”内容仅占全部互联 4%的内容,而其余96%的内容则存在于人们无法轻易获取的“暗 ”之中。
暗 与明 相对而存在,是互联 的“至暗之 ”。在一些影响世界的重大事件中,暗 承担了重要的作用。恐怖组织ISIS的 站,几乎全部建立在暗 之上。此外,从色情直播背后的庞大色情灰黑产业,到 络毒品贩卖的层出不穷,这些恶劣的 络犯罪行径也几乎都与暗 相关。
溯源暗 ,暗 不暗
暗 是存在于深 中的分散性匿名加密 络,作为互联 的地下世界,暗 的服务器地址和传输数据都匿名匿踪,只能通过特殊软件授权,对电脑设置以后才能连接到的 络。追溯暗 历史,几乎和互联 一样悠久。
暗 的概念最初源于美国军事机构。1996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研究人员David Goldschlag、Mike Reed和Paul Syverson提出构想,“在某个系统中,任何使用者在连接互联 时都会实时处于匿名状态,而不会向服务器泄露身份”。自此,研究人员开始开发一种尽可能匿名地通过互联 路由通信的方法,以应对人们对互联 安全性的日益关注。
Goldschlag,Reed和Syverson旨在通过多台服务器匿名路由 络流量,并在此过程中对其进行层层加密。由于在这个系统中,保护数据的密码像洋葱一样层层包裹,因此,他们将之称为“洋葱 络”(Tor)。
Tor在2002年发布时,有意将其作为免费和开源项目。这样一来,想要使用该软件的人就可以轻松访问该软件,同时也可以依赖分散的 络来获得最大的安全性。 随着Tor越来越受欢迎,其用户开始要求其发明者允许生活在压迫性政府之下的人们自由访问受限制的 站来应对审查制度。这促使Tor的创造者开始开发一种使其 络绕过政府监管的方式,以便用户可以访问受政府限制的 站。
尽管Tor的发明者是怀着善意免费提供该平台并构建该平台以应对政府审查,但他们仍然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平台非常复杂且技术性强,所以它的使用者仅局限于精通技术的专业用户。这就促使Tor的发明者开始开发针对Tor的易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2008年,新版Tor浏览器发布后,Tor的使用变得异常简单,只需要简单的配置就可以连接上暗 ,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暗 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同时也使得大量非法内容的暗 站的数量增加。
可以看见,许多暗 没有任何恶意,包括诸如Tor之类的平台本身并不是恶意软件,其技术也被许多合法公司所使用。Tor浏览器更多是帮助普通人获得隐私保护,正面意义大于反面效果,直到比特币的出现。
2009年,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在比特币出现之前,虽然出现了大量的暗 站,但基本上都是一些论坛博客类 站进行技术的分享,少有在线交易的产生。因为暗 上的用户往往处在不同的国家,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而且双方都不想冒险使用信用卡或PayPal进行交易,因为这样很容易就留下痕迹,被跟踪。
然而,比特币的匿名交易性,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伴随着比特币的出现,交易类 站开始在暗 中涌现。2011年2月,罗斯(Ross Ulbricht)在Tor 络创建了第一个暗 黑市“丝绸之路”,被形容为邪恶版本的“eBay”。此后暗 开始出现各种类型的黑色交易,最终形成当前人们对暗 的大体印象。
鼎盛时期的“丝绸之路”,是暗 最大的毒品交易中心,每月大约1500万-5000万美元不等的GMV,用户量高达100万,全部通过比特币交易。2013年10月份,罗斯在图书馆被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拘捕,随后“丝绸之路”被关闭。
“丝绸之路”之后,暗 的黑色交易开始繁荣,Tor成为大量犯罪分子的温床,FBI等机构,也在暗 各种“钓鱼执法”,打掉很多犯罪活动。但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却再难关闭。由于暗 的匿名性和难追溯,在给了人们更多自由的同时,也令秩序价值变得更加难以保障。
信息倒卖日益猖狂
暗 的数量是“明 ”的400-500倍,占 络全部信息的90% 以上。也就是说,人们所能接触到的 络世界只是露出海平面的1/8,剩下的7/8隐藏在海平面下。可以说,暗 以自由之名做出召唤之势,又以自由之名作恶,犹如一个暗潮汹涌、鱼龙混杂的海底世界。
在暗 ,人们能够发现大量令人震惊的暗 技术构建的惊骇内容:盗版、黑客、毒品、军火、血腥、暴力、色情、阴谋论、职业打手,恐怖分子、甚至是护照、美国绿卡都可以用比特币交易。
暗 是罪犯们最爱的交易平台,暗 也是人性最丑陋的地方。事实是,暗 上几乎销售任何东西。枪支、弹药、毒品、各国伪钞、甚至人体器官,几乎所有违法的东西都可以在暗 中购买。不仅如此,暗 的销售还负责送货上门,提供多个国家的运输服务。
所有这些都不受 站所有者或政府部门的控制,并且全部受加密保护,这给 络违法犯罪提供了天然的滋生条件,包括物品销赃、色情服务、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倒卖等。所有来到暗 的游客,都会震撼于它的自由和嚣张。
哈工大(深圳)奇安信数据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川意表示,每年在暗 平台出售的各类泄露数据多达上万起,每年泄露的数据总量高达数十亿条,交易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这些泄露出来公开出售的信息,包括政府机构公民信息,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客户信息,各大电信运营商的机主以及互联 、快递、酒店、房地产、航空、医院、学校等各行各业的客户、用户信息。
某快消品牌官方旗舰店销售信息数据则 价16美元。发帖者表示,数据包共有15623条该品牌2020年中销售数据信息,包括购买人、购买信息、价格、购买时间,同时还有购买者的电话和地址。
此外,身份证正反照、手持半身照也被打包售卖。从发帖者给出的附件截图显示,可以看到相关照片不仅有当事人身份证正反面,同时还有当事人单人照以及手持身份证照四张照片。而这样的照片共有1500套,数据包售价为20美元。
暗 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挑战“边界”的机会,包括物理边界和 络边界,暗 治理已迫在眉睫。
从正本清源到技术创新
“部分黑客也可利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漏洞、公共WIFI 络漏洞、终端旧设备数据删除不完全等,攻击终端企业数据,造成个人隐私数据泄露”。
“黑客”难躲,“内鬼”也难防。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表示,就犯罪主体来看,单位内部员工或离职人员,利用职务或工作便利,非法获取或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时有发生。
她举例称,被告人方某在某 络公司任职期间,非法复制获取公司系统服务器中的公民个人信息10万余条,并出售获利。后该公司在排查中发现该员工账户使用异常,下载大量包含用户信息姓名、身份证、电话等公民个人信息,故 案。
数据泄露的数量远超人们的想像。在我国,2018年4月,某外卖平台被曝用户信息泄露,每条信息卖价最低不到一毛钱。信息精确到具体点的什么餐、用餐地点等私密信息。2018年8月, 某快递公司被曝泄露了3亿条用户数据,暗 论坛售价2个比特币,数据包括寄件人、收件人的姓名、地址、电话等个人信息。
2018年9月,某酒店集团被曝其住店客户数据在暗 售卖,泄露数据包括1.23亿条官 用户注册数据,1.3亿条旅客身份信息以及2.4亿条详细开房记录,全部数据共计约五亿条,售价约为37万人民币。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 告显示,中国85.2%的app用户曾遭遇数据泄露。
显然,如果不从源头上清理数据泄露,规范数据的使用,随着互联 的技术发展和更新,对于暗 数据倒卖的打击将更加困难。
此外,对于暗 的信息贩卖治理,还需要深化技术创新,挤压暗 生存空间。针对变化莫测和来势汹汹的暗 ,永久性的封堵并非治本之策,而需要不断深挖严查暗 中的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事实上,不只是犯罪分子依赖暗 的匿名性,执法人员也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将暗 为己所用。
虽然暗 极易成为犯罪的“温床”,但并不意味着暗 “一无是处”。暗 可应用于很多领域,尤其是对数据安全和通信安全要求较高的军事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想要从技术层面应对暗 违法犯罪,最重要的是能及时发现暗 上的犯罪信息,这就需要完善针对暗 的科技监测和技术应用。
相关措施包括加强政府与企业在暗 技术上的合作,充分发挥腾迅、360公司、百度、美亚、烽火等我国知名互联 安全企业的优势作用,不断研发阻拦和破获暗 中违法犯罪信息追踪查源的难点,重点加强暗 中匿名违法信息的拦截与破获研究。在保护个人匿名信息合法性的同时,力争做到点对点的精准发现信息。
暗 的诞生并非天然的恶意,而是人性欲望的激活导致了“黑暗”如野草疯长。暗 和现实这两个世界也没有完全隔绝的可能,暗 世界和每个人都有关,暗 治理已迫在眉睫。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