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这种文物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即便这些碑有名到爆,在历史上红到发紫,这些黑乎乎的东西大概也不会引起多少人的兴趣,肯在它们身上驻足停留多看两眼,这些名碑大概是文物中最少人关注的对象吧?
但是,既然能够被先人如此郑重地保存、典藏起来,而且还被历代文人所追捧,一定有它的道理在,要不然又如何在海量的传世文物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言归正题,小岩这篇文章写的正是大大有名的《元祐党籍碑》。
元祐党籍碑 ,宋代摩崖石刻。现存二块,均在广西。一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瑶光峰下的龙隐岩。
北宋徽宗时蔡京专权,把元祐、元符间司马光、文彦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三百零九人列为奸党,将姓名刻石颁布天下,后徽宗下诏毁其碑。现存碑刻为南宋庆元四年(1198)梁律据家藏旧本重刻。碑距地丈余,额有蔡京手书“元祐党籍”四字。久经风雨侵蚀,文字已模糊不清,但尚可辨认。
另一块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真仙岩,宋嘉定四年(1211)沈暐重刻。
——引用百科
《元祐党籍碑》不只是书法史上的名作,而且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先上图让大家看看这个碑的真面目。
不过,要清楚描述这块碑的历史,其实有点小困难,因为它牵涉到的故事,太过复杂。
故事得回到那个时代,近千年前的北宋……
北宋晚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师蔡京
北宋晚期有个很有名的高官叫做蔡京(1047-1126),字元长,所以有时又叫他蔡元长。北宋神宗熙宁三年进士,累官至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徽宗即位第一年(崇宁元年),官至太师。
蔡京
蔡京的官可大了,因为太师是北宋文官的最高职位,类似过去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北宋除了皇帝之外就属他最大,再加上徽宗皇帝又很信任他(不过这句是废话,要是不信任怎会当上太师)。北宋晚期的朝政蔡京说了算,国家大事小事都得先过他这一关,他决定后再 告皇帝,而??皇帝也只是个橡皮图章而已,一概交给蔡京处理。
但是,由于北宋官员之间的恶斗,蔡京事实上也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的一路高升。我们知道他曾先后四次任相,前三次都被斗垮或是受不了同僚排挤而自动请辞回家,但这四次任相的时间前后加起来长达17年之久,他的人生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蔡京在一开始当官的时候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坏人,他年轻时和所有的有为青年一样,都曾充满理想,一心 效国家。但后来他官越做越大,再加上官场逢迎文化的洗礼,权力使人腐化,高官厚禄之后人的劣根性就跑出来了。最后,蔡京变成一个黑官、贪官,在他最后执政的那段时间,为了要完全执政,所以与徽宗身边的大宦官童贯(1054-1126)勾结,一手遮天,最后变成古代政治史上最贪婪恶劣的官员之一。
蔡京、童贯勾结,一手遮天。
元代以后编纂的正史《宋史》,把蔡京列为奸臣之一,与秦桧并列。
传说,在北宋末年民间流传的民歌童谣这样说:“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还好,当时没有头条之类的 群软件,要不然他的形象简直是被点负评到底。
北宋末年国事大乱,民怨沸腾,有个太学生陈东搞了个“公车上书”,冒死拼命上书给皇帝狠狠参了蔡京一本,直批蔡京为“六贼之首”,不过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留下太多的涟漪。
北宋六贼,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统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引用百科。
后来北方的强权国家金国再度入侵直逼首都汴京,徽宗赵佶一看大事不好,立刻脚底抹油开溜,宣布退位,传位给自己的长子钦宗赵桓(1100-1161)。
钦宗皇帝一即位,蔡京立刻就倒大楣了,因为新皇帝一上台,立刻就想起之前那个陈东的奏章,把所有的错都推到蔡京身上,都说了蔡京是六贼之首了。正所谓无事夏迎春,有事钟无艳,有史以来几乎所有的官员(尤其是喜欢揽权的权臣)都是这样的下场,有问题当然是你蔡京来扛,难不成还要朕扛?
金兵攻陷首都汴京(开封)之前,蔡京就被逮捕贬谪岭南充军,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而这位一代奸相权臣就这样在遣送途中死于潭州(湖南长沙),民间盛传他是被饿死的,但也有人说他是被仇家买凶杀死的。
不过,蔡京这个人的历史评价也挺两极的,有人持平地认为他主政时期其实还算是国泰民安,尤其以北宋晚期这样混乱的时代里够稳定朝政,也算是个能臣。只是倒楣地遇到了昏庸的、喜欢玩的宋徽宗,所以身为百官之首的太师得自己把责任都扛下来,一如后来另一个倒楣鬼被骂翻天的秦桧一样。
元祐党籍碑:对政敌赶尽杀绝的北宋文字狱
蔡京本人也是个书法名家,他曾是北宋四家(苏黄米蔡)之一,这倒是可以想像得出来,重用他的就是艺术家皇帝徽宗,徽宗写得一手好字,他擅长各种书体,尤其以一手独创的瘦金体著称。
宋徽宗的瘦金体
强将手下无弱兵,跟在徽宗身边的蔡京,书法能不好吗?
但元代以后,蔡京因为被列为奸臣而从四家中被除名,改以同姓氏的书法家蔡襄(1012-1067)取代。但把蔡襄与另外三人——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是一件很奇怪的事。不是说蔡襄的书法不好,他也是书法名家,堪称大师,只是他与其他三人并没有联系关系,事实上他还要再年长个几十岁,都能算是另外三个人的长辈了,怎会跟一群后生晚辈排名在一起?
蔡京以太师这样的身份参赞机要17年,各种丰功伟绩或狗皮倒灶事迹之多,都可以写成厚厚的一大本传记了。但他一辈子最被文人记恨,被传颂最多的劣迹,就属大名鼎鼎的黑名单《元祐党籍碑》了。
根据记载,蔡京最后一次执政时想起以前宦海沉浮时的新仇旧恨,当年排挤他的人是司马光、欧阳修为首的“旧党”官员,而蔡京本人是王安石系统的“新党”官员。文人彼此相轻、党同异伐,史不绝书,不管是得势的或是失意的,结党结派互相在同温层取暖本是常态,但文人间再怎样彼此看不顺眼,总得留一点文人的脸面,点到为止出个气就好,也为彼此留个后路以后好相见。但像是蔡京这样小鸡肚肠没有容人雅量,意图对政敌抄家灭族赶尽杀绝的,可说是史无前例的。
传说,蔡京重新上台掌权后不久,就建议徽宗皇帝铲除“余孽”,当然这是指旧党的官员。不过,徽宗皇帝即便再昏庸无能,也隐约觉得不妥,所以没给个肯定的答案。但在蔡京与童贯两人联手,拼命在徽宗身边没日没夜帮旧党官员穿小鞋、讲闲话,这招就像是现在的 络键盘手一样,反正不管是黑的是白的就拼命乱讲,多说千百次自然就能洗出个风向,不管是真是假都变成一定是真的,铁定是真的。
徽宗皇帝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后来居然就同意了蔡京,开始追究“元祐学术”。说到这个元祐学术,虽然已经是徽宗朝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了,但这可是一件历史上大大有名的文字狱案件,当时闹得满城风雨,就连大文豪苏东坡都因此被下狱,差点就被砍下脑袋。
黑到不能再黑的元祐党籍碑
重新追究“元祐学术”的同时,蔡京再加码要求禁毁一切与当事人相关的出版品,是的你没看错,焚书坑儒不是只有秦始皇干过而已,在北宋晚期又发生一次,当时旧党人物例如苏东坡的诗文集等等的,都不许民间阅读收藏,而且朝廷命令大家通通把书给交出来集中销毁。这也是为何苏东坡明明是北宋人物,但现存的诗文集却都是南宋以后的出版品的缘故。
蔡京搞禁毁“元祐学术”的同时,后来再加码《元祐党籍碑》。所谓的元祐党籍就是旧党人物,简单地说就是禁毁名单,也就是朝廷黑名单的意思。
《元祐党籍碑》中苏轼的名字赫然在首
徽宗崇宁四年(1105),在蔡京的研拟下把旧党309人造册,并且由蔡京亲自写下碑文,立于首都汴京皇城的文德殿端礼门作为警惕,之后再加码全国都要刻这块碑,立于官署或府学公告天下。
元祐党籍碑以“元祐奸党”为名刻碑,碑文明令还在世的人或囚或贬,已过世的人拔除官衔,而且子子孙孙永远不许为官。
列名在元祐党籍的有谁?有写赤壁赋的苏东坡、打破水缸的司马光、文青典范的黄庭坚、写诗词的秦观,事实上北宋那些有名气的文人,大半都在这块碑里,当时简直是黑到极点的人物。
但是就在《元祐党籍碑》完成后不久,由于碑文实在是太夸张了,导致本来事不干己既非新党也非旧党的朝野官员反弹,隔一年徽宗自己也察觉出不妥,所以又下令摧毁所有的碑。虽然《元祐党籍碑》的法律效应仅存在一年而已,但它的杀伤力是很惊人的,以国家机器对个人的追杀且正式公告的黑名单,简直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不久后蔡京倒台了,北宋也灭亡了。到了南宋高宗皇帝赵构一上台,立刻帮元祐党人平反,这帮子黑名单上的人物通通加官晋爵,下一任皇帝孝宗时期,已经死亡许久的苏东坡居然还被追赠为太师,苏(轼)太师与蔡(京)太师并列,这是何等讽刺的一幕。此时黑名单里的309人几乎都已经过世了,但也总算还给他们应有的“转型正义”吧?
后来,旧党人物子孙的南宋官员梁律,在广西桂林当官时依据原本的碑文拓本又重刻此碑,作为这个历史事件最后的注脚,这也是现存唯二的碑石,虽然不是北宋徽宗熙宁四年的原碑,但光是看碑文大大的“元祐奸党”这四个字,也够瞧的了!
结语:《元祐党籍碑》仅存在一年就被销毁,虽然内文很无聊的都是人名,但这309人曾一度被列为北宋黑名单,而且他们都还是现今公认的古代文学家,“奸党”两个字大大地挂在他们的名字上。既冲突又诡异,历史事件现场的一刻,就在广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