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大事的人,都是“追过程”的高手

阿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

这句话一针见血地点出了管理的两个重要层面:过程和结果。

它们可以说是管理的两条“腿”,少了谁,都会让管理者摔个“鼻青脸肿”。

管理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目标达成、拿到结果!

也就是说:一切以结果为导向。

但在日常管理中,管理者经常会有这些疑问:

“每周都在开工作会议,工作进度还是不尽如人意”!

“交待过工作重点,工作还是出现失误”!

“业绩指标总是完不成”!

以上种种,是折磨着许多管理者的难题!

之所以这种情况不断出现,关键在于管理者没有做好工作中的“追过程”。

目标制定得很好,但若只坐等结果,完全不顾过程,永远无法拿到预期的结果!

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

很多管理者都认为:结果比过程更加重要!

于是在制定完目标后,只等着拿到最后的结果,却总是缺席完成的过程中!

但其实,过程与结果一样重要。

过程要经得起复盘和提炼,能够分享和传承,可复制的结果才是好的结果

追过程时要明确一点,追过程既不是对下属工作的监视,也不是对员工进行严厉控制的手段。

而是协助你的员工解决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使其一直处于工作的正常轨道上,而且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对于管理者而言,追求过程的目的有三:

1、纠偏:在目标执行的过程中,很难保证不会出现偏差,管理者要有给下属立即纠正偏差的能力,而避免方向越来越偏,无可挽回!

2、考核:结果要考核,过程也要考核。过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对下属做得好的动作给予正向奖励及时反馈,保持团队士气与积极性;必要时也会给点惩罚,避免错误动作行为影响结果的质量和效果。

3、沟通:让上下级、协同人员之间人心相通、相互理解,员工及时反馈自己面临的困难,寻求支持,适时调整,确保自己能拿到结果。

追过程的三个误区

对管理者来说,最难的不是定目标,而是追过程,很容易陷入误区当中:

误区一:时间点到了才去检查;

误区二:只跟进时间点,不跟进关键细节;

误区三:无论大小事,检查到最细节,一发现问题就批评和打断!

有些管理者追过程时,只注重“检查”这一动作,而不关注关键细节,不去深挖,也不会在追过程中做辅导。

如业绩不达标,管理者只关注每天业绩的数据,不断向员工强调业绩指标,而不能针对问题给予员工指导性意见,分析原因,给出解决方案,则是无效的过程追踪。

而有些管理者,总是检查到颗粒度最细,这样看似是非常负责任,实际上会干扰员工。

我遇见过最让人崩溃的管理者,曾坐在员工身边,一步一步的工作,且不说完全限制了员工的发挥,但从员工生无可恋的脸上,就知道过度干预对员工的影响。

慧企星助目标达成系统,帮管理者避免陷入追过程的误区中,更高效的追过程,更快的拿到结果。

一:进度随时可查看

在目标制定后,要在过程中检查,避免不能及时纠正调整问题。

我们最好能每天查看进度,每周对齐目标汇 进度,每月进行复盘优化等。

慧企星助AI智能看板,所有项目执行进度、项目剩余完成时间、执行人、执行部门清晰可知。项目优先级智能排序,紧急重点工作第一时间解决。

汇 功能,自动生成当天/周/月工作数据,及时处理员工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复盘优化迭代出宝贵经验。

二、紧盯关注指标

目标执行过程中受很多因素干扰,但是关键业务指标不能更改。

管理者若所有工作一把抓,看似非常负责任,实际上抓不住重点,没有重心,而且会干扰到员工,让员工束手束脚,不利于执行,进而影响项目的推进。

所以,在追过程时,你要抓住关键业务指标,明确哪些是必须要考核的,哪些是次要的。

#慧企星助#任务制定中,每项工作都有检查项,列出工作重要指标,聚焦精力,让员工能更快

地完成任务。

三、设定考核标准

追过程也是对员工进行考核的过程。

如果没有奖优罚劣,就不会有人放在心上,也不会认真地去执行

若缺少考核过程,或只追求KPI数量不追质量,都是流于形式的工作,很难拿到理想结果!

慧企星助贡献体系,在员工完成任务时获得相应贡献值,将员工执行结果价值化、数字化,游戏化,荣誉化,激发员工创造力和执行力,从而能精准识别创造结果的人才。

拿结果是远方的山,追过程是脚下的路。只有走好每一步路,那一定能登顶最高的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