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级的骗子,往往都是以爱国的名义
1
这两天,理财圈的热点,无非300多万粉丝的黄生,因为涉嫌非法集资被抓了。
说到黄生,多年前,老南在一互联 金融群里还偶遇过,结果看到他,被一业内,几句话就怼退群了,场面相当滑稽:
那次,黄生写了篇文章,标题是《人民币惊天大屠杀》。
业内直接怼了句:“其实比较显著的证据是,这几天最大的反向汇兑差才200多点,真的需要这么搞笑吗?”
业内直接轻松怼了回去:“外管局也分部门的;管跨境的不一定懂外汇;管现货的不一定管衍生品!”
黄生回了句“我在中行工作时,手下还管几个外汇交易员!没空浪费时间,88。”直接退群了。
留下一众我们这些看热闹的。
后来,老南把这事,发在知乎上,巧得很,还遇到了那位业内,来认领这事:
其实挺明显的,这人完全不了解金融,也没啥金融从业经验。
就靠着阴谋论,靠着美国崩溃论,消费粉丝的爱国心,然后狠狠割一把韭菜。
老南早在3年前,就在《最近疯传的这些谣言,背后都是局》中,提醒过大家:
当前互联 ,杂音太多,谣言太多。因为编得越离奇,越能让人恐慌,就越能带来点击量,然后,卖广告。
如某“知名”财经大V,天天写文章,这里崩盘了,那里也崩盘了,然后,都来买我开的P2P吧,我这里最安全。
一般的文章,你恐慌下就算了。可是,理财类的,金融类的,还真不能被这些忽悠,根据这些垃圾信息,做出理财决策。不然很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
2
其实,这样的“财经大V”还真不少,如前几年,写了阴谋论集大成之书《货币战争》的宋鸿兵,代言某非法集资平台,在太原被亏钱的粉丝暴打: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人现在还火得很,昨晚还被新浪邀请,做了直播:
包括还有这位:
前两年,还忽悠大家去柬埔寨买房的。
还有2017年,老南揭露的这位《教人理财防骗,结果他先跑路——“ 红专家”套路深》。
到是反应很快,揭露完没几天,就把老南朋友的钱给还了。
不过后来还经常在各大 站看到,还在教人如何理财防骗。
3
那在 上学习理财之余,如何防止被这类“伪大V”割韭菜?
1、最好3、5年以上,正规金融机构从业经验,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
如某篇篇10w+的财经大V,和粉丝交流“专业”经验:A股票软件的PE(市盈率)是错的,B股票软件的PE是对的。
粉丝们纷纷赞赏,太专业了,这都能发现。
老南听闻后,还真吓一跳,这两家都是业内的知名行情软件公司啊,会犯这种基础错误?
结果一看,搞半天,一家是“PE”(静态市盈率),一家是“TTM-PE”(动态市盈率)。
这种笑话,金融从业者,基本在工作头两年,就犯得差不多了。
当然这条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必要条件,毕竟金融从业者水平,也参差不齐的。
2、基于专业分析,而非阴谋论
解释这条前,特别建议大家,学会区分:事实、观点、立场。
事实,是独立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
观点,是对事实的看法,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
立场,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老南平时的阅读量也很大,读下来感觉很优秀的文章,往往是在详细、全面事实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演,呈现个人观点。
这样的文章,即使观点可能有错,但也很有参考价值。
而很多阴谋论的文章,往往事实都是错的,或是故意筛选的,甚至几乎没有事实,然后猛烈输出观点,听上去宏大叙事,但完全经不起推敲。
这类文章,黄生的文章就非常典型。但因为掌握了流量密码,篇篇美国崩溃,读起来爽文一样,流量非常夸张。
3、学会历史验证、交叉验证
不妨把这人的历史文章,翻出来看一下,验证下准确率如何。100%自然不可能,谁也做不到,但总要大部分正确吧。
此外,也可以搜下不同的观点,交叉验证。
结
总之,在涉及到自己血汗钱的时候,不要迷信任何人,尤其在重大投资决策时。
-EN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