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已然来临
新的一年已经开启
刚刚过去的2021年
是一个格外特殊的年份: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到现在成为了全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
抑或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
现在逐步迈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的工业制造成就是在党领导下
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
接续努力不懈奋斗的结果
从一穷二白的工业落后国家
到拥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毛主席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言犹在耳
中国制造也用无数
旷世奇迹回应了这份期待
2021年12月26日
是毛主席的128周年诞辰
第六届中国制造日也如约而至
一起用中国制造向伟人致敬
本届中国制造日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
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 络信息中心联合主办
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
中国青年 、中华儿女 刊
中央企业媒体联盟
以及国资 告杂志 共同协办
酷玩实验室承办
第六届中国制造日的直播
在共青团中央、国资小新
以及中国科普博览和
酷玩实验室等40多个平台
累计观看人次已经超过了千万人次
线上线下有超过49位大咖牛人
大国工匠、专家学者汇聚一堂
下面这些关于制造日的瞬间
令人非常感动……
一起见证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12月26日,@共青团中央发表微博
随后,近百家中央企业、科研单位
民营企业官微同步转发微博
“我,中国制造,向人民 告!”
纷纷刷屏
点击链接
查看“我,中国制造,向人民 告!”刷屏现场
上下滑动查看
各平台开屏和首页图
不知道你是否看到
媒体软件的开屏、热搜
“中国制造日”呢???
本次制造日有多轮次的演讲
还有多达六个板块的圆桌论坛
涵盖了超级工程、能源革命
核心科技等领域
大国工匠专家学者都将
在这些板块当中碰撞出新的火花
黄奇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制造
进入新阶段,面对新环境,制造业应该把握好四个化: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未来要以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高水平开放平台为依托,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加快补齐生产性服务业发育不足的短板,为制造业迭代升级创造条件。
李家洋:种子的力量,让我们屹立在大地上
中科院嘉优中科1 水稻一万四千亩实收平均亩产846.7公斤;中科发水稻抗倒伏能力优异稻瘟病抗性强、高产、优质、整精米率高;新型多倍体水稻的培育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胡伟武:中国人可以用英文写文章
但不能基于英文发展民族文化
造芯片也一样
2002年8月10日,安装了龙芯一 CPU的计算机正常启动工作,终结了中国人只能依靠进口CPU制造计算机的历史。龙芯新一代产品3A5000已经达到接近市场主流产品的水平。
张维为:这一天应当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日子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很多人包括苏联专家都认为我们没必要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坚持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今天,中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
温铁军:危机之中,怎样逆袭?
旧中国饱受战争摧残,满目疮痍,经济凋敝。新中国是怎样从危机中一步步逆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的?
林宝军:龙芯上北斗,国产的东西不等于不可靠
北斗导航卫星上搭载的龙芯芯片,性能是欧洲同类产品的十倍,可靠性完全超越欧洲同类产品。除了CPU之外,FPGA、DC/DC、微波器件等等,全部实现国产化,彻底扭转了卫星关键器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林宝军:北斗精神,攻坚克难
世界上第一台双频氢原子钟和相应无缝切焊技术的研制成功,使得北斗三 的时频比用铷钟的GPS高了一个量级。全球首创星间链路技术,使北斗系统在表征的导航系统核心的指标URE(轨道精度)指标优于GPS近一个量级。50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更使得北斗系统的核心指标超越了GPS。
匡廷云:“植物工厂”助力中国制造迈向星辰大海
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如果粮食能像工业产品一样,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流下来,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在寒冷缺氧的高原,在远离陆地的大洋,在深邃浩瀚的太空,“植物工厂”又会创造怎样的奇迹?匡廷云带你见证当科幻走进现实。
袁岚峰:量子优越性之路
2019年美国谷歌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悬铃木”第一次超越了当时最强的经典计算机,实现了量子优越性。但2021年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改进的经典算法又反超了悬铃木,取消了美国的量子优越性。2020年,中国的光量子计算机“九章”超越最强的经典计算机一百万亿倍,2021年“九章二 ”把领先优势扩大到一亿亿亿倍,同时中国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二 ”超越了悬铃木。中国成为唯一一个在两种物理体系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而美国的量子优越性体系从1变回了0,中国在这方面世界领跑。
沈逸:大国制造,决胜大国战略博弈新场域
中国制造成为了大国战略博弈新的场域,制造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国家的命运回过头来也决定了中国制造是否能够成长起来。时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有哪些新形式新看点?中国制造又将在其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王晓宇:人造太阳,照亮希望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 M装置(HL-2M)于2020年建成并实现了首次放电,该装置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HL-2M是实现我国核聚变能开发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依托装置,也是我国消化吸收ITER技术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
蔡韬:人工合成淀粉,创造人间奇迹
根据目前实验室速度可以推测:在能量供给充足条件下,一个立方反应罐一年用二氧化碳生产的淀粉量相当于5亩土地种植的平均淀粉产量。这一技术投入生产后,在农业方面将促进农产品重要组成部分的车间制造,节约很多土地和淡水资源,节省的土地可以用来种植大豆,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另一方面节省的土地也可以植树造林,进一步固定二氧化碳。
刘译阳:光伏领域我国处于领跑地位
我们有着全球最多的发明和使用专利,量产的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已经突破了23%,光伏是人类利用太阳光直接转换为能源效率最高的形式。在产业规模方面,从多晶硅到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四大主产业链,中国大陆企业的产量都占据了全球产量的四分之三以上,甚至在硅片接近100%,98%的硅片由中国大陆生产。
张伟:太空探索的坚定一步
这坚定的一步,就是空间站。那么,空间站是怎样的一个实验室呢?为什么一定要上太空做实验?我们在空间站规划了哪些试验?中国版“哈勃望远镜”又将与空间站产生怎样的联系?
倪光南:希望大家群策群力
使我国早日从世界制造大国走向世界制造强国
倪光南说,相信只要做好发展中国工业软件的顶层设计,发挥工业界的协同努力,开拓创新,一定能够构建起中国自己的工业软件体系。也希望大家为发展中国的工业软件,为推进中国制造,为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升级,集思广义,群策群力,使我国早日从世界制造大国走向世界制造强国。
以上只是本次制造日的
部分精彩片段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观看全程回放
大国重器、芯片
北斗系统、光伏发电
碳中和、碳排放、热核聚变……
这些都可以在我们的制造日上听到
同时第六届“中国制造日”的抽奖奖品
有着各种各样响当当的国货
非常精彩??
在这其中,有着这样一个奖品
那就是XE17U微型液压挖掘机(一年使用权)
在经过抽奖后
这个奖品由中国医科大学
一位学生@虎石台卫校八年级练习生获得
大家是否有想过
如果中了挖掘机你会用来干什么?
这位同学给出了他的答案
他选择通过学校把它捐给有需要的人
让它发挥自己的价值
真正为人民服务
他说:
“谢谢团团给的中奖机会
让我也能回馈母校和 会
祝母校越办越好
祝全国人民幸福安康!”
每年的12月26日中国制造日
都会和大家相见
2022年依旧在这个时间不见不散
百年征程风雨沧桑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相信我们的中国制造在党的领导下
会在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
携手努力下
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