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手机,很多家长都恨得牙根痒痒。
在家对孩子说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少看一会儿手机”,“怎么玩起来没完没了?”……
然而,许多学校老师会在班级群里布置作业,会要求学生在各种App上完成作业。
一边是孩子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一边是学校的学习任务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正成为一把双刃剑,考验着学生和家长的定力和智慧。
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家长能否处理好孩子与手机的关系,决定了孩子的成绩,甚至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做法,决定孩子期末成绩!
01 她没收了孩子的手机
高一期中家长会后,不少家长在会后找课任老师询问孩子的状况。
一位妈妈拿着儿子的成绩条满脸焦虑,“李老师,孩子英语考得这么差,他平时在学校的状态怎么样哪?”
英语老师翻开成绩册,“XX平时的听说作业一次没交,还有空英的好句摘抄,也没交过。”
“老师,什么听说作业,什么空英?”
“哦,听说作业每周我会在app上布置课文朗读和听说练习的作业,《空中英语教室》每周的作业任务,还有《flipped》的阅读计划,我会发到英语群里。”
“我家孩子的手机被我没收了。要么我加您好友,每次发作业的时候,您把作业发给我,我让他用我的手机完成?”
“好的,咱们加个好友”,老师和蔼地同意了。
而此时站在一旁的我,真想劝阻这位妈妈:“一个老师要教上百个学生。再负责的老师,也没精力把每次的作业安排,单独发给家长吧。与其请求老师每次告知作业,还不如想办法让孩子不沉迷手机,进而把手机还给孩子呢。”
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手机。
儿子上小学时,英语老师每周就让孩子用某个App配音;
初中后,英语每周用某个App练习听说,阅读和完型的作业直接到另一个App上做,就连试卷的听力和答案,也通过扫码获取;
现在上了高中,作业不再在家长群里发布,而全部发到各科的学生群里。语文学习有专门的App,英语一如既往用App练习听说。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讨论性学习”任务,也要使用App登录进行……
儿子所在的这所超级中学,wifi全校园覆盖,只不过学生早上到校直至放学,学校会要求学生统一把手机存放在教室后面的手机柜里。
儿子班里的手机柜
一次语文课上使用手机后,不少学生没有及时在课间把手机还回手机柜,班主任老师就拍了这张照片以示警醒。
一个班里47个孩子,一半的孩子没有及时归还手机。
学校是好学校,老师督导孩子在合理的时间使用手机,并让手机助力孩子的学习;孩子是好孩子,但仍有一半的孩子,抵制不住手机的诱惑。
可为什么还有一半的孩子,按时归还了手机?
我想,每个归还了手机的孩子,肯定都有不一样的成长经历。
但无论是怎样的成长故事,最后导向的结果都是:没有手机沉迷。
我没有调查过这些孩子为何没有手机成瘾,但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一个是我的儿子,一个是我的学生。
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但最终的效果都还不错,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做法,决定孩子期末成绩!
02 我没限制过孩子玩手机
初三有天晚上儿子一进家门,就讨好地对我说:“妈妈,我删除了手机里的王者荣耀。”
打到过“最强王者”,买了不少皮肤,“吃鸡”常常拿第一的儿子,主动删除了王者荣耀?
说实话,我当时竟然生出一丝担忧:他突然提出不玩了,难道受了什么刺激,或者初三的学习太紧张?
为了掩饰内心的波动,我故作镇定地问他:“怎么就把王者删了呢?”
“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删了。班里最近放学组队打王者的人太多,被我们老师发现了。老师决定下周一开个关于 游危害的主题班会,给了我半小时让我来讲讲。”
“老师知道你也玩游戏吗?”
“知道啊。”
“那老师还让你讲?”
“因为演讲这种事,我最擅长啊,不让我讲让谁讲?”
我心里一乐,赶紧点头。
可能是演讲者身份的原因,也可能就因为不想玩了,反正,王者荣耀就这么说删就删了。
只有当孩子的内部动机发挥作用,这种内动力的博大力量,才会催生出壮士扼腕的果决。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做法,决定孩子期末成绩!
我没限制过儿子玩游戏,这可能由于我家的特殊性。
第一,儿子直到小学二年级,还是个性格内向,没朋友没自信的孩子。
我通过观察发现,当他和其他同龄人一起打游戏时,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为了锻炼他的交往和表达能力,我主动邀请他的同学来家里联 打游戏。结果一直到小学6年级,我家里常常三三两两的小客人不断。儿子也在班里越来越快乐,不仅朋友多,而且口才好。
在我看来,孩子们结伴打游戏,是被认同的需求,更是 交的需求。
第二,老公游戏上瘾,不参与孩子的教育。
但我也发现,自从儿子开始玩 游后,父子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话题也慢慢由游戏,涉及到层层面面。
可能大家觉得我家的例子有点极端,但我始终认为,家庭教育要讲究抓大放小,不能强求面面俱到。
如果 游能让孩子慢慢具备 会性,如果 游能让父子关系融洽,那么纵使他有危害,我也支持!
因为在我心里,一个孩子的 会性,要比当下的学习成绩更重要;一个欢乐家庭对孩子成绩的正向影响,要比学校、老师和辅导书更大、更显著。
当然,为了防止儿子手机沉迷,我也做了不少隐性的预防措施。
从四年级开始,每晚7:00-8:00,我都雷打不动地陪着儿子做数学,看英语。
而孩子的爸爸,就在同一间屋里,开着音响打游戏。
在我有意为之的“训练”下,儿子明白学习比游戏更重要。该学习的时候,就必须学习。现在,他的时间观念很强,只要到了学习的时间,就会放下手机,自觉去学习。而且,他即便身处嘈杂的环境,依然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地专注于自己的学习。
此外,我还十分重视教会孩子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
初中后,学习内容加深,我教会孩子上 寻找相关主题的拓展知识;
在 上下载真题,查找试题的详细解题步骤,或者收听语音讲解;
每天登录“北京四中 校”App,及时复习巩固每天知识要点;
寒暑假利用“北京四中 校”App,自主预习数理化课程。
现在,手机作为学习工具,锻炼和培养了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手机作为交流工具,儿子和同学常常打语音通话问题、讲题;手机作为解压工具,打局游戏,看看文章,听听音乐……
手机和游戏,就和学习一样,已经和谐地融入到孩子的生活之中。
如果你家的情况类似,与其坚决将游戏排除在孩子的生活之外,不如尝试一下我家的法子。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做法,决定孩子期末成绩!
03 家里建个养“机”场
有一次,我和一个初二女孩,以及她的父亲一起聊天。
闲聊中,孩子对爸爸表示出一点不满——爸爸回家总是对着手机。
爸爸立刻申辩:“我是做IT行业的,在家手机离手很难。因为总有一些业务要处理,总有一些客户要联系。”
孩子反驳说:“您有时明明就不是在忙工作,而是在玩手机。”
爸爸一时语塞。我连忙接过话茬:“你不满意爸爸总是对着手机,那你自己呢?你是不是手机控?”
爸爸眼睛一瞪,孩子也笑笑不说话了。
其实,我是故意把那次看似随意聊天的话题引到手机上的。
因为据我了解,这个孩子课余经常和同学聊qq、玩游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记,而是直接打开手机问同学,甚至有的作业,都会依赖某些App去完成。
我见父女两个都不说话了,就顺势抛出已经了然于胸的想法。
我建议道:你们可以在家里建个养“机”场。
全家人的手机都放在一起。不管是电话也好,信息也罢,谁的手机响了,谁就去处理事情,处理完事情就立马把手机放回原位。
三个人互相监督,做不到的时候,其他两个人可以去提醒。如果提醒后仍不改正,就要接受惩罚。
至于奖什么或者罚什么,你们一家人可以好好商量一下。
商量好后,把奖惩的制度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家里比较显眼的地方。
在养“机”场的建设过程中,你们一家人要相互提醒、相互监督。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做法,决定孩子期末成绩!
一个月后,我对孩子做例行的回访。
我问她:“爸爸现在还像之前那样手机不离手吗?”
“没有了,比之前好多了。”孩子一脸高兴的神情,“而且,我自己也能很好地控制玩手机的时间了。”
的确,这个孩子现在上课前,都能主动把手机交给老师,而不像之前那般需要老师催促。
这就是一个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家长的一言一行,影响了孩子。一家人的配合努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家庭齐心协力的力量。
这个故事里,发挥了主要作用的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爸爸妈妈通过榜样的作用,刺激到孩子的内心。
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孩子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
此后,孩子长期生活在这个和谐温馨的环境里,不需要使劲、纠结,就可以轻松认可、接受、适应,并悄悄发生改变。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做法,决定孩子期末成绩!
04 期末手机紧急使用预案
期末考试将至,一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手机使用习惯不太现实。
作为家长临时抱佛脚的紧急举措,学习控推荐以下几点控制手机使用时长的方法:
1. 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一来规定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二来是可以提前提醒他一下还剩多少时间,让他说话要算话。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必须要接受约定好的惩罚。
2. 让孩子关闭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
3. 让孩子把群消息设置成免打扰或者静音
4. 取消朋友圈更新提醒
5. 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频率:期末复习这一个月,就别再发朋友圈了,这样也不用惦记有谁给你点赞了。
6. 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机:睡前和早上醒来,是手机依赖症最容易病发的时段,在这两个时段,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
“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做法,决定孩子期末成绩!
一部小手机,往往藏着教育的哲学,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或者没收孩子一部手机。
用亲情陪伴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与电子产品之间找到平衡点。
放下手机,别让科技成为情感的负担;关心身边的人,莫让自己留有情感上的缺憾。
自然为伴、亲情为伴,不要让手机成为我们的羁绊;文化为伴、知识为伴,手机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
做手机的主人,让手机领跑我们学习的未来,让手机点亮自主学习的时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