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青
策划/Eason
2022年双11大促后,各电商平台收官战 闭口不谈GMV(商品交易总额),公布双11战绩的头部品牌寥寥无几,互联 红利在悄然消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互联 普及率达73%,增速不及3%,新增用户也持续减少。另一边,各电商平台获客成本持续攀升;2018年~2020年间,拼多多系电商获客成本从77元/人增至203元/人,阿里系电商获客成本则从278元/人增至929元/人。
显然,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成品牌必选项,RPA则提供了好的抓手。近年来,国内市场对RPA认知趋深,对应预算也在持续增加。据IDC测算,2020年时,中国RPA软件市场规模仅有3亿美元,到2023年,将以6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10.2亿美元。
本期,第一新声聚焦RPA在电商行业应用及发展历程,并邀请到国内RPA行业细分龙头影刀。始终坚持做好产品的影刀,起步于电商行业,2021年时已积累1万+客户。今年4月C轮融资后,影刀一跃成为估值10亿美金的独角兽企业。行业发展趋深,产品之外,影刀也开始加码“服务”。
起步于电商,积累1万+客户背后的摸索
中国RPA发展可追 溯至2015年。彼时世界500强龙头企业开始将Blue Prism等 龙头厂商的 RPA项目落地于国内金融领域。到2016年,国内最早应用于 电商领域 的国产RPA产品,开始面向淘宝内部、 解决一些客服运营方面的 重 复性工作。
“2016年时我是某平台女装行业商家运营,很多品牌要 名很多活动,比如聚划算、淘抢购、天天特卖等,加上服装品牌SKU非常多,因此在运营(如活动 名,素材上传等)、售后等环节有很多重复性工作,很多商家普遍反馈这个痛点。我就帮品牌找到最早的RPA产品团队,双方共创了一些场景,但也是一些通用场景。”影刀效能中心负责人初心回忆道。
2017年,国内互联 大厂入局RPA的消息频出,项目制成当时RPA的主要应用形式。但在落地过程中,早期RPA显示出诸多痛点。
一是产品运行不稳定,无法跟上电商后台系统的变化。 “当时最大的感受是,品牌会反馈说页面变了之后(产品)就会用不了,经常要找产品团队做修复。”
二是维护成本高,灵活性、可控性低,项目易流产。 项目制部署方式下,RPA厂商必须投入一个团队做实施。一方面乙方团队人员流动,甲方企业内部也在不断变化,极易导致项目维护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据第一新声跟踪调研,项目制RPA总包价为每年10~25万元,价格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过高。
“项目制RPA的收费方式不同于成本较低的订阅制SaaS,它是按照投入人力和实施周期进行收费。同时,项目也更易流产。比如落地之后帮甲方实施了10个项目,然而一旦实施人员一段时间后离职,项目维护就会出现断层,后续该怎么收尾?”影刀效能中心负责初心说道。
这也是影刀的机会所在。2019年,曾在阿里负责RPA产品的十布创办影刀,“做一款人人可用的好产品”的愿景在成立最初就得以确立。
“在我们看来,甲方比乙方更加了解自己,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做一款简单的、业务人员自己就能’玩得转’的工具,一款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处理方式去搭建自动化应用的好产品。” 十布向第一新声介绍道。
电商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后台变化周期短,开发人员不仅要快速跟上系统的变化,还可能要同时处理多个变数,因此对RPA产品要求极高。而影刀选择产品制的发展路径,则是以“授之以渔”的方式部署RPA产品,将项目主导权交还甲方企业,企业根据需求利用RPA进行自主开发。 这不仅提高了可控性和灵活度,也极大降低了部署成本。从0~1摸索产品制RPA的落地,影刀也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
一是要有一个真正懂得行业的团队。 尽管RPA作为一款通用工具,不具备行业属性,但产品的研发和落地,仍需要了解行业逻辑的人员参与。
“因为我觉得 RPA产品的解决方案有行业know-how,团队需要知道哪里要用RPA,以及RPA在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地更好。”十布说道。
二是沉淀客户数据,创建客户间的互动场。 在极为依赖口碑实现获客的TO B市场,甲方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创造获客机会,也能碰撞出真正的需求与痛点,帮助建立行业know-how。
“前期我们更多是围绕产品和培训,让客户根据课程学习和应用RPA产品。但我们发现客户会更希望了解RPA还能在哪些场景落地?有没有好的应用案例?怎样能了解到业内其他客户如何看待一款产品,以及如何落地并产出相应价值?”初心分析道。
客户成功团队组织客户交流会现场
2021年,影刀在RPA应用方面积累了1000多个场景,拥有超1万家客户;拥有近10年电商运营经验的初心也在这一年加入影刀,从零组建起客户成功团队。
2022年国内RPA行业:新变化与旧议题
今年以来,国内RPA行业发生诸多变化。
从市场认知看, 用户认知与行业壁垒被逐步构建起来;同时, 市场在认同RPA作用之后,开始追求价值,要求其能为企业提供稳健增长。
在应用端,RPA的应用数量、应用广度及深度都在增加。 尽管中小企业客户预算回调,但中大型企业的预算仍持续增加;国内市场对工具型RPA、任务型RPA或是超级自动化业务平台的需求都在持续快速增长。
RPA厂商商业化方面, 第一新声调研发现,市场对产品和交付的质量、时间等要求不断变高。 RPA厂商则将提高用户粘性与复购作为重心,已然建立起各自的客户群。
与此同时,今年4月,据全球著名咨询机构Forrester在其发布的RPA市场调查 告中表示, RPA市场规模将由服务和软件两大块组成,其中RPA服务到2025年将达到160亿美元,几乎是软件市场规模的3倍。 到2025年,全球RPA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亿美元,其中,RPA服务市场160亿美元,RPA软件市场规模65亿美元。
Forrester:2021~2025年RPA服务及软件市场预测
整体看,国内市场提高了RPA服务市场和服务能力的重要程度,而对于“SaaS公司到底是做「服务」还是做「软件」”的旧议题的讨论再度被推至台前。
从业务本身看,软件业务与SaaS业务的逻辑可谓南辕北辙。 软件业务高度依赖大客户、大项目,以及庞大的市场营销投入;而产品有效性需等到项目落地后才能验证,“一次性打包付费”的模式带来的交易风险完全由客户承担。
“SaaS是完全不同的逻辑,它是‘先试后买’,降低了客户风险。订阅制的收费模式,也把损失降低不少。营销上,SaaS业务是靠价值实现业务留存、吸引潜在客户,因此不会过度依赖大客户,也很少出现夸张的营销。”影刀市场VP即心分享道。
由此出发,SaaS公司到底是做「服务」还是做「软件」?到2021年时,影刀的答案可能仍是“做好产品”。但随着行业发展趋深,今年,十布对第一新声表示,影刀开始“做重服务”。
影刀RPA:aPaaS模式,一款比Python更易用的工具
从行业发展阶段看,国内RPA行业处于发展早期,RPA作为渗透率相对不高的新工具,市场认知尚未完全打开,做重服务是国内RPA厂商的必然选择。
“第一,客户采购产品时,会看供应商的稳定性。第二他们会看同行口碑,看同行用什么工具、怎么运营,行业头部在用什么产品,以及产品有没有降低决策成本。口碑是如何做起来的?一是产品,二是服务,贴近客户的诉求,让客户更信任。比如我们会帮客户做复盘,从数据层面帮助客户认识、解决问题,如何匹配开发团队等,解决他们的焦虑感。”初心分享道。
而“做重服务”这一战略选择的伏笔,在影刀创立初期和发展过程中就已经被埋下。
产品模式上,在十布看来,影刀并不是“SaaS+定制/服务”模式,而是一个aPaaS平台(application Platform as a Service,即应用程序平台即服务),一款比Python更简单易用的工具。
“出发点决定上层建筑。我们是一个很轻量级的产品,并没有很多SaaS公司的三件套(产品、实施、交付),用户打开官 ,下载客户端,就能使用。”十布介绍道。
影刀官 RPA产品下载页面
商业化上,“让客户为确定的业务价值买单”是影刀的核心商业化策略,“重视销售效率,不给和尚卖梳子”的精准营销等,都是体现了影刀重服务、重体验的基因。
影刀是从最初的免费试用版逐渐过渡到付费版本,同时为了打磨好产品,影刀坚持不过早地进入商业化阶段。“在公司商业化之前,所有的用户都说我们产品好,但是你不一定能收到钱。因为收到钱,才是产品价值得到验证的时候。” 十布回忆。
到2020年4月,在迭代了237个内测版本、内测NPS>30%后,公司才正式推出面向用户的第一个商业版本。
依靠产品力和服务力打出的市场力,2021年,影刀不仅实现了获客量破1万,通过与不同行业客户共创,还得以收获零售、制造、金融、能源等跨行业客户。
服务力闭环:底层业务、信息系统到组织管理三方合力
具体而言,影刀做“服务力”的方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赋能、辅助甲方企业。不仅是提供产品和培训,影刀会协助甲方企业建立包含项目负责人、产品经理及开发者等职能岗位的效能中心;甲方企业可作为项目实施方,回归自身需求,按自己的方式搭建自动化应用。
二是陪伴式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影刀的服务贯穿项目启动阶段、合作初期、稳定期、成熟期及收尾复盘等整个阶段。
“比如在合作初期,我们会和客户的效能中心负责人对齐,提供落地建议、梳理项目实施节奏;同时用相关课程帮助客户普及RPA认知,到企业内做宣讲,并在实施过程中提供需求挖掘、技术协同及效果评估等支持。在不同阶段,我们都会和企业一起做复盘,并定好下阶段规划。”初心分享道。
三是自下而上的业务重构。RPA替代人力的第一个维度是满足业务需求,直观地替代一些具体工作;第二个维度是弥补企业内部系统的不足——即缩小快速变化的业务及信息化系统之间的鸿沟。
“我们发现,随着数字化建设的深入,企业内部使用的系统多而繁杂存在没办法打通的情况。 这时候RPA作为系统之间的补位可以加入进去。 比如当IT部门判断是否有价值时,这时候影刀产品会基于业务链路——业务人员关注什么、问题在哪,帮助其把上下游业务链路串联,自下而上地优化、重构流程,极大降低it系统实施成本。 ”
四是帮助企业落实组织优化。 项目落地过程中,甲方企业内部对RPA产生的咨询需求,也可以形成数据反馈到效能中心。这一方面可帮助其了解项目进度,另一方面也能直观看到不同业务部门对RPA的态度及认知情况,帮企业找到既懂业务又了解RPA运行逻辑的人员,从而帮助企业在这些人员上能更好的发挥价值。
底层业务、信息系统再到组织管理的三方合力,帮助影刀构建起服务力闭环。由此,影刀收获了一批长期复购用户。 以其种子用户宝尊电商为例,近3年时间里,影刀RPA基本渗透宝尊所有核心部门;非大促期间日均运行6000+小时,月均节省300人力;宝尊内部的RPA开发团队也自主开发了近千个应用。
而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大促,跨平台直播、人群全域营销、建立私域流量池等成为品牌的主流打法。围绕这些变化,影刀也进行了服务升级。
双十一服务作战大图
据影刀自身解决方案专家池雨介绍,主要围绕运营自动化、客服自动化、数据自动化等环节进行了更新。以数据自动化为例,影刀RPA可自动采集、监控各大电商平台的成交、流量、转化、推广费用、效果等一系列数据,还能实现进店竞品全程自动监控和 表自动生成。同时,影刀技术团队也全程陪同客户进行问题排查、提供保障,服务时长也延长至凌晨。
今年双十一,影刀以赋能上万家品牌客户,实现电商运营全流程自动化的成绩收官。影刀RPA运行数据也突破新高:总计运行时长达569万小时,同比增长56%,相当于帮助商家节省356万人/天,总活跃应用数达43万个。
小结
打磨产品、跟上快速变化的行业需求——让客户为价值买单;采取订阅制付费——降低客户风险,将采购支出转为运营支出;引入客户成功—— 为续约和扩展营销奠基。在高度SaaS化的电商行业,RPA的增长机会在哪?“不拘泥于既定范式,抓住变化”是影刀的答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