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立洋在塞尔维亚小城苏博蒂察,精心为当地朋友烹饪中国美食
引言:“等我退休了有时间也攒够了钱,就带着家人去环游世界!”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梦想。然而,徐立洋却在30多岁的年纪,让梦想照进现实。
她果敢辞去了年薪数十万元的工作,用242天的环球旅行为爱情献礼。在足迹踏遍60多个国家的旅途中,她不仅看到了新鲜,感受到了欣喜,也一路尽己所能地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人看到真实的中国人的样子。她还牵线搭桥,引领一路结识的外国友人来中国、来西安游览,探寻东方文化。这场非凡体验重新塑造着徐立洋的世界观,令她内心更加丰盈。她说:“很多时候我们会忘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这也是我很喜欢旅行的原因,因为只有离开人群一段时间,去看落日和星光,去听万物交响,才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样,才能看到人生的不同可能!”
西安女孩徐立洋:走遍60多个国家去探寻别样人生
因爱出发 体会丰富多样的世界
“我4岁上学,是班里最小的一个。6岁开始在少年宫学书法和素描,8岁就开始对着家里挂着的音标图学英语。”自嘲是中国式“鸡娃”1.0版本的徐立洋,通过自身努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就被保送了研究生。“从小没太离开过西安的我,毕业后就冲到了北京,因为非常向往外面的世界。”
读书、旅行、玩机车,都是徐立洋的最爱。而激发她放下一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环球旅行的,正是一份不期而遇的爱情。
徐立洋和马魁的爱情发端有点像电视剧,他们相遇在一个交友 站。“他的谈吐特别吸引人,就像一本故事书,你永远不知道翻到下一页会是什么样的精彩故事。”
2018年2月,马魁在缅甸蒲甘的佛塔上,向徐立洋求婚了。两个爱旅行的年轻人共同决定,用一场环球旅行代替婚礼来庆祝他们的爱情修成正果,去体会这个世界的丰富。这场旅行没有明确的路线规划,没有设定归期,随心随意。
在赤道被“冻成狗”
阿根廷盲人坐地铁有专人接送
提到赤道,许多人脑海里呈现出的形容词一定少不了“干旱、炎热”。“但我们在环球旅行的路上两次经过赤道,结果全把人‘冻成狗’。”
头一次他们从乌干达过境去卢旺达,在车上大半夜被叫醒检查护照时,徐立洋睁眼就傻了。“周围一片大雾,远远看去分不清远处是平原还是山路,空气又冷又潮,我把行李里所有的外套都套上了还是冻得瑟瑟发抖。因为乌干达全境大部分位于东非高原,海拔有1000多米,所以一年四季都不会热别热。我们第二次穿越赤道就更冷了,在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海拔有2000多米。中午太阳直射时还能穿短袖,到了晚上即使穿羽绒服、戴上毛线帽,也还是冻得人直哆嗦。基多有两个称 ,一个是离赤道最近的首都,另一个就是著名的赤道冷城。”
一路上,除了以往认知被颠覆,徐立洋还切身体会到一些城市的亮点,值得点赞学习。 “途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时,他们的无障碍城市建设和温馨的服务理念令我印象深刻。有一次乘地铁,站门一开,乘务人员把一位盲人送上了车。盲人朋友到站,站门再开时,另一位乘务人员已站在车厢门口,扶着他下了车。我想,一定是上一站乘务员告知了本站乘务员他的车厢 码,这种对残障人士的精准服务令人赞叹。西安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阿根廷这种人文关怀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要问242天的环球旅行中最令人忍受不了的是什么?徐立洋立马想到了进入埃塞俄比亚的大巴车。
“那辆大巴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车在戈壁滩的路上颠到飞起,空调一直在漏水,正好从我头顶正上方落下来,我无处躲藏,只好把背包保护袋套在头上,把周围的非洲兄弟们逗得哈哈大笑。这还不是最惨的,晚上抵达边境的小村子,大家住进了一个铁皮围起来的小院子。看到那个所谓的双人间,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用塑料布隔起来的两三平方米空间,脚下是泥泞的土地,床上是说不出颜色的床单,我现在回想起来都还觉得头皮发麻。”
“总有朋友不解地问,这么艰苦的旅行你们为什么要去?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因为世界太大,我们想去看一看它的繁华与落寞,去看一看这个地球上不同角落里不一样的生活。其余的一切只不过是路上我们遇到的风景罢了。现在回过头看,印象最深的恰恰是那些无助的、窘迫的,甚至痛苦的瞬间。这就跟生活一样,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内容创业上吃过的苦头和经历的黑暗时刻可能比之前十年加起来的还要多,我并不想感谢那些苦头,但我很庆幸自己扛过去了,因为有时和旅行一样,你只是多扛了一晚,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带领国际友人
来西安看中国找自我
比起在大巴车上过夜,当沙发客是再幸福不过的选择。“沙发客是一个全球性的旅行互助 站,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注册,寻找落脚点或接待旅人,完全是公益性的。选择沙发客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可以更近距离地接触当地人的生活。做沙发客就好比拆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家是什么住宿条件。这8个多月,我们住过最好的是庄园别墅,最差的情况也打过地铺。”
每结束一段住宿,徐立洋总会主动为房主做一顿饭,以示感谢。“不管到哪,只要我说想给他们做一顿地道的中餐,所有人都很欢迎。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我发现房主家竟然有一个涮火锅的铜锅,便兴冲冲地跑去中国超市挑选了最地道的羊肉卷、午餐肉、小米椒、香菜和一些涮锅必备菜。主人也叫来了他的一群朋友,就在大家围着铜锅拍着手齐声喊着hot pot、hot pot的时候,炭火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半个小时过去还是烧不起来,最后只好用大锅和底料把那些菜煮成了一锅麻辣烫,大家依然吃得很开心。”
徐立洋为大家带去中国美食,也把一颗颗向往东方的心牵引到中国。
马魁第一次去克罗地亚就做沙发客住在Vlad(弗拉基米尔)家。克罗地亚的经济不太景气,虽说是哲学系的高材生,但Vlad也只能在房产中介打打零工,赚很微薄的一点薪水养家。“我们这次再去,Vlad一家的境遇并无改观。我们俩就特别想帮他,因为Vlad能说一口漂亮的英式英语,我们就在 上帮他们留意国内招聘外教的信息,帮他联系面试,还给他剪辑了一段自我介绍的视频。最终,Vlad在浙江找到了工作机会。去年,Vlad又申请到西安高新区的一所小学任教,妻子也在曲江一家幼儿园当老师,连他们可爱的女儿都跟着当地同学学起了陕西方言。看到他们在西安生活得怡然、幸福,我们特别开心。”
这次环球旅行,徐立洋再次拜访了之前留学美国结识的房东老先生Elwin(埃尔文)和妻子Rita(瑞塔)。“老爷子对中国文化特别感兴趣,之前我住他家时,每天晚上他都会端着一杯威士忌来找我聊天,聊中国的诗词,也聊中国的发展。”
为了实现老人想来中国看看的心愿,徐立洋请假陪他们游览了北京和西安。带他们坐了人生中第一趟高铁,去了大清真寺、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大雁塔等名胜古迹。“老爷子对西安印象非常好,他觉得中国很神奇,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古朴的寺庙街巷,古典与现代交融交织,美轮美奂。老两口随后自己去了上海,一群春游的小学生围着他用英语问好攀谈,他惊奇于中国的英语普及率这么高,也通过青少年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不可小觑。”
“这些年,我总是会不遗余力地带领外国朋友看中国,他们也总会通过自己的眼睛、亲身的感受了解到真正的中国。我们这次环球旅行也在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路上,很多外国人看到我们都感叹‘没想到中国人是这样,英语很流利,眼界很开阔’。我想,民心相通,就是靠这样点滴的交往、交流来实现的。”
归来之后,徐立洋和马魁与众不同的行走故事,也吸引着国人的目光。他们通过小红书、微信视频 ,分享着旅途的所见所闻。
“我们一起走过世界,亲身经历过不同文化,也和世界各国朋友有过深度交流,深切感受到不应割裂地学习地理、历史等知识,应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把时间、空间、人与 会等领域打通,形成一种通识教育,对全球化发展和东西方 会结构有更深刻的感知。”为此,夫妻俩开始了知识服务的创业,在《全球通识》课程中,为大众普及人文通识教育。他们还创办了读书 群“精读 ”,与身处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各国的1000多名读书爱好者,共读《 会心理学》《万古江河》等中外经典著作,用经典映照现实、照亮未来。
图为徐立洋带美国房东Elwin(埃尔文)和Rita(瑞塔)参观大清真寺
图为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交站台上,工作人员在帮助残障人士上车
图为徐立洋与马魁在基多赤道纪念碑前留影
图为徐立洋在塞尔维亚小城苏博蒂察,精心为当地朋友烹饪中国美食
图为徐立洋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为当地朋友做中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