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80后,算是见证了手机行业的高速发展历程,那是个移动设备百花齐放的时代,没有所谓的生态,有的只是各种奇思妙想的设计,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个性。从最早的模拟信 时代的彩色外壳爱立信T10,到数字信 3G 络时代的横屏音乐手机诺基亚3300,从智能机时代带轨迹球呼吸灯的谷歌G2,到末代塞班机皇影像功能超前几个时代的诺基亚808,还有WinPhone诺基亚1030,再到后来的全尺寸键盘最后的傲娇黑莓passport。
不像现在虽然每年都有各种旗舰发布,但手机的形态似乎已经定式,各家都成了供应链整合品牌,同样的摄像头模组,同样的屏幕参数,同样的挖空方式,无非就是各种组合,很难再有惊艳的创新。
言归正传,我第一次接触苹果设备是高中,当时花2100大洋买了iPod Classic,上手的那一刻真的是惊艳,最早的视 膜屏幕,圆形的触控加按键操作。但也非常有意思,虽然当时它惊艳到,但我并没有成为果粉,iPhone、iMac、iPad一样没买过。后来的这么多年,那台iPod成了我唯一一台苹果设备,反倒用了HTC代工的谷歌G2以后,在安卓的坑里越陷越深。
————————
外观:
现在的手机估计没几个人是裸奔,都套壳了,材质也好,光面还是磨砂面也罢,我觉得套上壳都一个niao样。至于曲面和平面屏幕,这个见仁见智,我一直使用安卓机,从三星S7edge开始就是双曲面屏幕,也习惯了,反倒是直板机用起来总感觉边缘触摸并不如曲面来的舒服。
背部设计,个人觉得还是P50的双环设计更协调,iPhone13这种布局谈不上丑,只是感觉有点随意,缺少设计感。
不过从5代iPhone以后(或者说是帮主去世以后),苹果在设计上就变得中规中矩,一直以稳为核心思路,外观上的变化非常保守,即便是挖孔屏幕已经非常成熟的现在,苹果依旧沿用留海屏幕。甚至连最新的Macbook都用上了刘海屏幕。。。不过行业大佬就是大佬,我就这么做了,你们要做的就是适应它。和上一代相比,外观几乎无变化,只有相机模组增大了一圈,刘海面积减少了20%。。。
————————
屏幕:
iPhone自从用上OLED的屏幕以后,感觉开了历史的倒车,显示效果上的提升有,但并没有安卓在LCD转OLED时候的变化明显(还是因为苹果对于LCD屏幕的极致优化,所以OLED的高对比度特点并不明显)。反倒是在低亮度频闪控制上。。。完全不如现如今一众安卓旗舰,所以很多从11转13的用户说,晚上看久了眼睛不舒服。唯一的亮点是相较于12,13终于赶上了时代,用上最新的120赫兹高刷自适应屏幕,这在使用体验上是质的提升。
P50 Pro在屏幕这块就比较“拉胯”了,我的上一台手机是三星S10+,换到这台机器,看着“周冬雨”屏的硬件差距,显示细节和钻排屏真的没法比,好在华为尽可能的优化,在色彩调教和频闪控制上的表现算是顶级水准。
————————
系统:
这个不多说,主要是也没条件体验,没有完整生态,无法完整体验鸿蒙和iOS所展示的那种跨终端能力。
用了3个多月,简单说说我对“鸿蒙”的理解。
上很多人吐槽华为是挂羊头卖狗肉,鸿蒙就是魔改的安卓,但从外在看感觉上确实是安卓的一个定制UI,所有的操作逻辑完全相同,即便是功能布局都一模一样。
我不懂软件开发,所以对于底层的东西看不来,作为普通消费者也不感兴趣。但从道理上说,既然华为敢大规模宣传自研鸿蒙系统,就说明在开发层面上是经得起推敲的,不然安卓不会坐视不管,让一个直接竞争对手做大来威胁自己。鸿蒙更多的价值在于绕开封锁,建立自己的商业护城河。
至于鸿蒙为什么那么像安卓,我个人大胆猜测,华为有两个考量,第一,安卓本身系统成熟度已经很高,没必要投入大成本去另辟蹊径(当然也可能是难度问题);第二,老华为用户都是安卓的使用习惯,升级鸿蒙要做到让用户没有任何使用上的改变,无缝转换。好处是用户的升级成本很低,没啥好犹豫的,坏处是,升级完以后除了桌面组件有点新功能几乎看不到变化,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
据说3.0版本可以调用其他设备的运算能力,功能描绘得很好,但我估计在应用层面的路还很长。目前2.0得版本可以做到应用扭转,手机上的APP可以扭转到平板全屏使用,但在使用体验上并不好,无法自适应分辨率,手机投到平板左右有黑边,平板投过来上下有黑边,这更多像是手机投屏,且还必须是在相同的华为账 登录设备才可以扭转,这个设计就很鸡肋了。
————————
拍照:
现阶段的手机,能有点对比价值的,我感觉也就是拍摄部分了,各家对于拍照算法优化的能力还是能看出些功底的。
P50 Pro算是华为有史以来国产化率最高的手机,相机组件部分:
P50Pro主摄是5000W像素的IMX766,等效23mm,不支持RYYB,f/1.8,带OIS光学防抖。规格上相比IMX700,算是缩水了。
好在加入了一颗4000W像素的黑白镜头辅助成像提升了暗光细节。
P40Pro+和Mate40Pro+都使用一颗800W像素的10倍光学变焦镜头。在供应链被制裁的条件下,P50Pro只能将长焦干到了6400W像素,放大裁切到5倍10倍,新加入计算光学,长焦拍摄时同时调用主摄镜头成像,后期算法合成,以获得更多的照片细节,试下来,即使拉到10倍数码变焦也不输很多10倍光学镜头效果。
另外,计算光学功能需要10通道色温传感器硬件支持,所以是不支持下放其他机型的,等更新指望以此提升拍照性能的同学是等不到了。
iPhone13Pro和12P一样,使用1200万像素3摄,区别在于,广角端光圈从f2.4提升至f1.8,长焦端从2倍提升至3倍。升级幅度嘛。。。只能说有提升。
当然如果连iPhone都开始堆料了,那就是离死不远的节奏了。iPhone的优秀体验感从来都是不是靠堆料获得的。这在相机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变焦过程丝滑,拍摄效果稳定,最大限度地还原肉眼所见。
相比之下,P50在软件上差距还是很大,变焦卡顿几乎是所有非苹果机的通病。另外,P50在录像时间稍长以后会有明显的发热,录制高帧高分辨率视频时间久了会开始卡顿,这个也只能寄希望于后期优化了。
在成像质量上,由于华为加入计算光学算法,我个人感觉,多贞合成以后的成片细节会更出色。暗光下暗部更亮,室外复杂物体,比如树叶,P50的细节柔和自然,iPhone13锐度更高,丢失细节。
当然计算光学也存在优化空间,在一些色彩浓郁的场景下,比如霓虹灯、逆光夕阳,算法会用力过猛,导致色彩溢出,简单来说就是太艳了,还有在一些室内场景会出现彩虹纹估计和灯光有关,仅在博物馆出现过一次。
————————
结语:
我个人觉得,这两台机器或者说这两个品牌的核心用户交集不大。
在华为出货量刚出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有一部分用户转向苹果,但从现阶段来看,增长最猛的反倒是从华为剥离出来的荣耀,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我感觉,随着荣耀陆续推出高端机型填补定位空白以后,以前的华为用户更多的转向了荣耀。
至于5G缺失,对我来说,就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不是我的刚需,简单来说就是可有可无。
至于那些黑子和杠精总是拿价格说事儿,我始终认为,自由市场,定价是企业行为,既不存在价格垄断,也不存在强买强卖,市场上可选的手机大把,没必要去喷。你说他营销情怀也好,消费爱国也罢,人家也要有这资本。买与不买都是个人行为,你可以不支持,但操着等看华为笑话的心态对待一个国产品牌就真有些不地道了。
#华为# #苹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