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 络革命”,上海数字化城市底座悄然改造

图源:上海电信

上海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 络革命”。

今年5月17日的世界电信和信息 会日,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信)正式宣布,推出新一代宽带“云宽带”。

时隔两个月,当人们还在思考何为“上 先上云”时,7月24日召开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云 技术创新趋势技术论坛上,上海电信总经理龚勃再次抛出重磅消息,“年底上海将有两百万以上用户升级云宽带”。

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上海电信宽带用户数为560万,也就是说,上海电信将在七个月内完成四成以上用户的宽带升级。

过去二十多年,上海信息基础 络经历了“窄带到宽带”、“铜宽带到光宽带”两次重大革新,每次都是轰轰烈烈的全城行动,而这次由“光”入“云”,却是一次润物细无声的无感升级。

这只是开始。

上海电信总经理龚勃

龚勃透露,云宽带是上海电信在“智云 络”上落的第一颗棋子。未来几年内,中国电信将在上海完成云 边端安一体化的综合性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云 融合3.0战略的上海实践,上海智云 络将打造上海国际数字之都的信息化运行底座,赋能千行百业。

宽带进化:从“光”到“云”

这是一次与光速的赛跑。

1981年,第一代光纤系统面世,高锟提出的“在纤维中传送光以实现通信”成为现实,40年后,光纤改变了世界, 速进入G时代。

然而,尽管光纤已经是目前科学条件下最好的 络传输介质,获得满意的上 体验,对于 民而言,依然是一件“一言难尽”的事。传统的、封闭的、刚性的、以硬件架构为主的 络,限制了光 速率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也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云宽带是对传统宽带的重新定义。”龚勃在演讲中强调,云宽带打破了传统宽带 和云的边界。

简单理解,以往上 拨 、各类控制功能等主要由家庭 关提供,如今,云宽带将用户侧的 关能力弱化,将功能上移部署于边缘云节点上,“入云”后,用户任何上 需求都可以从云端得到满足。

在宽带演进史上,这是 速的跃级提升第一次不再依赖于传输介质的束缚。通过对 络进行虚拟化、软件化、云化、智能化的改造,“云”突破了“ ”的限制,拥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

在云 基础能力升级的场景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它意味着,有了云宽带,很多大内 应用不再依赖于普通互联 带宽,用户不需要更换 关、不需要升速普通的互联 速率,只要云端一跳指令,云宽带就能为其提供更高速、稳定、安全的大内 应用服务,云上应用感知大幅提升。

这也是 民第一次真正实现“上 自由”。人们只能被动接受电信运营商的服务,而云宽带采用虚拟化方式部署,安全性、可控性更高,用户可随时对云宽带的速率、访问应用等进行自定义和自配置,大大增加了承载个性化应用的灵活性。

今年5月17日,上海电信发布了“智家硬盘”、“绿色安全上 ”、 “AI安全守护”、 “直播宽带”、 “游戏加速”、“亲情守护”、“海外加速”、“天翼云电脑”等系列基于云宽带的增值产品。

实测数据显示,通过云边协同,“天翼云电脑”的时延在5毫秒以内,“智家硬盘”上行速率可达500Mbps,“绿色安全上 ”对诈骗 站的拦截率达到99%,“海外加速”打开海外 站时间缩短为1/5。

龚勃表示,云宽带具备简洁 络、成本可控和智能组 优势,不仅比传统宽带部署方式所需时间缩短1/3,硬件成本也大幅降低,并且由于云宽带综合发挥了云路由器、云端SDWAN和云防火墙的功能,防火墙、多地组 、应用上云投入高、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也能得到有效解决。

据龚勃透露,云宽带发布仅仅1个月,升级用户便达到10万户,年底将完成200万以上家庭的云宽升级。明年,上海电信全部宽带用户将完成升级。

基于云宽带的生态也正在逐步搭建。

在上海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个性化、智能化、综合性城域 内,率先尝试各种新业态,将让迅游在同业竞争中“占尽先机”,同时,这些创新随着中国电信集团“云 融合”战略转型的进程,具备了进一步在全国规模性复制和推广的可能。

城市底座:云 融合的“智云 络”

这是一次与“城市更新”的赛跑。

超级都市的每次“蝶变”,都是人类 会进入一个新时代的缩影。当算力成为核心生产力、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以国际数字之都为目标的上海,正加速全面转型升级。

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上,观众们领略了一次处处领先的“上海速度”。

7月24日上午,中国电信在云生态大会上正式宣布,正逐渐推动云 融合进入3.0阶段,全面推进“云、 、数、智、安”等多要素的统筹建设与协同布局,加快云 一体化建设。数小时后举行的技术论坛上,龚勃便全面介绍了云 融合3.0在上海的创新实践——上海智云 络。

据介绍,上海智云 络是指基于中国电信云 融合3.0框架,利用自主可控的软件定义、云原生、人工智能、内生安全等新技术,通过软件化、云化和服务化,形成固移融合、云 融合、IT/CT融合的新型云 架构,实现云 边端安一体化的综合性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

如果抛开这些技术性名词,一言以蔽之,那便是上海智云 络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运行底座。无论是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还是经济、生活、治理的数字化“三位一体”,上海智云 络都必须要满足一座超级大都市面向未来的数字化需求。

龚勃详细介绍了上海智云 络的五大优势:

第一,云 融合的智能连接优势,满足固移泛在接入、大带宽、低时延的数据访问能力需求,云宽带、云专线便是典型应用;

第二,遍布全市的边缘算力优势,根据规划,上海电信将在全市部署60个边缘节点,以此确保全域级、毫秒级的极致低时延;

第三,云边协同的云云互联优势,上海智云 络开创性地提出了“大内 ”概念,相当于在边缘云端打造一个离用户最近的局域 ,当用户上 打开某些应用时,可以直接在“大内 ”完成连接,从而减少传统互联 的跳转次数,使 速和时延体验都达到最佳;

第四,融云融 的内生安全优势,通过自主可控的天翼云,提供安全、绿色的上 服务和安全防护能力;

第五,边端一体激发新业态,算力是新的生产力,上海智云 络通过边缘计算、近端计算,可以将上海电信的算力、存储等各类IaaS、PaaS服务成为客户可随时调用的、距离最近的自有资源,从而为未来大规模支持车路协同、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大颗粒大带宽高算力应用做好了准备。

作为上海市规模最大的基础通信运营商和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的主力军,打造一张全球领先的、包含感知、 络、算力等在内的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是上海电信必达的使命。

同时,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上海实践”“上海方案”,对于全国正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其他城市,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数实融合:面向未来的新价值

这是一次和“数实融合”的赛跑。

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告(2022年)》指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4万亿人民币,在GDP中的占比已从2008年的15.2%增长到2021年39.8%,数字经济成为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

同时,越来越丰富的城市生活,对政府、市场、 会“多元共治”的城市数治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数字化真正解决城市生活的痛点、堵点?如何让老年人、残障人士与现实 会的信息鸿沟不被拉大?

《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中对此提出明确要求:打造泛在赋能、智能协同、开放共享的城市数字底座,实现基础设施国际一流、数据潜能全面激活、共性平台能级提升,率先建立健全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城市公共事业体系。

当日论坛上,龚勃对此做出回答,基于上海智云 络新底座的特性和优势,上海电信已经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实践,正在为千行百业带来新供给,创造更多新价值,为城市治理、市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和温暖。

就在12天前,7月12日,上海电信宣布,正加速以上海为中心,构建长三角一体化云资源布局,将为 会提供公共算力服务,企业无需投入算力建设,只要轻轻一拧“开关”,就可以使用由电信提供的算力资源和无处不在的公共算力服务,从而使千行百业可以高效率、低成本获得核心生产力,享受“东数西算”带来的数字发展红利。

由电信运营商推出公共算力服务,上海电信在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吃了螃蟹”。算力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据中国信通院测算,从投入产出看,2020 年我国算力产业规模达 2万亿元,直接带动经济产出 1.7 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产出 6.3 万亿元,尤其对制造、交通、零售、能源、农业等领域的经济产出带动作用非常明显。

此外,在上海智云 络的多维创新中,“大内 ”概念尤其值得关注。

传统 络的访问路径通常要经过多次跳转,家庭 关—城域 —骨干 —(跨 )—对方服务器,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造成速率下降,但上海智云 络将边缘云进行切片后,打造成类局域 的内 通道,将算力、应用部署在离用户最近的云端,从而使视频、车联 、元宇宙等对带宽、时延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可以快速、低时延、安全地触达用户。

或者,可以将“大内 ”理解为“飞机舱内局域 ”,访问既定内容时,不受 速限制,如果访问其他互联 内容,则仍然是通过公 走传统路径。

在上海这样一座超大规模的城域 内,部署“互联 +大内 ”的双 架构,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首次,其难度不仅仅在于要对原有 络架构进行解耦,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全市有足够多的物理边缘云节点,而布 地址对所有电信运营商而言,都是稀缺资源。

目前,“大内 ”落地第一站是上海电信自研开发部署的“魔都在线”,它将接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医食住行”等数字化平台,通过云宽带、IPTV、App等多种方式,实现政务、便民等服务的一站直达。即便是家里没有宽带和电脑的老人,也可以直接在电视屏幕上实现 约车、在线医疗等数字服务。今后,数字化影音娱乐内容分发等对带宽、时延要求高的 络应用,也将陆续接入“魔都在线”。

科技创新:深刻在DNA中的信念

这是一次和上海电信自己的赛跑。

在中国的通信发展史上,上海和无数个“第一”连在一起。中国第一部电话、中国第一部广播电台、中国第一部红色电台……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进入21世纪,上海在每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更新时,都站在了历史的前沿:中国 速最快的城市、千兆第一城、双千兆第一城、三千兆第一城,再到此次的宽带新时代。

始终超前一步的前瞻性,来自深刻在上海电信基因中的科技DNA。

早在十年前,其他电信运营商还在完成基础 络建设时,我们便开始了边缘云的研究和部署。”一位中国电信内部人士透露。

成为一家科技型企业,是中国电信十四五期间的重要目标之一。2021年中国电信财 显示,研发投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0.4%,而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研发投入将提升到营收的4%,研发人员占比也将超过15%。

云 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形态,要求电信运营商不仅要懂 络,还要了解芯片和算力,算力 络更是要求电信运营商对手机、电脑的通用算力以及伴随AI发展的智能算力、超算、量子计算等等,都有清晰的度量和调度能力,中国电信必须要以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从传统运营商进一步向科技型企业转变。

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上海智云 络,将融合当前全球最先进的多种云、 、边、端、安等多方面技术和思考,并结合上海的独特产业优势,协同多种数据要素,结合千行百业的需求和特点,形成集成创新的解决方案,而这张面向未来 络的成功,需要更加坚定的科技信念和坚实的科技创新能力。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上海电信 中国电信 IT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6月19日
下一篇 2022年6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