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古神话宙斯到当代前沿物理~宇宙有没有未来?

大家是否也有这样的偶然灵感闪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走向哪里?”

互联 时代的选择多样化,可能让我们眼花缭乱,迷茫于体系庞大的碎片信息中打转;假如换一个方式思考,或许可以畅酣淋漓的沉浸于这离散的知识海洋,假以时日或许能有或多或少一些见解。

希腊神话

先说说宙斯这边,在希腊神话里,诸神都住在奥林匹斯山里,其首领是宙斯用雷电维持着天地的秩序。

他的妻子赫拉是婚姻和家庭女神,他的兄弟波赛冬是主管海洋的海神,另一个兄弟哈得斯是主管死亡之国的冥王。

他的女儿雅典娜是智慧女神,为雅典娜神庙的保护神,象征着文明和艺术,他的儿子阿波罗是太阳神,是主管真理、光明和医药之神。

阿波罗的孪生妹妹阿尔忒密斯是月亮和狩猎女神,阿芙罗狄蒂为爱和美的女神。赫菲斯托斯是破腿锻冶之神,锻造了宙斯的雷电。

宙斯的另一个儿子赫尔墨斯是宙斯的使者和仆人,也是商人和小偷之神。狄俄尼索斯是酒神,代表狂喜原则,也主管戏剧,和阿波罗的智力原则正好相反。

宙斯的妹妹赫斯提是灶神和家室之神。阿瑞斯也是宙斯的儿子,是战神。还有些小神,如五谷之神得米特爱神厄洛斯(丘比特)、森林之神潘、复仇女神厄里倪厄斯、青春女神赫柏、学问和艺术女神九缨斯,她们分别主管历史、天文、悲剧、喜剧、舞蹈、史诗、情诗、圣诗、抒情诗等。

这部分感觉周期家族属于巨人族半神半神状态,这和我们的盘古类似,也是最早期的神话传说,但是伴随着古罗马的崛起,他们自己也创造出了自己的神灵信仰:朱庇特家族。

罗 马 神 话
  

早期罗马宗教的神祗没有人形,只是些神灵,其仪式简单、机械,缺少思想内容,不能对一般人生活和道德产生什么影响,而只是一般性地称颂神的恩惠,主要集中在田野生活和个人家庭上,所以在接管希腊政权后发现自己的神灵不够强大。

他们相信的家庭神包括保护神(即家庭的监护者)、阴间诸神(即祖先的精灵)。家神即保护家庭财产者,如维斯太为管理家灶者,两面神伊阿诺斯是门神,农业诸神包括:拉瑞斯——农业和田野神,刻瑞斯为主管谷物的神,波莫拿为主管果园的神,法乌诺斯为主管动物的神等。罗马人对这些神灵采取了一种非常恭敬、虔诚的态度,一家之父的职责就是充当家庭祭师,主持抚慰众多守护神的仪式。这些仪式包括曰常祈祷、烧香以及饮奠酒,但到忙时则只要念念诸神的名字以示崇拜就行了。
  随着罗马势力的扩展和巩固,国家采取措施对神灵的设置进行了整顿,将分散和设置上带有一定任意性的诸多神灵统一到三个神上。他们分别是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

朱庇特是主神;朱诺是他的妻子,主管工艺和智慧的女神;密涅瓦相当于希腊神话的雅典娜,为守护和保卫手艺、医术、乐师和诗人的女神。后来罗马神话又引进了些其他的神,主要有玛尔斯——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战神阿瑞斯,墨丘利——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赫尔墨斯以及畜牧之神。
  罗马宗教还从东方宗教当中吸收了营养,例如埃及神话里的生殖女神伊希斯,冥神奥西里斯,波斯的光明之神密特拉,小亚西亚古国弗里吉亚的萨巴神和叙利亚的阿塔伽神。都先后传到了罗马,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特别是密特拉神在一段时间里曾经风靡一时,为以后的个人崇拜打下了基础。
  没过多少时间,凯撒在遭到暗杀以后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受到了神一般的崇拜。屋大维上台以后也利用人们崇拜神的心理,极力宣传他自己,一时间屋大维在许多人的心目当中成为神一般的人物,个人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文化越来越多地融合到罗马文化里。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马宗教逐渐完善起来。朱庇特和宙斯、朱诺同赫拉、密涅瓦同雅典娜的地位和作用开始等同。这些神尽管带有些官方性质,却并不是强制的,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而确定他信仰什么。

或许由于这个原因,罗马宗教虽然看上去比较混乱,但它却提供了一种稳定和安全感。每当一个人碰到了困难或危险,他就会到神抵那里找到精神安慰。然而伴随着一系列征服的胜利,罗马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多,道德观念却每况愈下。虽然屋大维上台后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大力推动对他本人的崇拜,想通过此举来恢复罗马人的道德活力,却收效甚微。只是从那以后罗马 会对英雄的崇拜渐渐成为一种风气,每年都不惜花费大量的感情和精力去称颂一位征服者或领袖,而不再循从宗教仪式,逐渐开创了西方独裁统治的先河。

上帝

后来的上帝这边的天主教是建立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因此继承犹太教的一神观念和旧约圣经。耶稣基督的行实,则记载于新约圣经的四部福音里。他最初仅在犹太人中宣讲天国福音,教导世人敬天爱人,走真理的道路而进入永生。耶稣升天后,他所拣选的使徒立刻展开传教工作,从犹太到小亚细亚,传到当时的罗马帝国各地,并在各地建立教会,而使福音传布到普世人类。
  由于基督徒的一神信仰,和宣扬的平等、博爱,为当时的统治者罗马帝国所不容,屡遭种种迫害,无数殉道者以鲜血和生命,为基督信仰作证。公元三一三年西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皈依了天主教。次年与东罗马皇帝联合颁布「米兰诏书」,准许信仰自由,迫害才告终止。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东、西罗马,使天主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是为罗马帝国政教合一的开始。因此天主教的信仰随着帝国的声威,而广布各地。西方的正义、平等、博爱、自由、和平、人权等伦理价值,无一不是源于天主教信仰。

宙斯是原始神,是对自然的崇拜,而上帝则是完整的宗教信仰,是对人性和命运的救赎,这是人类文化进步的必然,从对外在自然力量的恐惧到对内在命运的思考,就像伊斯兰教灭亡了埃及神话和波斯宗教一样。
  

有点令人惊讶的是天主教正式确立后,将宙斯,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等一干神皆列为邪魔,与撒旦是一伙,直到现在中东地区无论是以色列,还是伊斯兰教皆是如此,更加意问深长的是二者不仅抛弃了古希腊,古罗马人物,而且自己又在各自的信仰上你死我活的斗争到现在。

正是在这冲突和矛盾中发展出了早期哲学 泰勒斯,苏格拉底及学生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三哲,接着诞生阿基米德,牛顿,爱因斯坦,发展出完整的自然科学及物理理论体系,直到现在我们依然在证实爱因斯坦理论的路上。

玄理论由于太过超前,以及在当代出现量子理论后的唯象论基础上发展而来,造成当代物理学必须由实验检验证实,据说《超弦理论》中如果想要证实抖动的弦存在,则需要建造类似环太阳大小的粒子对撞机才能发现,这只有在人类文明达到三级文明以上才有可能实现,而人类目前看来不过0.7左右文明等级,而这一切又引出了熵增,未来宇宙注定走向死亡,那么人类文明的出口,甚至宇宙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熵增是宇宙是归宿?还是说熵减或许也客观存在,只是人类基于自身局限性无法发现?

如果要寻找宇宙熵减,不得不提到宇宙永动机,也就是重新回到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或许没有损耗,只是以我们不知道的形式转化了,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易经阴阳阴阳理论,因为它证实在描述宇宙阴阳交替,周而复始直到永远的永动机理论,万事万物无不遵守阴阳交替转化的规律,或许易经理论描述的正是宇宙全貌,而熵增正是浮在水面的宇宙冰山一角。

当然也有物理爱好者早已不遗余力的在研究了,下面我摘录部分推理公式过程,核心表达在于证实熵减存在的可能,一般可以直接略过:

关于(间接变分法)欧拉方程:
?[ρs(ρ,T)-aρ]/?ρ=0
?[ρs(ρ,T)-aρ]/?T=0
的求解,有一种最保险最规范最严谨最精辟的思路:

ρs(ρ,T)-aρ=f(ρ,T)
代入原方程组可得关于f(ρ,T)的偏微分方程组:
?f(ρ,T)/?ρ=0
?f(ρ,T)/?T=0
显然有(也可输入数学软件直接获得)
f(ρ,T)=c
故而得
s(ρ,T)=a+c/ρ
式中的积分常数 c 必须利用热力学(熵增)原理才能确定。
这个思路彻底避开了ρ与T之间究竟有无关联的问题

?ρ/?T 的取值问题【我一直在纠结着这个问题,简直是一块心病,总觉得心有余悸,现在使用了替换函数f(ρ,T)=ρs(ρ,T)-aρ,总算结束了这个纠结】。
我一直在进行着自我诘难(反诘),简直达到了“胡搅蛮缠”的程度。因为当热力学体系保持熵平衡时s(ρ,T)=常数,密度ρ与温度T之间是存在着关联的,即有dρ/dT≠0,但在求解欧拉方程的过程却又需要ρ与T之间无关联,即需要有关系式:
?ρ/?T=0,这就使得我的心里一直感到不舒服,总感觉这里存在着“疑惑”,为此一直不敢大声说话。
现在我终于敢毫无顾忌地大声呐喊(振臂一呼):熵平衡条件(▽s=0)是一条 颠扑不破 坚不可摧 无懈可击 经得起诘难 敢于摊牌 敢摆擂台的英明伟大辉煌正确的自然规律!
现在我终于敢毫无顾忌地大声呐喊(振臂一呼):熵平衡条件(▽s=0)是一条 颠扑不破 坚不可摧 无懈可击 经得起诘难 敢于摊牌 敢摆擂台的英明伟大辉煌正确的自然规律!
用纯数学的方法无法获得熵平衡条件【▽s=0】,.必须依据“熵增原理”(即在绝热封闭体系的体积发生可逆胀缩过程其总熵保持不变)
→cHA=0→c=0
H为气体柱的高度。
即绝热封闭体系的总熵在其可逆压缩过程与气体柱的高度无关。
这是无可辩驳的逻辑结论。
当a=b=0时,则有:
F(x,y)=c
(气体)柱的横截面A为常数
相当于将圆柱形气缸竖直放置在重力场中,且让活塞从气缸顶部向下进行准静态绝热可逆压缩
缸内气体在被绝热可逆压缩过程其总熵与气体柱的瞬时高度H无关
[0,H]表示定积分的区间(下、上限)
F(ρ,T)=ρs(ρ,T)-aρ=c=0
→s(ρ,T)=a
ΔS=Δ∫[0,Z]s(ρ,T)ρAdz
. =Δ∫[0,Z](a+c/ρ)Aρdz
=∫[0,(H+h)](a+cρ)Aρdz
-∫[0,H](a+c/ρ)Aρdz
=cAh=0
→c=0
▽s[ρ(x,y,z),T(x,y,z)]
=[?s(ρ,T)/?ρ]▽ρ(x,y,z)
+[?(ρ,T)/?T]▽T(x,y,z)
=0
因为有:
?s(ρ,T)/?ρ=0
?s(ρ,T)/?T=0
▽s[ρ(x,y,z),T(x,y,z)]
=[?s(ρ,T)/?ρ]▽ρ(x,y,z)
+[?s(ρ,T)/?T]▽T(x,y,z)
=0
s(ρ,T)=c
→▽s=0
ds/dt=?s/?t+v·▽s=0
→?s/?t=0
因为有:ds/dt=0,▽s=0
S=Ns
dS=sρdv
dn=ρdv
→dS/dn=s
ds/dt=?s/?t+u·▽s=0
→?s/?t=0
因为有:ds/dt=0,▽s=0
“熵平衡条件”是指当体系处于死寂态时,体系的总熵均匀分配给每一个分子,所以有:
S=Ns
所以 ▽s=0 这个热力学新结论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千锤百炼,来之不易呀
每一道数学方程式乃至每一个运算符 都承载着明确的物理事件

这个公式虽然只是一个局部微小的推理公式,但是如果确切被证实正确的话,可能会撬动整个物理学大厦,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总结

我们粗略的介绍了整个西方文明发展历程,而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一切,多数都是在这样一个框架下发展而来,但是到了今天发现了宇宙更多可能是在熵增这样一个悲观主义理论笼罩下,宇宙都有死亡的一天,何况渺小的人类呢?

所以熵减,也就是阴阳交替是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呢?谁又能武断否定?毕竟我们活着更多的需要积极向上的能量引导,否则一切将毫无意义!

PS:由于篇幅问题这次主要讲以西方文明发展为主,下次可以以我们的东方文明的视角切入来分析,《易经》和《道德经》会是重点分析对象。

我写文章的背后逻辑是西方普世理论和东方易学结合思考,所以会有两边都靠,所以有不同观点,欢迎交流学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