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家住杭州滨江区的cindy,下楼扔垃圾的时候突然发现垃圾桶不见了。她左顾右盼,终于在楼道发现了一张公告——
上面写着从10月29日起,将撤除小区所有垃圾桶,实行定时定点投放,投放时间为早上7点到9点、晚上6点到8点,会有管理员监督大家精准分类投放。
cindy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是:“该来的总会来的……”
《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至今,已满两个月,但不少人的心态,还与cindy一样停留在“垃圾分类就是做做样子,不分也不会怎样”。
但依照魔都人民走过的路来看,城市执行垃圾分类的第一步就是“撤桶并点”,要求居民去新设立的分类垃圾桶定时投放垃圾。杭州越来越多的小区开始“撤桶并点”,很可能就是要动真格的信 。
有人为垃圾分类所苦,便有人为垃圾分类乐在其中。
在这波垃圾分类的热潮里,有的创业者早早布局、静候风来,有的火速进场、趁风而上。从垃圾怎么分、垃圾怎么收到垃圾去哪儿,他们统统有对策。
垃圾堆里挖“金矿”,究竟行情如何?
见“圾”行事
这一轮垃圾分类的创业热潮,始于自上而下的政策驱动。今年7月,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新规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杭州紧随其后,成为打响垃圾分类持久战的前沿阵地。
天眼查显示,过去一年内,全国有3237家垃圾分类企业注册成立,其中杭州新增83家。
蔚复来(浙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利强,在去年12月进军这个领域。
他曾是杭州“小红车”模式创新与推广的幕后推动者之一,开启自己的二次创业,正是看到了垃圾分类这片充满机遇的广阔蓝海。
“我不认为垃圾分类是风口,我更愿意称它为当口。”张利强说,“垃圾分类这个行业的市场容量足够大,这条赛道足够长、足够远,它不是昙花一现的风口,风一过就散了;它是一件关系国计民生千家万户的大事,每个人都身处其中。”
杭州轻松环品科技有限公司CEO凌超,曾是杭州商业地产界叱咤风云的“老炮儿”,却在五年前脱下笔挺的西装,穿上运动鞋,背上双肩包,到杭城各个小区“埋头拉车”。这个“车”,还是常人避之不及的垃圾车。
凌超说:“过去五年来国家政策利好频出,我们见证了杭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逐渐从‘要我分’向‘我要分’转变,以及资本对垃圾分类产业的热情升温。”
他透露,虽然前两年在垃圾分类行业也有不少融资案例,但今年资本市场显得格外活跃,过去半年时间已经有十多家央企、地方国企、知名创投机构主动找到他,明确表达了投资意向。
垃圾怎么分?
为了解垃圾分类这道难题,创业者首先从前端分类入手,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浙江珍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巧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垃圾图像识别算法技术,帮用户回答“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
用户在扔垃圾前打开微信小程序“珍仓分类”,用“AI识垃圾”功能对垃圾进行识别,就能清楚地知道它属于哪一类垃圾。
轻松环品从一只免费垃圾袋的追踪溯源入手,引导 区居民自觉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目前已入驻1000多个小区、服务70多万户家庭、覆盖200多万人,是杭城前端垃圾分类领域的“隐形冠军”。
区居民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从智能垃圾袋发放机中领取两种颜色的免费垃圾袋,分别盛装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
轻松环品给每个垃圾袋都打上了“身份证”,能够溯源到户,为垃圾分类准确率监测与后续的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后,就能获得等价值的信用积分“青豆”,在智能商品兑换机上换取日常生活用品,未来说不定还能用它坐公交、坐地铁。
与轻松环品的运营模式相似,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也对前端分类投放进行智能化改造,开发了智能垃圾袋发放机、智能垃圾分类箱、智能垃圾分类可回收箱等硬件设备。
这家公司用二维码、GPS、IC卡技术建立了一户一码实名制,将不合理的投放行为追溯到个人,打造前端垃圾分类的“余杭模式”。
目前,联运环境的城乡及居民垃圾分类项目一体化运营(分类、清运及回收、处理与处置)在全国共有600余个项目,覆盖全国除西藏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
垃圾怎么收?
俗话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不少创业者早早布局,瞄准了这块兵家必争之地。
创立于2015年的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正是杭州这个领域的头部玩家,搭建了一个“互联 +”超级回收站——虎哥回收。
“虎哥对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同时协同收集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虎哥公司副总经理胡少平介绍说,居民可将生活垃圾装入垃圾收纳袋,通过手机APP一键呼叫“虎哥”。一小时内,身着黄绿相间制服、佩戴工牌的“虎哥”就会上门回收垃圾。
虎哥能够回收的生活垃圾包含了9大类40多个品种,包括旧 纸、易拉罐、玻璃瓶、旧衣服、过期药品、废旧电器等等。为了调动居民积极性,“虎哥”会根据居民投放垃圾的重量,向居民支付“环保金”,居民可凭“环保金”到配套的 区超市消费。
虎哥以1000户至1500户为单位,共设置182个服务站,每站配备3名“虎哥”。当分拣中心的大数据平台监测到服务站的垃圾重量累计超过500公斤时,会自动派出一辆物流车,将垃圾运回分拣中心进行集中处理。
“每天有25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会被送入分拣车间,由200余名分拣员专业分拣。”胡少平说,垃圾分拣打包后将作为再生原料被送往有资质的下游企业,比如铝制易拉罐会被分拣送去炼铝厂;塑料垃圾会被送去再生企业做成再生粒子;而像荧光灯管、电池、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则会被送去有资质的危废企业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据统计,2018年“虎哥”共回收生活垃圾6.41万吨,95%以上实现资源化再生利用。目前,“虎哥”在余杭区服务居民已超过30万户,已回收利用垃圾总量12.5万吨,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
今年,轻松环品也开始切入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创立灵猫回收。不同于虎哥上门回收的“重模式”,灵猫更鼓励居民自己动手。
居民可免费领取蓝色的可回收物垃圾袋或捆扎带,将家中的可回收物打包,放入灵猫指定的可回收物集中收集点,回收人员会定期分拣清运,根据垃圾袋及捆扎带上的身份识别码将相对应的“青豆”打入居民的账户中。
凌超说:“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这些工作大多都是由收废品的师傅来完成的,我们未来希望能整合这些‘废品游击队’,开放我们的上千个 点,让他们借助灵猫平台更规范地回收交易废品。”
垃圾去哪儿?
易腐垃圾容易腐烂、含湿量高、不易储存,经过长距离运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些垃圾如何处置,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蔚复来为此研发出了一款拳头产品——智慧易腐垃圾生化一体机,能对易腐垃圾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实现垃圾就地处置与循环利用。
目前蔚复来的一体机已在杭州净寺、余杭良渚、江干小区乃至浙江、安徽、江西、广东等多地落地使用。
“我们正在积极研发前端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上的人脸识别、信息监测、智能监控、智能分拣等技术,届时工作人员就能通过系统实时获取设备的满溢情况,及时清运前端的垃圾;还能结合我们已经研发出的物联管控平台,统计分析垃圾投递种类、分类正确率、小区投递参与率、积分排名等各种数据,实现全处理流程的物联精细化运营管理。”
为了进一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张利强与他的团队还有不少正在酝酿中的创想,比如为 区供应净菜、设点回收可重复利用的快递纸箱等等,构建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闭环产业链。
无独有偶,珍仓也合作开发了一款处理易腐湿垃圾的设备,内置生物菌落技术,能将易腐垃圾降解为肥料或燃料。
公司创始人蒋立华介绍说,一台设备的降解率能达到95%以上,根据设备型 的不同,每日可以处理200-500公斤的易腐垃圾,满足400-1500户居民的垃圾处理需求,连南极科考队也在使用。
“这个设备无污染、无污水、无臭味、低噪音、低能耗,目前已在上海、杭州、嘉兴、桐乡、德清等多地投放使用。”蒋立华说,自今年6月份以来,该硬件设备共铺设了40多个固定点。
未来会怎样?
据市场研究机构估算,中国垃圾分类到2020年的市场份额约为160亿元,而远期市场份额估计将突破600亿元。市场容量很大,但国内垃圾分类创业尚在早期,商业模式有待探索。
对于行业发展趋势,创业者们也有自己的预判。在珍仓公司创始人蒋立华看来,目前垃圾分类产业正在经历大洗牌过程。以往,垃圾分类以人工为主,而之后越来越多的环节会通过技术来解决,形成监管、评价、督导的有效闭环。同时,生物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也将为这个领域提供更多的发展可能性,让垃圾分类变得更简单、更直观,找到一种经济可承受、居民可接受、面上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
对此张利强非常认同:“随着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与招工难、用工荒现状的加剧,未来环卫工人的数量会慢慢缩减,行业需要用技术替代人工解决问题。”也因此,蔚复来目前还在联合哈工大、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研究用AI技术分拣垃圾,力求精准到不同塑料制品的颜色、金属的材质等。
他认为,未来智能垃圾处理设备会像水电气一样,成为城市各个区域的公共设施,“到时 区、单位、企事业的环保垃圾房、每家每户的垃圾桶都会是智慧物联的,能够实时监测、调度与快速响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