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G夺冠》让很多人看哭了?

2018年11月3日,韩国仁川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IG战队代表中国斩获世界冠军!

消息传回,全国舆论为之沸腾。

而现在成为世界焦点的这群“游戏少年”,在20年前却被冠上“ 瘾少年”的名字,成为“ 会毒瘤”一样的存在。

他们本应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努力学习,立志考一所优秀的大学,之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后娶妻生子终老一生。

这也是他父母为他计划好的人生。

但故事如果是这样的,可能就没有IG含泪夺冠了吧。

时间拉回到20年前,1998年,不少此刻正庆祝IG夺冠的少年们也许刚出生,也许还未出生。

但那年却是中国电竞的开始。

1

1998年1月27日,大年夜。

新年在春晚的一首《相约一九九八》中拉开序幕。

王菲和那英牵手的一刻,让那一年变得特别,娱乐不但呈百花的方式盛开,更多新奇的娱乐方式也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传来。

那一年,马化腾与同学凑了50万创办了腾讯;马云刚经历了创业的失败,正夜不能寐的摩拳擦掌寻找着下一个时机;刘强东在中关村4平米的店铺里刻录光碟,店铺名叫京东……

同样的那一年,Windows98的发布标志着互联 开始普及,熟悉的开机画面不但伴随了我们整个学生生涯,更是催生了当年最火的新事物, 吧。

这些普普通通的 吧,就是中国电竞梦开始的地方。

当时的电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奢侈品,互联 技术也不发达,玩游戏要借助于局域 ,而 吧就成了这些玩家的最好选择。

吧的兴起,让《雷神之锤》《星际争霸》《CS》等游戏在中国玩家群中潜滋暗长。

那一年,最火的英语不是点头Yes摇头NO,而是“GO GO GO,Follow me,Fire in the hole !”;

那一年,成群的孩子为了刷一件宝物、攻一座城池、赢一场比赛而日夜坚持;

那一年,他们在游戏的对抗中彰显着青春的活力,在与同伴的每一次精彩配合中感受着友谊。

那一年,是1998年。

然而,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却是与生俱来。

当孩子们对新生的事物,趋之若鹜,争先恐后的去尝试时;家长和学校却在固有的思想下,将孩子们的喜欢归结为痴迷,将对新事物的欣喜惊奇归结为“毒药”。

2

一旦蒙受了污名,就再也洗刷不掉了。

2000年一篇标题为《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的文章,不但添油加醋地描写了游戏的危害性,又将游戏与毒品、玩家与吸毒者之间做了强行绑定。

一时间,“电子海洛因”就成为了“游戏”的代名词;上 就与“ 会流氓”“不良少年”“ 瘾”挂了钩,电子游戏污名化就此开启。

就在人们对电子游戏污名化真实性产生怀疑的时候,一把大火不但点燃了北京“蓝极速 吧”,带走了25条生命,更坐实了人们心中电子游戏污名的真实性。

人们知道这场大火因谁而起,却不知因何而起。

他们只愿意相信,是某种与火焰同样恶意的力量,吞噬了这些孩子。

电子竞技一词成为洪水猛兽,走进 吧与接触游戏,成为了那时青年人走向堕落的标志。

也就是那时,对 络环境的苛刻,对孩子们 络兴趣的打压,滋生了杨永信 戒的巨大市场。

新生物的成长总是曲折的,就在民间对电子游戏进行打压的时候,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电子竞技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

也就是这一年,得到官方正名的电子竞技看似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圈内人欢欣鼓舞的开始操办电竞赛事,在版权还不受重视的时代,涌现出包括WCG、ESWC、CPL、EVO在内的众多第三方赛事。

同年,央视体育频道就创办了一档名为《电子竞技世界》的周播栏目;《大众软件》之类的纸媒也开始 道赛事战 与电竞选手特稿。

然而,电子竞技就像海里的浪花起起伏伏,就在所有人都对电竞充满憧憬和希望的时候,2004年4月12日广电总局突然发布了《关于禁止播出电脑 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电竞节目全部被停播。

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子竞技,一下被扼住了咽喉,电竞就像被中国主流 会遗弃的孩子,在大众的指指点点中,孤独求生。

或许年少太过柔软,虽经不起大风,但也能在夹缝中生存;

虽经不起海浪,却也能在梦想的海洋驰骋。

2005年,李晓峰以Sky的名字在世界电竞最高赛事WCG上夺冠,当这个黄皮肤的中国男孩身披五星红旗走上了WCG的最高领奖台,无数人热泪盈眶。

而次年,他再次卫冕该项冠军,成为中国电竞的代言人。

他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电竞拉到了一个新高度,他从游戏玩家迈向职业选手的过程中所遭遇的贫穷、质疑、不解、排斥几乎是每一个电竞玩家的共同遭遇。

也正是这些绝望的现状和心中的希望并存,才让成功的喜悦尤为动人。

3

2008年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代表队的51块金牌,让我们欢欣自豪的同时,也让电竞选手们备受感伤,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因此为国争光。

那一年,魔兽全球风靡、CS的关注却大不如前,时间在岁月的流逝里展示着新旧交替;

那一年,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大量电竞俱乐部纷纷倒闭,电子竞技的春天尚未到来就遇到了资本的寒冬;

那一年,让数万 友闻风丧胆的电击狂人杨永信,从纪录片《战 魔》走向民间。

也就是那一年,成千上万少年被家长送到杨永信的 瘾戒治中心,孩子们的太阳穴被接通电极,开始接受杨永信所谓的神迹般的治疗,而那个治疗不过是让接受治疗的人屈服、顺从而已。

想象一下,你因为多玩了一会儿电脑或者早恋,就被家长亲人拐骗到戒 中心,被七八个“盟友”押上接受电击的小床,无论是主动接受还是被迫认错,当电流从头颅、身体穿过,你开始步步屈服,逐渐崩溃。

你给父母道歉,从此再不违背他们的任何意愿,你的父母高兴地抚摸着你的脑袋,欣慰着你终于听话了,杨教授则又喜提一面锦旗,笑吟吟地注视着“改造成功”的你。

而你真的是“ 瘾少年”吗?

不是,很多被送去治疗的人连 瘾都算不上,也许是叛逆的少年不爱学习、也许是因为早恋、也许是因为贪玩……

但他们共同的特质,就是父母难以管教,通俗一点也就是不听父母话而已。

听话,是家长对孩子的唯一要求。

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和学校束手无策,在他们看来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 络游戏和 吧,而不是自己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缺乏和孩子沟通,或者因为自己家庭不和睦,将一切问题发泄到孩子身上。

该治疗的是孩子吗?

当然不是,该治疗的是愚昧的家长和残暴的杨永信。

虽然早在2009年,杨永信的魔鬼治疗已被媒体曝光,但直到前几天,杨永信13 治疗室里还是传出了一个男童的惊叫和哭喊声。

10年的时间,杨永信早已从当年的“救世主”变成大众眼中的恶魔,但他的地狱仍在暗中营业。

不知道这个男童是不是因为玩游戏,是不是有“ 瘾”,但我知道,人们对电子竞技的恶意从来没有停止。

4

曾经年少轻狂不屑忧伤,当岁月变迁早已是人走茶凉;

曾在 络提刀挥舞梦想,当流年翻转电竞该走向何方。

十几年来,80后在电竞的起伏中步入了婚姻的大门,90后在电竞的变迁中走进了大学的象牙塔,而00后逐渐成为电竞行业的主力。

就在人们为电竞的前景感到担忧时,那个在 友眼中“钱多、 红多、新闻多”的王思聪携资本入局,收购了资金链断裂的CCM战队,后改名为IG战队。

这个富二代,竟成了电竞行业的救世主。

2011年9月14日,尚还留着长发的王思聪,与王健林并肩坐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当温总理在这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演讲时,镜头捕捉到了穿着粉色衬衣的他,竟透着一丝清秀。

而在那之前的一个月,他在微博上敲出令无数电竞选手振奋的一句话,“强势进入,整合电竞”。

当时的电竞圈处于一个比较“穷”的状态,很多选手一个月收入只有2000-3000元左右,王思聪介入后,那些职业选手们,最高年薪超过千万。

7年时间,王思聪在战队、直播、赛事、手游等方面做出了改变,有了强大的资金链的投入,电竞几乎形成了完整的电竞产业链。

而就是这个被大家称为“用钱烧出来”的队伍,终于结束了中国电竞7年陪跑,用S8全球总决赛的冠军身份,翻过了这座大山,让世界听到中国电竞的故事。

自《英雄联盟》的S赛举办以来,中国电竞和选手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质疑,先是欧美夺冠,后有韩国制霸。

中国选手背负着舆论的压力和国内电竞玩家的希望,这七年来,他们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攀登,直到今年,他们冲破韩国笼罩的阴霾,撕裂欧美的束缚,杀出重围夺得冠军。

为什么你会听到年轻人的欢呼,因为这是他们不被理解的少年与现在,在此刻得到了正名。

就是这个出征时不被看好的队伍,就是这个全联赛最后的希望,就是这个全亚洲唯一的一缕曙光。

从“十八连胜功亏一篑”到“一剑封喉加冕为王”,IG用S8夺冠,让我们从上一代人嫌弃的目光中昂起抬头,让我们面对质疑可以大声说:我们玩游戏也可以有出路,我们不是不务正业,我们也可以为国争光!

这个呐喊,2亿的中国青年不是等了7年,而是等了整个青春。

5

络≠ 瘾,竞技≠游戏。

电子竞技就是竞技,它的比赛带有观赏性和技能性,和足球、篮球没有区别。

而且电子竞技选手的付出并不比其他运动员少,他们每天训练10个小时以上,1秒钟内能敲击5次鼠标,也能在电光石火间把箭头移动到屏幕上任何一处想要的位置。

其他运动员在训练中遍体鳞伤,他们在长久的训练中也是伤病缠身。

也许,有人会说: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打游戏还能打出名堂了?”

“玩游戏多简单,那我也辍学打游戏吧。”

电竞的门槛,看似很低,好像只要一台电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职业选手。

但是想成为一名职业选手比考上名校要难得多,电竞不是退路,它同样需要天赋和努力。

纵然今天的电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功,但仍然会有一些恶意的声音出现。

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上瘾,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 会教育失败的东西,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它是早恋,二十年前它是偶像,三十年前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是武侠小说。

拒绝和不理解,不但让新事物成为了背锅侠,还成为不同时代眼中的洪水猛兽。

但新事物没有那么可怕,就像我们在1998年不知道电脑会是20年后的办公工具、马云的淘宝会是我们主要购物渠道、马化腾的腾讯能衍生出我们离不开的微信、当年被称为“毒瘤”的电竞也能为国争光……

我们也不知道如今的手机,会不会替代电脑成为20年后的办公工具。

但是,我知道,电竞的未来会变好,我们的未来会变好,因为曾经年少的我们已经长大成人。

写在最后,我想说:

我知道很多人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会骂我们为沉迷游戏的人找借口、教坏小孩子、玩游戏就是玩物丧志。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你没看懂这篇文章。

IG的成功是独特的,也必然是靠勤奋努力换来的。

虽然我们早已离开了电竞,但我希望有更多像王思聪、IG队员这样的人使得电竞发展的更好,使更多的人理解接触电竞。

让人们知道电竞不仅仅是玩游戏,而是一个职业,一份梦想。

虽然我们不是最强者,但是,坚持,也能看到美好的明天。

?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0月12日
下一篇 2018年10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