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0周,全球AI领域有诸多新进展。
量子位筛选整理出过去一周Top 10,为你提供最新趋势参考。
01
“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 告》,鼓励AI研发应用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国务院总理指出,打造工业互联 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值得注意:这是“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 告,意味着国家层面对这一规划的认可,将会带来新的政策红利。对于科技行业来说,做好“智能+”是一个机会。
此外,《政府工作 告》中还再次强调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
02
IDC最新 告:2018Q4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31.4%
IDC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31.4%,销量达到5930万,创历史新高,苹果继续位居全球第一。
2018年全年的可穿戴设备销量增长27.5%,达到了1.722亿台。大幅度增长的一大原因是包括无线耳机在内的耳带式设备的销量增长,Q4同比增长66.4%,占据了21.9%的市场份额;而智能手表则同比增长了55.2%,占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34.3%。
值得注意:相比连年下降的智能手机增长趋势,智能可穿戴设备可谓高歌猛进,而且以苹果为首的公司,也找了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新应用:医疗。
在苹果去年秋季发布会上,专门强调了Apple watch监测心率方面的应用。如果说智能手机是移动互联 入口,那智能可穿戴就是“智慧医疗”入口。
03
全球首例无人车撞人致死事故判决:Uber无罪,安全员要进一步调查
Uber无人车致命车祸判决结果来了。美国检方宣布:Uber不承担刑事责任,但当时在车上驾驶位的安全员须被进一步调查。
也就是说,全球首例无人车撞人致死事故,以“无人车”无罪判决。
美国检察官表示,在2018年3月亚利桑那州坦佩发生的无人驾驶汽车事故中,Uber不承担刑事责任。在这起事故中,Uber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撞死了一名横穿马路的行人。
亚瓦帕伊郡检察官在公开信中表示:没有依据判决Uber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当时在车上负责安全的司机——拉斐尔·巴斯克斯(Rafael Vasquez)的行为,应该由事故发生地坦佩的警方进一步调查。警方去年曾说,安全员在事故发生前一直在用手机看视频,而这起事故原本“完全可以避免”。
值得注意:判例在美国法律体系中是非常关键的,对这起无人车撞人事件的判罚,也表明了美国当局对新科技发展的态度——鼓励,容忍前期不完美,这对自动驾驶继续试验发展,利好无疑。
04
吉林省将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查处酒驾醉驾
从即日起至2019年年末,吉林省将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酒驾醉驾违法犯罪专项治理行动,将利用高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通过人脸识别精准查处酒驾醉驾行为。
据介绍,吉林省交警科技部门正在探索建立酒驾醉驾生理特征模型,利用高清摄像头等监控设备,通过人脸识别、二次识别等技术,精准研判、实时推送酒驾醉驾嫌疑车辆信息,路面民警能够随时实行精准拦截查缉。
值得注意: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很成熟。根据人脸特征来初步查酒驾醉驾,再由警察拦截,是算法与人力结合提高工作效率的又一典型尝试。在类似领域,人体姿态识别可能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而且新应用也会带来新商业营收,如果吉林马路上的摄像头可以查酒驾,可能是已经更换过一波AI摄像头了。
果然,AI很长一段时间的最大商业化,还得2G。
05
滴滴成立全资公司,涉及自动驾驶汽车技术
滴滴被曝光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注册资本1000万元,郑建强任法定代表人兼执行董事,滴滴联合创始人吴睿担任监事。该公司经营范围涉及 络技术、交通设备技术、智能驾驶汽车技术、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等。
值得注意:滴滴的自动驾驶野心毋庸置疑,但尴尬的“ 会责任”让其无法跟Uber一样公开雄心,之前滴滴自动驾驶研发,一半在美国硅谷,一半在江苏,但进展都非常神秘。
然而即便如此,不要忘了,滴滴拥有大量与汽车行驶有关的数据,对于研发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来说非常有利。
现在成立子公司,不排除未来单独分拆发展的可能,一旦滴滴主体寻求IPO,烧钱的自动驾驶业务就可以当未来潜力又不必背财务包袱。
当然,滴滴无人驾驶业务分拆,也就有单独融资的可能。
06
Waymo正式对外开卖激光雷达,但不面向无人车公司销售
彭博消息,谷歌兄弟公司waymo将开始对外销售LiDAR(激光雷达)传感器。不过Waymo此次开售激光雷达,只面向非竞争者,即那些不以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当主业的公司。
对于Waymo而言,对外销售LiDAR传感器仅仅是为了创收。该传感器由Waymo自主研发和生产,这意味着随着产量的增加,其成本会随之降低。Waymo计划在美国西海岸的几处工厂生产激光雷达。此外,该公司还在密歇根州东南部寻找一家工厂,计划在今年年中开始为自家汽车安装该传感器。
值得注意:在商业模式上,之前业界普遍倾向于无人驾驶出租形式变现,即无人车版滴滴。今年以来,商业模式开始多元化:百度Apollo推出企业版,谷歌现在要卖激光雷达,算是对无人驾驶商业模式的开拓。
如果直接卖商品之路行不通,售卖解决方案也是变现之道。出售激光雷达,成为核心产品供应商,也增强了Waymo在相关产业中的主导地位。
07
Google推出Coral平台,为开发者提供物联 AI解决方案
2019年TensorFlow开发者峰会上,Google公布了一个智能硬件平台Coral,用于解决从原型到产品的物联 硬件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这个平台目前发布的产品包括:搭载Edge TPU的Coral Dev Board单板计算机、可以为机器学习提供推理能力的USB Accelerator、500万像素的摄像头模块等。
值得注意:AI+IoT,今年最热的巨头战略航向。谷歌的方式依然很谷歌:打造开发者平台。无论是安卓、Tensorflow ,都是谷歌高举高打的方式,得开发者者得天下。
一个需要注意的细节是,“我选PyTorch”最近成了许多AI开发者的口头禅,谷歌也感受到了压力。Carol更加兼容并包,此举借助硬件设备,进一步加强与开发者的绑定。
08
郭明錤:苹果头戴式AR装置最快于四季度量产
知名分析师郭明錤(也是对苹果研究最权威的分析师)预测,Apple第一代头戴式AR装置将在4Q19–2Q20量产,此产品为AR商业化的重要里程碑。考虑到技术限制,Apple AR装置将会与iPhone整合,iPhone负责运算、连 、室内定位与室外定位,头戴式AR装置负责显示,Apple第一代头戴式AR装置仍有许多改善空间,产品会带来全新用户体验与定义AR用户接口,将来竞争对手若要推出AR相关产品,可能都会仿效Apple的设计。
值得注意:AR是苹果最重要的新兴战略之一。一直以来,苹果都在收购与AR有关的公司、专利、人才等等。苹果最近两年的发布会,都有AR软件、游戏和应用的相关内容,AR之于苹果公司的重要性,由此也能可见一斑。
现在,苹果把头戴式AR装置提上议程,按照苹果一贯的风格,这可能也在透露一个重要趋势:成熟化AR产品,已经到时候了。硬件普及之后,游戏视频等软件内容也将迎来一个新的爆发机遇。
09
蔚来发布2018年财 ,平均每天亏2641万
2018年,蔚来营收49.5亿人民币,销售成本52.1亿,运营成本96亿,减去其他损失之后,净亏损为96.4亿,与2017年的50.2亿净亏损相比,扩大了92%,平均每天亏损2641万。
值得注意:在今年政府工作 告中,专门明确了继续新能源补贴的政策,这无疑继续利好新能源车领域。但作为国内新能源车代表、蔚来交出这样一份财 并不尽如人意。
在2018年,蔚来的销售成本为52.1亿,高于49.5亿的营收,毛利率为﹣5.2%。也就是说,只要蔚来卖车,就会亏损;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更糟糕的是,蔚来下季度交车预期腰斩,还宣布放弃自建工厂。于是蔚来财 公布后股价一度大跌超过17%。
此外,特斯拉降价、在华工厂等消息也都无一不在蔚来伤口撒盐。但这不是蔚来的“至暗时刻”,因为对于热闹非常的国产电动车造车企业,都不是好消息。
10
阿里交出最新AI成绩单:智能音箱销量破千万,中国第一全球第三
智能音箱迈入千万销量俱乐部。这是阿里巴巴最新宣布的AI成绩。3月8日,其自研智能音箱产品天猫精灵披露整体销量已超千万,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三家进入“千万俱乐部”的AI音箱玩家。该成绩在全球仅次于亚马逊和Google,在中国则一猫当先。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陈丽娟表示,“目前中国大约有4.3亿个家庭,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已经有2%的中国家庭进入了‘智能时代’。”
值得注意:语音交互领域,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核心。阿里没有百度DuerOS以及小米那样声势壮大。但能率先迈步千万级销量,稳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三,是一个不错的研究对象。
阿里至少做对了三件事:1)发布早,即便一开始体验不算非常好,也可以通过快速迭代;2)低价铺货,阿里是率先把智能音箱价格降至99元的公司;3)B2B合作,找到酒店等场景合作,把阿里集团的势能转换为产品销售动能。
One more thing
趋势要闻之外,还有3个年轻人值得注意。
第一个,32岁的杜克大学助理教授鬲融。他刚获“诺贝尔风向标”之称的斯隆奖,原因还是神经 络相关的前沿研究。鬲融是教主楼天城的同班同学,而且在学习等方面是更优秀的那一个,他连续三年清华计算机系排名第一,17科满分,创造了清华计算机系GPA历史纪录。现在,斯隆奖加冕之后,相信会有更多人“认识”他。
王鑫等的论文,是NLP+CV的跨领域研究,这是目前AI突破的新潮流。
但王鑫同学,早已不是无名之辈。他本科毕业于浙大,德艺双馨,在学术界:2017年至今,有7篇一作论文被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收录,其中有3篇是口头 告论文。
在工业界:2016年夏季和2017年夏季在Adobe Research实习,参与众多项目。其中关于“删除视频中不需要的对象”研究,登上了Adobe 2017年的MAX Sneak大会,并在2018年的MAX进行了主题演讲。
第三个,黄钊金,华中科技大学的硕士生,师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副教授王兴刚。
黄同学最近在地平线实现,他作为一作的论文,开源图像分割新方法,性能超越何恺明Mask R-CNN,而且其论文也顺理成章从5000多篇投稿中脱颖而出,成为最顶尖的5.6%。
以上三位青年才俊,假以时日,必是AI琅琊榜上的高手高手高高手。
你怎么看这周十大要闻?欢迎留言交流~
— 完 —
诚挚招聘
?’?’ ? 追踪AI技术和产品新动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