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部经典高甲戏近期上线听戏APP,敬请期待!| 传承在身边

稀有剧种是地方文化的关键载体,是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诸多地方都有宝贵的戏曲文化遗产,但在 会不断发展的同时,这个千姿百态的文化百花园却遇到发展瓶颈,为助力地方戏曲传承,「听戏APP」与「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达成版权合作。近期,将于听戏APP上线多部经典高甲戏,敬请期待。

高甲戏经典剧目剧照

高甲戏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流行于福建闽南方言地区、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聚居地,发源于明末清初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高甲戏的传统剧目有九百多个,而演出剧目则分为“大气戏”(廷戏和武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高甲戏的角色原来只有生、旦、丑,后来又先后增加了净、贴、外、末和北(净)、杂二色;高甲戏的表演艺术吸收了梨园戏、木偶戏、弋阳腔、徽戏和京剧等的表演手段;高甲戏的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兼用“傀儡调”民间小调;高甲戏使用的乐器分为文、武乐二种。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 Ⅳ-48。

高甲戏 《万民疏》

高甲戏以闽南方言泉州腔为主,演唱南音,吹奏南乐,形成本地区具有很强欣赏性的大剧种。它表演形式活泼,舞蹈性极强,涌现出“柯贤溪、陈宗熟、林赐福、许仰川”等闽南名丑。培育出吴晶晶、陈娟娟等中国戏剧“梅花奖”优秀演员。

近年来,高甲戏《连升三级》《凤冠梦》《玉珠串》《阿搭嫂》等剧目接连引起轰动,在中国戏曲大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

此次由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演绎的经典高甲戏视频内容,也将依次上线,目前《凤冠梦》已登陆听戏APP,欢迎收看

高甲戏《凤冠梦》上线听戏APP

剧情简介:

《凤冠梦》讲述了中秋之夜,公子沈少卿来到岳父吏部郎中李元顺府中赏月。其父监察御史沈练触怒圣上,被革职入狱。

李元顺恐遭株连,逼公子写下退婚书,逐出府门,并转而将李月娥许与严嵩作孙媳。沈少卿逃亡中,被渔家父女所救,与渔女春娘建立真挚感情。元顺望风转舵,又弃严附沈,否认退婚。案子经过三级审理,终得明判。李元顺一家丑态百出,春娘和状元沈少卿终于结为夫妇。

高甲戏《凤冠梦》剧照

40年前,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原福建省安溪县高甲戏剧团)与许多地方剧团一样,经费短缺、人才断档、已濒绝境。在生死兴衰关头,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剧团开始抓剧本创作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产业拓展工程。他们首抓的精品剧目就是著名剧作家诸葛辂创作的讽刺喜剧《凤冠梦》

新编讽刺喜剧《凤冠梦》屡屡获奖:

1983年,《凤冠梦》一举囊括了当年福建省戏剧会演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音乐设计、舞美设计、演员奖等多个奖项;

1985年该剧进京演出,创造了‘闽南侨乡高甲戏,一夜倾倒北京人’的奇迹。轰动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剧坛,此后被全国十几个剧种一百多个剧团移植上演。据统计《凤冠梦》已累计演出上千场,广受大众欢迎。

此外,除了《凤冠梦》,《玉珠串》《李光地》《莫耶·延安颂》等多个新编剧目也获得了市场认可,并将陆续上线听戏APP

即将上线听戏APP

《玉珠串》

更多精彩内容即将上线

听戏

传承在身边

听戏APP打破传统媒介,根植互联 平台提供丰富戏曲资源,深挖戏曲垂直领域产业价值,具备广容性和集成性;传播开放,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受众广;互动性强, 交化及自媒体创作,为戏曲的传播与发展创造新的思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3月16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