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的将来,你我都将沦为大数据的奴隶

HBO神剧《西部世界》第三季回归了,目前豆瓣评分9.1。

这部剧讲述在未来世界有一所成人乐园,这所乐园里的接待员全是AI机器人,而且这些机器人看起来和真人一模一样。

来到乐园的人类玩家,可以对机器人做任何事情,尽情享受性与暴力的乐趣。

而这一季,机器人们已经觉醒,他们反抗人类的压迫,逃出了乐园,甚至来到了外面的世界——我们人类的世界。

未来世界,人们的贫富差距更大

这部剧的时间设定在2059年,此时的人类世界,科技水平非常先进, 会秩序也很稳定。

表面上看,这个未来世界还不错。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许多问题都涌现出来。比如,人们的贫富差距依然很大。

像男主角凯勒就处于 会底层。作为一名机器维修工,他工资很低,而母亲因病住院,这让他的生活开销很大。

同时,他屡次面试高薪职位都被拒绝,为了赚到钱,他不得不去兼职一些非法工作。

有一次,他接到一个兼职是帮助被收买的警察劫持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正是从西部世界闯进人类世界的机器人——德洛丽丝。

他知道警察的目的是杀死她,他不忍心下手,还把她从警察的手中救了下来。

经过这次交集,德洛丽丝发现凯勒为人正直,而且他们俩的处境也很相似,虽然都受到压迫,但都渴望着自由。

于是,她打算把自己收集的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秘密告诉他……

一切都是数据,包括人

他们俩走进一家餐厅,这家餐厅凯勒从小到大经常光顾,而德洛丽丝点了凯勒最喜欢的食物,这让凯勒很惊讶。

他不禁疑问,德洛丽丝为什么会知道他喜欢吃什么?

在这个未来 会,大数据公司掌握着人们的隐私资料,难道德洛丽丝窃取了他的资料?她一直在监视自己吗?

德洛丽丝没有回答,而是给凯勒看了一份 告。这份 告记录了十二年前,凯勒第一次来这家餐厅时发生的事。

他当时在这里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甚至是最微小的细节全都记录在案……

凯勒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知道这绝不是简单的 群媒体和监视系统。凯勒很愤怒,他感觉自己被耍了。

德洛丽丝告诉他,这些资料来自硅谷一家大数据公司——英赛特。

这家公司通过收集并分析所有人的资料,进而控制和规划所有人的生活。

那么,这家公司凭什么收集别人的资料,并掌控别人的人生?是谁给他们的权力呢?

英赛特的宣传片中说:你的未来属于你,而我们最了解你。

他们宣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人生选择,只要你愿意把你的个人资料全都授权给他们。

于是,人们交出了自己的隐私权,交出了自由,去换取一个所谓“最好的未来”。

然而讽刺的是,当大数据帮你做了所有的选择,那你的生活还算是“你的生活”吗?

大数据将世界量化,我们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习惯偏好、行为决策也都被量化。

我们在手机上的搜索、购买、出行等记录被商家拿去分析,使商家对我们的行为了如指掌。

我们就像被圈养的动物,等待着大数据投喂符合我们口味的信息,这些信息甚至还会进一步诱导我们的行为。

大数据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吗?

说回剧情,他们俩来到了海边,德洛丽丝告诉凯勒:“这里将是你自杀的地方。”

而原因是凯勒患有抑郁症,加上母亲的病对他的打击,大数据系统由此预测,凯勒将会在十年以后自杀。

大数据掌握了凯勒的行动记录,推测出凯勒喜欢大海,还喜欢大半夜跑到海边思考人生。

根据这些信息,大数据系统连凯勒的自杀地点也推测出来了,可见这个系统真的很用心……

得知这样的结果后,凯勒又被扎心了。

但是,既然大数据已经预测出凯勒会自杀,那么不管他未来怎么样也都无所谓了,因为资本不会在一个没有未来的人身上投资。

所以,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那些比较好的工作机会也根本轮不到凯勒,他等于是被 会抛弃了。

现在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大数据到底能不能带给我们幸福呢?

我的答案是不能。因为我们是活生生的人,而大数据却只想将我们简化为一串串数据。

鉴于人是动态的、多样化的,大数据只能化繁为简,当它按照简单原则去分析复杂的人时,就注定会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

另外,我们在 交 络留下的信息也不一定全是真实的。比如你的女朋友跟你说:“我很好,你不用管我。”

这时她说的话不一定代表她真的很好,她有可能在一个人生闷气,正需要你去好好哄她呢……

马东曾说过,一个 会流行“佛系”文化,并不是因为这个 会真的很不思进取。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 会正处于拼搏进取的上升趋势,我们才需要这种文化作为出口,去发泄一下心中的压力。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口是心非,词不达意,而且容易情绪化,这导致大数据时常会误解我们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

由此得出结论,仅仅依靠一个人过去的行为记录,不一定能勾勒出这个人的全貌,和他未来潜在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比如,大数据如何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是有价值的?以及大数据系统究竟代表谁的利益?

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大数据系统由谁制造,那它就代表谁的利益。同样,谁能为大数据系统的制造者带去更多利润,那谁就更有价值。

人们以为大数据系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然而,它只会为了制造它的人的利益着想。

人们为了追求安逸,而交出了自由;为了获得便利,又交出了隐私。

自由有时让人很痛苦,因为过多的自由,意味着过多的选择,而选择越多人越迷茫,选不好还容易给自己带来损失。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大多数人并不真的想要自由,因为自由包含着责任,而大多数人害怕责任。

于是,人们把选择的权力,拱手让给大数据系统的设计者、数据分析师,以及它背后的资本商家。

要安逸?还是要自由?

我认为下面的寓言故事,准确的描述了我们对大数据的担忧:

从前,有一只被圈养的小鸡,农夫每天早晨都会提着小米和水来喂它。

小鸡每天衣食无忧,它认为围栏里的生活安心舒适,它预测自己未来的生活,也会继续这么安逸下去。

直到小鸡越长越大,越养越肥……又是一个早晨,农夫向它走来。

小鸡以为今天又和往常一样,只是这次农夫手中没有食物,而是握着一把刀……

《西部世界》中的未来人类,就好比是小鸡,用自由和隐私交换一时的安逸。

大数据公司利用人们交出的权力,逐渐成为新的统治阶级,他们掌握着你所有的信息,安排着你的未来,而你却对他们所知甚少。

当大数据公司判断凯勒没有价值,就会停止给他提供好的工作机会,若不是德洛丽丝告诉他,他只能一直蒙在鼓里。

以当前的剧情看,不管凯勒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大数据系统都已预先决定了他的命运。

我们一直认为,大数据帮助我们过滤不靠谱的选择,提供适合我们的方案,让我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做事更有效率。

然而,正是有了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才有了对它安全性的隐忧。我们害怕个人的自由被大数据制定的规则所支配。

哈耶克在他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的书中提到:

“只有 会是自由的时候, 会才能比个人更伟大。

换言之,只要 会受到控制,那么 会的发展就会受到控制它的那个人或集团的限制。

如果那个人或集团妄自尊大,不尊重他们控制的任何人和事物,而且也不知道在哪里及时止步,那么——

我们的视野及我们周遭的一切都将不断地萎缩,直至把我们的所思所想限制在我们的心智所及的范围内。”

由此可见,不论多么强大、多么有头脑的人或集团,都和其他普通人一样自私,都会有思想偏见。

这些的人和集团会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而去控制其他人。

在这种控制中, 会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单调化和机械化,进而造成 会矛盾的激化。

所以,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由你自己去决定,不论别的机构提供多么便利的服务,你都要随时保持谨慎。

放眼当下,我们的手机软件时不时会蹦出一些提示,比如那些需要你同意后才能继续使用软件的《隐私协议》。

一般情况下,为了尽快享受到便利的服务,我们不会去细看这些协议的内容,而是随便就勾选了同意。

由此可见,手机系统正在潜移默化的控制着我们的生活,也许,我们正在走向和《西部世界》相似的道路也说不定。

作为一只被圈养的小鸡,你是否还有勇气跳出围栏呢?

或者说,你还能够跳得出去吗?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15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