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车前往中国海拔第二高的卡拉苏口岸,我险些无法回国

前情回顾:

丝绸之路巡礼之塔吉克斯坦苦盏,你听说过吗?

这个还不到100年的城市,为何能成为中亚新贵?

想去往帕米尔高原第一城?先过了这600公里这关再说。

帕米尔高原第一城,如世外桃源般存在。

你听说过瓦罕走廊吗?我来到了它的起点。

深入瓦罕走廊,见证丝绸之路的荣光。

帕米尔高原上的传奇,M41是它的代 。


在海拔3600米的高原上,早起是极其痛苦的。

穆尔加布Murgab,塔吉克斯坦东部的一座“孤城”,由一座帕米尔哨所发展至今。

说实话,这里没什么可玩的。到达此地的游客,绝大部分是向北前往吉尔吉斯斯坦,极少部分人向东前往中国,我属于后者。

远眺穆尔加布

从房东大姐那儿拿了个馕后便匆匆上路,前往中塔两国货车的集散地,俗称“大车店”。虽然叫城市,但公交车是没有的。太阳还没完全升起,气温在零下十度左右,2公里的路走走停停,一路上无人,荒凉至极。

摸黑前行

典型的高原地貌

阳光馈赠的礼物

大车店牌子

这是一处供中塔两国司机停车休息的地方,包括停车场、餐厅和旅馆。还不到早7点钟,路的两侧就已停满了各种大型货车。几个当地司机正抽烟聊着天,我便上前与其攀谈,试图找到一位载我到口岸的司机,不过他们均表示不去口岸。

后来我才知道,此处聚集的车并不全是当天前往口岸,有一部分是前一天从中国方向回来,在此过夜休整。在去过餐厅和民宿后,依旧没有找到愿意搭我过去的司机,心态开始变得微妙起来。

停车场内的货车里大多数没人,但我还是进去寻找机会。突然听见一辆货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便迅速跑过去询问。司机是个年轻人,我说明来意后,立马让我上车,因为他马上就要出发去往口岸。

穆尔加布全貌

从穆市到口岸的距离为90公里,前三分之二是烂路,后三分之一为铺装路面,由中方帮助修建。作为中塔唯一的陆路通关口岸,塔方称之为Kulma,中方称之为卡拉苏。口岸修建在一个达坂上,海拔4365米,是中国海拔第二个高的陆路口岸,仅次于中巴红其拉甫口岸。

这是我头一次乘坐重型卡车,果然是坐的高看的远,这种新鲜感很棒。

颠的要死

通过手机翻译软件,我用俄语单词来询问这片区域的生态情况。他说这里有狼,随即从车内递给我一个东西,竟是一颗帕米尔狼的牙齿,并表示送给我当礼物。

意义非凡

由于路况实在太差,车速最快只能到达30迈,还要不时躲避路上的碎石和大坑。坐在车内晒着太阳,享受着帕米尔高原马杀鸡,也是难得的体验。

超车后尘土飞扬

沿着穆尔加布河一路向东,景色虽然单调,但又不乏一种荒凉之美。

车行至一半后,路况逐渐变好,我们的车也开始进入最后的爬升极阶段,不一会儿海拔就到了4000米,两侧也开始出现一些建筑。

距Kulma口岸还有10公里时,两侧的山上还是出现积雪。

突然,路的尽头处出现一片雪山,那是昆仑山脉的慕士塔格峰在向我们招手。

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口岸,此时排队等候过关的货车不下二十辆。与司机道别后,我步行走向口岸,第一关,是行李检查。

早就听闻塔方海关的一些“事迹”,心里还是有准备的。一位军官要求我打开背包,将所有物品倒出,由另一位士兵检查。我身上并没有什么贵重物品,憔悴面容加上脏脏的衣服,看着的确不像有钱的样子。两位摆弄了一番后,应该是看我实在没什么搞头,便放我出去。第二关,是护照登记。

这位官员倒挺客气,得知我的行程后,便做好登记放我出去。第三关,才是办理出境手续。

出境大厅是一所白色小房子,由一名士兵把守,出境人员轮流进入,不得提前。除了我,其余都是司机,办理效率很慢,等了半天才轮到我。

在窗口递进护照,正想着今晚吃什么的我,被一位军爷告知,我无法出境,理由是 络故障。纳尼?这不是在逗我玩嘛。

被值班士兵从小房子轰出的我,只得返回之前登记的屋子取暖。这位官员倒是不讨厌我,而且是不避讳我,眼瞅着他将司机交的钱中,拿出一半揣进自己兜里,整个过程那叫一个自然大方!

这时,一辆中国越野车的到来让我眼前一亮。这是一对自驾游的中国夫妻,在办好车辆手续后,同样无法出境。更为糟糕的是,之前能够正常办理出境的司机们也开始相继滞留,个个焦躁不安。

车左边就是小房子

海拔4365米的Kulma山口,即便是在阳光下,刺骨的寒风仍然可以轻松的穿透羽绒服,头开始有些胀痛,这是典型的轻度高反。幸好大哥大姐的泡面和热水拯救了我,症状有所缓解。

是 络真坏了,还是想讹钱?我不禁产生了怀疑。大哥认识个杜尚别的官员,向其电话求助,他在与口岸的官员沟通后告诉我们,这几天山上的 络确实不太好,断断续续,我们只能继续等待。

只是盖个出境章的事儿,怎么就这么难呢,我不断的和一位军官墨迹着。他表示,出境要做指纹验证,与入境时的指纹进行比对,以便核实游客身份,比对的过程需要使用 络,这下终于搞清楚了。

络彻底趴窝后,这帮官员倒是毫不在乎,开始杀羊准备晚餐,忙的不亦乐乎。司机们回到各自的车里避寒,而我只能东瞅瞅西看看,打着游击。

在旁边的一栋楼里,我遇见了两个老外,分别来自意大利的老头A和法国小伙B。他俩是一路骑行过来,按计划是去中国,却被拒绝入境,具体原因不得而知。由于已经出境塔国,签证失效,于是被困于此。这一幕跟我在阿塞拜疆时遇到的情况一模一样,好在当时阿国警察放我入境,可他们就没那么幸运了。B说他俩已在口岸呆了三天,说需要重新办签证,办签证需要 络,可 络又不好,只能无休止的等待。

附近的一栋“鬼楼”成了A和B晚上睡觉的地方,A开着玩笑说,楼里除了老鼠什么都没有。别忘了,他们是骑行者,最起码还有帐篷睡袋,我可什么都没有,在零下20多度的高原,是会出人命的。

更致命的是,口岸周末关闭。今天是周五,如果无法通过,只能等到下周一。所有没办理入境手续的货车,只能在此等待,也就不存在任何车返回穆尔加布,形势岌岌可危。

转眼间已是北京时间晚6点,从中方过来的货车堆满了整个通道, 络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五星红旗在对面迎风飘扬,可就是过不去,这种绝望你能感受到吗?

这时,一位年长的军官向我挥手,我连忙跑进小房子,又进入他的办公室。“ 络暂时可用,快录入指纹验证”,他急切的说道。只用了2分钟,我办好了出境手续,可为了这2分钟,我足足等待了6个小时。

大哥大姐办好后,我们一同穿过100米长的缓冲区,来到卡拉苏前哨。三个移民局警察看到我们几个有些惊讶,便问我们是不是中国人。我们当即表明身份,在请示上级领导后,才批准我们进入。

在前哨处,我们接受了严格的行李检查。由于大哥是自驾车行李较多,耗费了不少时间。我的行李很少,检查完毕后便与这些警察和士兵聊天。

就在一周前,山口下起了鹅毛大雪,清理两天才恢复通车。这里气候之恶劣,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一位年轻的边防士兵告诉我,常年在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对身体的损伤很大,但他一点都不后悔,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位警察同志跟我开着玩笑说,我们再晚来一会儿,他们就要下班了,不过倒也不用担心,中方口岸处有摄像头,肯定会看到我们,保证能接我们回家。

在前哨检查完行李,我们跟着警察的车一起下山,14公里后的卡拉苏口岸边检大楼,才是正式的入境口岸。

整个口岸只有我们三人入境,堪比VIP待遇,很快就办好了入境手续。至此,正式结束塔吉克斯坦的行程,平安回国。

激动

走出卡拉苏口岸大楼,站在喀喇昆仑公路上,我给自己拍了一张照片,以此纪念这段终身难忘的旅行。

全篇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1月16日
下一篇 2020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