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改进管理-谭长春专访东华厚盾董事长陈龙章

导语:

上市公司东华软件副总裁陈龙章先生负责管理软件板块,东华厚盾公司作为东华软件专门开发管理软件的子公司,是国内较早专注、专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领域的方案提供商。东华厚盾陈龙章董事长对企业管理、管理软件服务、开发创新等等的理解与实践,为中国管理软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谭长春:

按字面理解,企业管理应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对其所辖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所以,一些企业主可能更相信让自己的管理团队去直接进行管理。软件,为什么能改进管理呢?

陈龙章:

首先,当下的管理软件,其实不只是一套代码构成的在电脑上安装运行的电脑应用,而是在中西方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很多企业经营管理思想、知识与成功经验的载体。这些,都是企业管理发展史上宝贵的资产,能够适应性的复制、移植到更多的企业管理当中,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效果,取得好的效益与成长,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再一个,从企业本身来讲,企业也需要一些数据、决策支持信息进行正确决策,而这些也是可以通过管理软件的运行做到的。

现在大家提得比较多的数字化升级,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些工作过程可通过管理软件量化成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再通过软件进行整合、加工、处理,形成决策信息。这些都比靠拍脑门或者凭据经验、惯性进行决策更加精准。

谭长春:

在您主要服务的行业中,管理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可改进的空间在哪里?

陈龙章:

我们现在主要服务于城投公司、工程公司等以及煤矿、钢铁等行业。

在我们给企业提供的管理软件与服务工作过程中,首先主要解决的是战略与预算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方向与目标。

关于方向,通过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等一些管理模型,结合管理软件,落实贯彻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当中来。

关于目标,则通过基于业务的预算确定下来。企业的目标制定如果与预算相结合,则目标制定更具实际,预算更可落地,也更有利于监督与过程优化。

第二个是企业内控方面的内容,即关于资金管理,如合规、内审等等。

我们的管理软件与服务,侧重于“大脑”而非“手脚”,即基于业务去对资金筹措,筹划,是在资金怎么用上下功夫,而不只是进行资金调度等。比如一些大型的公司里,资产负债率一般都较高,这需要进行非常精密的资金管理。我们软件的资金筹措功能,能使企业尽可能避免出现资金断裂等风险。

另外,像一些工程公司、项目型公司,近年不断推行阿米巴或内部市场化等运行模式,其核心其实就在于核算。我们通过提供“三算”实现“三赢”。比如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要决策一个项目能不能做,首先可以通过成本测算进行盈亏预测,然后在项目启动时就做预算控制,最终在项目做完时,我们还需要做核算,通过这“三算”,实现这类运行模式的有效实施,使项目方、企业、员工实现三赢。

至于改进空间,则主要是基础数据到最终的管理价值这之间如何实现。也就是说,数据是有了,后续的工作就是对数据进行价值挖掘。如将决策模型、预测模型应用到管理上,对项目获取进行成功预测,以及对项目结果进行长期有效预测。

这方面的改进空间还是很大的,并且会越来越大,因为数据是一天一天在增加。数据如果获取了却不应用,将是极大的浪费,在这方面,我们与企业还要共同养成数据决策的意识与习惯。

谭长春:

有的人说以前通过软件改进管理的主要方向是基于流程,现在有人说通过软件改进管理主要基于人,您怎么看?

陈龙章:

管理软件原来有一个倾向或现实情况,即多是应用于企业运营规范与工作管控上。随着 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软件改进管理的工作也在不断优化。

近几年移动互联的发展,倒逼着企业管理发生一些升级。如现在就有基于人、基于事件进行的管理软件的应用,为什么呢?因为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了,所以现在的管理软件还必须是在进行平台式服务的,还要是赋能的。

针对这种变化与升级,管理软件的开发人员的开发方向也已从技术层面升级到了产品层面。从企业管理更本质层次的需求、从真正解决企业问题去开发软件产品。

谭长春:

如何抹平大家常说的软件应用与具体业务之间的鸿沟?

陈龙章:

可能在其它软件与企业具体业务服务之间存在这个问题,我们的管理软件在具体应用中此类鸿沟相对较少。因为战略、预算、资金等跟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较大,但管理模型还是发展较成熟,且也需要在具体业务之前进行充分沟通,以及具体业务发生时也有严密制度与监管匹配。

当然,软件从西方的引进到在中国的发展,以前是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这一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企业发展史不如西方长,从而没有那么规范,软件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规范管理,这也就存在二者需要不断磨合的情况。

不过,软件始终是为企业服务的,软件应用无条件地更满足业务应用。我们作为行业中人,不断精进与改良,责无旁贷。

谭长春:

移动互联以后,如果说管理就是沟通的话,那么管理也变了,因为沟通的方式也有所改变,你们怎么调整产品研发?

陈龙章:

应该说移动互联后,即使管理可能改变了,但管理软件为企业服务、给企业提供价值的本质还是没变。移动互联,使人们的日常信息终端增加了手机屏、PAD屏等,但我们应该也能预测到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进入无屏时代,即到处都是信息端。所以,我们还是在基于分析与洞察到企业内在需求,提供相匹配的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里,不是去强调最时髦的技术,而是开发最适合的软件应用。

当然,移动互联时代,可能在企业软件应用中,还会产生让更多的员工甚至延展到客户也去使用软件的情况,这方面我们也是同样开发适应性产品。

谭长春:

有人说以前的软件跟公司的CTO沟通就可以,现在却需要跟业务部门以及决策层做全面沟通,软件公司给企业做软件服务有什么变化?

陈龙章:

企业上软件系统,我们为企业服务,顶层设计必须先行。在做顶层设计时,业务部门的人员就应该要参与。后续业务部门人员应用软件过程中,我们也要尽量多得到业务部门的反馈。

做软件开发,需要做好两个定位。一个是产品的定位,要精准满足需求,还不只能技术唯上,就像华为任正非所说的要“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产品。二是服务的定位,要匹配上产品,还要匹配上市场、经济环境以及企业不断的需求变化。

谭长春:

企业购买各种软件服务,但各软件之间的数据以及应用却多是割裂的,这就造成成本更高、效率更低,或者管理难度更大,这方面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陈龙章:

我们作为企业服务方,时刻不要忘记初心,不是来给企业推销软件产品,不是让企业的上软件,而是去通过先进软件工具的使用,让他们能改善管理。

所以,一方面,我们洞察企业需求,开发相对应的软件系统并提供相匹配的服务;另一方面,尽量实现从顶层思考与设计下的数据、软件等的一致性。

现实中,可能企业不同职能板块在使用不同厂家的软件系统,这可能从最高决策层来讲,是存在这个问题,不同职能的决策可能需要分析不同系统中的数据。但从现实来看,每个软件厂家也有自己在某个方面的软件开发优势而不一定是所有的都是第一,所以也难以在各种职能管理软件上提供自己的最优产品,所以,仅使用一家的服务,可能也存在服务非最优的问题。这方面也需要企业多方多角度进行判断,进行决策,选取供应商合作。

谭长春:

您认为中国的管理改进,跟国际相比我们有什么样的优势与不足?

陈龙章:

个人认为,中国企业近些年的创新意识得到勃发。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企业家学习蔚然成风,在各方学习与知识的消化下,他们还有着强大的进取精神,从而进行着不断的创新。中国企业的管理改进,与西方相比,更多是靠企业家敢于探索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出来的。

在移动互联时代,中西方企业发展的起跑线更为相近,中国企业家的管理靠自身摸索发展更为主动。由于移动互联的开放性,他们学习的机会也更多了,交流也更方便了,自己产生的创想也更多了,现在企业管理创新非常活跃,管理改进也就更大胆与积极了。

现在,在中国本土,企业已兴起数字化升级的热潮,相信管理改进方面已经与西方相比,毫不逊色。并且基于数字进行的管理改进,还有可能走在西方的前面,这也促进我们管理软件业的知识更新、技术变革与产品优化。我感觉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

我们为给企业提供更好服务,也成立了自己的企业管理研究院,通过管理研究先行,为企业管理改进少走弯路提供支持。

谭长春:

东华软件的产品主要优势是什么?未来方向是什么?

陈龙章:

上面提到不少东华厚盾创新方面的内容,在产品方面,我们从未停止创新,并已推出产品服务的自有逻辑体系。这个产品服务逻辑体系由几个词的拼音首字母构成BMAI,再将其拼起来,就是“把脉”。

B就是预算,这有点像“ 脉”,预防得病之前先 脉。B是预算即战略与目标。

M是测量,目标变成实际之前,商机测量与可行性等,我们提供像“数字传感器“一样的功能,使企业过程管理更有工具来控制。

A是分析算出预计,跟原来B相比较,发现问题。

I是推荐措施,使经营管理得到改善,实现甚至超越预期目标。

最终,一个BMAI实施完毕,又回到B,形成闭环。公司产品将来都基于这个逻辑进行开发与服务。您可能要问,Do(做)为什么没写进来?这是因为软件无论如何强大,我们的产品服务如何精细,但企业经营管理还是要企业去做。我们和企业就是0和1的关系,企业是1,也只有企业这个1,后面我们提供的工具与服务,才能有所依附与实施,才会有更多的“0”,使企业的管理改进与提升成果倍增。

感悟及启示:

1. 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传统软件可能相对是反映的科学管理更多,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让管理的艺术也能更多融汇进来呢?

2. 企业经营管理的条件、因素等变化越来越快,如何让管理软件有效又更具敏捷性?

3. 当下的管理软件,如何与未来数字化时代更有效结合?

……

软件改进管理,管理软件还会更多、更快、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助推企业成长。可是管理本身也在进步,管理的要求又反过来促进软件行业提个的产品与服务升级。企业对管理的要求,信息技术的进步与跃升式变化,让管理软件业有了双重压力。压力也是动力,这也其实给了管理软件业双重的发展契机。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抢夺时代带来的发展红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