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潘题记:
人们的目光常常流连于过去,自认为过去的总是美好的,自以为过户的都是辉煌的,自我醉了,陶醉在回忆中,想当年……
以致漠视现实。
项羽如此,自以为已取得别人永远无法超越的成功,沉溺在过去辉煌的战绩之中,最后却被刘邦逼得自刎乌江;拿破仑亦是如此,也是因为沉溺于自己曾经的荣耀,不知顺时而变,最后被反法联盟俘获。
总是活在过去的阳光下,不仅没有突破,反而会贻害无穷。人们要关注现在,不仅是要告别过去的辉煌,也要告别过去的低谷。
做二手车也是如此。
我总是不经意间听到:
“我9几年就开始做二手车了,一台桑塔纳都可以赚2万……”
“想当年我做二手车的时候,挨个挨个的发小名片,为收一台车都跑遍整个城区……”
“10年前的二手车毛利还是客观的,现在越来越难做了……”
“我做二手车的时候,他还是个毛孩子,他跟我没法比……”
“当年那个家伙就是个跑手续的,别看他现在展厅开的那么大,见到我还是要叫大哥……”
……
那些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艰辛,总是印记在每一个有过“故事”的二手车人心中,每每谈起,心中总是充满着的大大的满足感。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但过去的早已经过去,过去的所有,仅仅是在茶余饭后多了一份谈资,仅仅是在酒桌上多了一份吹牛的底气罢了……
人生如梦,白云苍狗。 事物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过去的都已过去,未来的的也终将会来临,最重要的自然是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最终才能赢在未来。
中国二手车自媒体联盟成员
写这篇文章之前,本来是想把二手车商的过去、现在、未来全面的写下!但是写着却发现,二手车商的过去,用一句话总结就是:那个时代是“劣币驱逐良币”!
但是二手车商的过去也充满了很多创业励志的故事,过去的已经过去,笔者不再描述,因为只有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才能赢在未来。
现状阶段:2010年-2016年
一、二手车商经营方向现状
1、少许人较清晰,多数人很迷茫
对于经营方向,目前国内大多数车商在维持现状,一是因为改变带来的风险很大,而且也没看到有改变得明显不错的同行,可能算是不愿做出头鸟,其次是不知道该怎么改!
这几年由于二手车行业得到大量关注,众多新模式也在教育着二手车商群体,后市场转型、增值业务、品牌化、多样化……,对于车商来说,对这些理念的接受速度,没有那么快!
所以更多的车商还是在做好当下,迷茫未来!说简单点,是在观望!
2、慢慢的认清一些事
首先是认清了电商颠覆不掉实体!
13年开始,大量的二手车电商涌入,再加上C2C大量广告宣传“没有中间商挣差价”,电商宣称要颠覆实体!
其实在这一阶段,还是有大量的车商开始担忧起来,从实际的业务上来看,电商还是侵蚀了实体的份额,最明显的就是买车线索流量!
但是由于这一阶段,电商并没有很强的线下消化能力,所以线索最终还是回到了线下成交,只是中途被截取了线索服务费用!
但话外之意,电商有了线下消化能力,线索还能不能回来,这很难说了!
总结:电商的确不能颠覆实体,电商的到来,是让车商走的更快,把自己雕塑的更好!做的更完善!
所以,电商颠覆不掉实体,并不是说车商你就安全了,因为那些默守成规的车商群体,还是比较危险的!
认清了客户为王
在2010年之前,豪无疑问就是车源为王,有车就不愁没客户,也不愁挣不到钱,放个几个月都不会掉价!但随着电商抢夺客户严重,车商们的关注点也开始慢慢往客户上转移(当然,客户永远都很重要),开始重视客户跟踪、老客户开发!
所以随之电商SaaS软件CRM也慢慢开始成为车商日常业务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客户的确为王,但车源为王时代并没有完全过去
这一阶段,往往是车商客户有了,但是车源却不足,合适的车型难找,因为客户个性化越来越强,所以随之很多企业提供了车辆定制功能,定金找车服务!
同时由于高端车型本身就有跨区域的性质,所以对于信息平台的依赖,也逐渐加强,包括车源及库存管理工具ERP也逐渐赢得车商的关注!
3、知道要转型,但更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然而在2010年左右,由于行业暴利的存在,大量的黄牛、夫妻店,慢慢发达起来,开始向企业化经营转型,然而在二手车商群体中,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于企业化经营的认知,再加上本身的学习能力问题,慢慢的导致了管理问题的出现,因此车商之间差距也逐渐加大!
只是很多车商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差不多!
但那只是展厅规模差不多而已,内在实质,差了很多!
二、二手车商大环境
1、疯狂开店
12年到16年期间,大量的独立品牌店出现,小车商开始扩大规模,大车商开始开分店,跨行业人员涌入,弯道超车的很多!
独立品牌二手车商数量的增加,用疯狂来形象,一点不为过,与这几年电商融资和烧钱的疯狂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但是,正由于开店的疯狂,也逐渐导致了车源、经营问题的突显!
2、车源不足问题,日益突显
虽然新车每年的销量和保有量,都在增加,但是每年流入二手车市场的车源增长速度,远低于二手车商群体增长的消耗数量,所以,车源不足问题,好车源不足,成了大 量车商的头疼事!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做的好的车商,收购部要布局全国的原因,很多车商收购师,几乎是整天泡在外面收车!
3、经营管理跟不上节奏
随着疯狂的开店、规模的扩大,人员的增加,管理问题随之而来,然而对于大多数车商来说,为什么会觉得挣钱越来越难,其本质在于管理运营成本的成倍增加,展厅规模成本与运营管理成本都成倍增加,但是经营效率并没有成比例增加,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原来一年投个100万挣50万,而现在投500万,只挣了100万的原因!
对于增长规模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的车商,还仅是出现挣钱比例减少的问题,而对于部分车商来说,由于太过于冒进,超出了团队本身的承受范围,随之到来的就是倒闭或裁人!
4、库存风险增大
用车商原话来形容就是,2012年之前,再准确点说是2010年之前:“只要你有车源,躺在那都能挣钱,傻子都能挣!”
因为车放展厅几个月价格都不会有多大变动,所以基本不会亏本,只不过是少挣点出手即可!
而现在的车源,一周一个价的那是常态,夸张点说,一天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价格变动!
其次车源周 转也呈现两极分化状态,卖的好的,收购回来的途中就被定掉了,不好卖的,放公司按年算的库存周期都有!当然了,这是对库存周期不敏感的老板出现库存周期按年算的车辆!
周转周期敏感的老板,都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未销售出去的车辆进行降价、批发!
而正由于车价变动周期变小,周转慢的车辆数量增加,车辆资金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对收购的要求、销售能力的要求都随之加强!
评估企业的综合实力不再是规模、库存量!而是周转效率!
没记错的话,二手车商圈里,单台车辆亏本记录是百万以上!
5、不缺贷款,却越来越不敢贷
我这里说的贷款是信用贷款或者是库存贷款!
这几年车贷公司发展速度加快,其实主要原因还是二手车商群体的疯狂开店、扩大规模氛围有关,因为二手车这行,开个店可不是几十万能搞定的,中等规模的没个千万级别,用行话来说,连这个圈子都混不进来!
然而二手车商群体,爱面子的很多,也更爱对比,所以别人开了个大店,自己也不甘落后,咬咬牙也得跟上呀,借朋友钱,面子上过不去,所兴就拿车贷公司的吧!
从目前行业里倒下的几个案例中可以发现,基本都是由于企业贷款比例太大,简单的说就是冒进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加上周转效率未能跟上,导致资金链断裂,随之而来的就是破产结算!
所以,这也是很多车商,在有大量车贷公司提供贷款的情况下,而不敢贷的原因!
6、已慢慢习惯行业政策
这几年,各地区的限迁、限牌、居住证问题,把车商搞的够呛,虽然16年初总理放话要取消各区域二手车限迁问题,可这都一年过去了,但是最终能落实的城市,屈指可数!而车商们也开始慢慢的习惯(无奈)这种动不动来个政策的环境!
总结来说就是:开放政策喊的很凶!但实际没什么鸟用!
7、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挣钱的,越来越挣,亏钱的越来越亏!
互联 行业的赢家通吃,在实体行业,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这个现象趋势还是有的,所以对于经营较好的车商,在同样的资源情况下,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所以生意也比较好!而部分群体,应该也属于迷茫群体吧,生意越来越差!
那么,这种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后,除了部分倒闭以外,会出现什么形势,将在下期二手车商的未来里提及!
8、抱团、联盟、连孆
抱团取暖:最初阶段,车商为了抵抗电商,想到了抱团取暖,一致对外!所以每次行业大会时,以及车商群体里宣传电商负面的新闻时,几乎都是空前的一致。
结为联盟:但是一直这种口头上的合作,并不能完全解决很多实质性的问题,比如纠纷呀、车源保障呀!
所以为了更深入的加强合作,车商群体开始慢慢细分,按价位、按车型、按区域开始形成圈子,同时也慢慢的形成了联盟,例如:众实名车联盟、楚车联盟
连姻品牌:除了联盟以外,最近一年更加深入的合作形式大量涌显,那就是连锁前身了——品牌连锁,前期由于每家都是独立品牌店,所以就出现了像九域车联、卡乃驰、家有好车这样的独立品牌店统一品牌的情况。
当然,对于这种模式,目前也是刚起步不久,所以不做过多的评价!
三、 二手车商的“背后”
1、早已开撕
车商与电商撕
所谓早已开撕,其实车商群体与电商之间的开撕早被行业内知晓,从车商抵制优信付一半不留车商电话,到抵制58同城里虚假信息,到电商人员到车商展厅拍车照片被赶出来,再到更为严重的包头二手车市场与优信的冲突,这都是体现了车商与电商的开撕!
当然,电 商也不示弱,大量的广告轰炸、流量费用涨价、抢夺车商客户资源、同时宣称干掉中间商,都表示着电商向实体的开战!
车商之间撕
然而实际上,车商与车商之间的开撕也很严重!只不过车商之间不愿意大量宣传而已,但是圈子里,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由于车源的不足、再加上互联 到来,让车源信息更加透明,基本上好的车源一出来,有意向的车商都会知晓这个车源!
当然,好车源谁都想要,所以车商之间暗地抬价,半路杀出抢车源、降价抢客户那都是常有的事!
所以也就少不了车商之间形成小派,互相之间开撕也再所难免!
2、有些看似不挣钱,实则很挣钱;有些看似很挣钱,实则在硬撑!
这一点不做过多的描述,因为大量的车商因为经营管理问题,只是表面看着很挣钱,但是由于经营管理成本太高,一年下来,基本是不挣什么钱,甚至有些都是在硬撑着!
而有些车商,看似不大,但一年挣个千万级别的,大有人在!
这现象也是行业常态,所以也有大家公认的最高效挣钱规模-中等规模(大概在30-50台左右)!但为什么还是有大量车商扩大规模,这除了为了提升品牌以外,还跟人性有关!
个人认为从2017年开始,除了规模冲上去的大车商站稳以外,会有大批的车商会再次回归到当初中等规模!因为有些虽然没能撑住 ,但是倒闭那到是还不至于,因为必竟前几年是挣了钱了!
3、圈子门槛逐渐提高
前面提及过,车商慢慢的开始按经营规模、经营品类、区域,慢慢形成圈子,而这些圈子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基本都是那么些人,想要进入这个圈子,相对于前几年难度加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跨行业的人员,进入二手车行业,很难混下去的原因,因为车商群体本质上有着排外的心理和氛围!
所以对于跨行业的人,甚至是集团性质的二手车部门,想要混的好,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得混进这个圈子!
而我说的混进,不是说认识,当然车商都很客气的,情商高,与你聊聊天是可以的!
本质是,做生意要带你玩,这才代表你混进去了!
其实我认为,这种现象,也是车商群体间的自我保护意识,很正常,每个行业都这样!
凭什么让你一个新来的挣大家的钱!
4、信息闭塞
第3点中提到,由于车商形成了圈子,门槛也逐渐增加,因此敢导致了很多信息只有圈子里的人知道,例如车辆估价!
对于估价来说,车商更多的是靠经验和以往数据,但是圈子外的同行,很难知道市场行情,因为没卖过,所以遇到了也不敢收,只能是推荐给圈子内的人收!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新入行的人,都要借助一些估值工具来参考估值,而圈子里的人,基本是在群里一吼,价格就出来了!
其次还有就是车源的闭塞,有些圈子里不消化的车源,未能被充分的利用起来!
5、花天酒地有点多
车商群体之间的接待规格,那是没得说的!必须的高逼格!
基本都是分三场,晚上吃饭,完后KTV来第二场,再然后,你懂的!
其实好客本是好事,但是无形中,提高了行业的接待规格,如果该圈子的车商不按这规格来了,好像是在破坏了规距!
但是车商自己都很明白,每年的招待费用小则大几十万,多则几百万!随着行业挣钱越来越难,这些看似不高的费用,对部分车商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笔费用,所以这也是在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运营成本!
吃吃喝喝,很正常,但是适度最重要!
否则喝坏了身体,还多花了钱!
老板,你家去年的招待费用是多少?有算过吗?
这么精明的生意人,这个你不算算?
6、未来早已来、危机也已来
记得在14年,很多大车商开业的主题词就是未来已来!的确,从2010年开始,二手车商的未来早已开始!
但是2017年后,我相信,危机将会成为后面几年的主题之一!
用几句话总结下这几年车商的主要现状!
少许人较清晰、多数人很迷茫!
有人车不够卖,有人车却卖不掉!
表面很丰满、实际很骨感!
混圈子很重要!
看似不挣钱,实则很挣钱,看似很挣钱,实则不挣钱!
钱,还是挣的,只是挣的比例减少了!
未来早已来,危机也已来!
个人微信 :panpan1020521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