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长安十二时辰》带火了水晶柿子,一时间,各电商平台售卖同款的店铺纷纷上架,且销量火爆。但真正的水晶柿子,还挂在陕西临潼的枝头。近年来,脱胎于影视剧的流量爆款不少,可当流量的浪潮退去,在真假难辨、维权监管不易的夹击中,只能是鱼目混珠,珍珠蒙尘。
正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而消费市场里,没有盲目跟风就没有以次充好。法国学者鲍德里亚就指出,现代 会人们的消费已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符 化的意义消费。换句话说,电视剧观众抢购的不仅仅是水晶柿子的食用价值,也是体验剧中时代的人文衣食,追求一种感觉与意境。在步履不停的潮流追逐中,水晶柿子是获得圈子认同的 交货币,甚至是炫耀资本。
再者,消费者对产品本身难花精力去了解,缺少辨别假货的火眼金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在想象中充分发酵的美妙滋味遇上假柿子,自然无法满足味蕾需求。一个差评就能凭借 交媒体病毒式传播,或许很快,没吃过假货的人们也在议论吐槽,躺枪的却是真货。在跟风消费的浪潮里,电视剧制播方和假货投机商成了最大赢家。
侵权对应维权,可真水晶柿子难就难在从前是个冷门,从图案到商标均未注册,无法证明其商标具有法律效力,亦无法维护产权。因此面对同行电商肆意盗图售假,正主有理无凭,有苦难言。当跟风抢购的热潮褪去,姗姗来迟的真水晶柿子只好顶着假柿子的滋味品相接受世人品头论足。钱财已被投机者敛去,真正的好产品无人问津,如此劣币驱逐良币,很难不令人惋惜。
相关部门需要尽快制定行之有效的判定标准和监管措施,消费者擦亮眼睛回归理性,身处劣势的正品商家强化维权意识,切勿让鱼目充数,珍珠蒙尘。如此下去,只怕是流水的爆款,铁打的假货,受害的始终是好产品和消费者。
□张雨晨(郑州大学2016级学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