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洗稿”现象由来已久,并非移动互联 时代才有。然而毋庸讳言的是,流量平台和自媒体的勃兴,确乎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洗稿”的不正之风。
毋庸讳言,自媒体的内容生产,天然有着流量焦虑、速度焦虑。为了“流量”,便日常蹭热点,什么话题热就写什么。但是,个体内容运营者毕竟知识面有限,在“什么都要写”的压力之下,也就只有抄袭“化用”了;而为了尽快成稿推送,“拿来主义”东拼西凑,更是成了一个便捷手段……所有这一切需求,“洗稿”软件都可以快速实现。这种毫无节操的“神器”,严重恶化了内容生产生态。
如果说自媒体做内容赚的是辛苦钱,那么“洗稿党”基本就是在捡钱、抢钱。“洗稿”软件作为一个技术产品,客观上已成为不正当竞争的同谋,成为了侵犯版权的作案工具。若不对此加以清理,那么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强烈的不良示范,直至劣币驱逐良币,全行业一起比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技术层面的攻防,始终是治乱的直接手段。面对越来越聪明的洗稿软件,流量平台理应拿出更有效的应对方案,比如说语义穿透的查重判定,更有针对性的拦截、标识等等。
而从根源上说,洗稿软件的大行其道,不过是呼应着大路货口水文的流行畅销。就此而言,审美能力的重建,也许才更为关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 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料微信关注:ihxdsb, 料QQ:338640571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