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乡返城是当下中国的温情大片

王传涛中国 时事评论员

春节假期已过,很多人从家乡踏上返程的路,晒离家依依惜别的内容也走红 络,有的晒自己父母给车后备箱里塞满东西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和祝福,有的晒家乡的美景表达对家乡的留恋,有的晒火车站或车票抒发离家的不舍,短视频也成了晒离家情绪的新途径。

春运,作为当下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运动,充满着悲欢离合。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都会因为团聚与分别出现许多心动的故事。为了回家,许多人驱车万里,许多人用刷票软件抢票;为了工作,许多人又在大年初六千里迢迢赶往大城市,无论再堵再累,也要往大城市里赶。困在三亚的人,还要花上万元代价回到他们的工作岗位。

在城乡二元体制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面前,为了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了城市,或者通过读大学实现在城市里的就业,或者到大城市里打工以养家糊口,总的来说,无论个人在城市里的成就是大是小,在春节,都需要回到老家去过年,要见到父母,也要为在老家里的老人、亲戚送上新春祝福。这样的 会现实,造就了春运,造就了春节前的团聚,更造就了春节后的离别。

年前的春运,充满着兴奋和期盼;年后的春运,充满着离别与温情。年前,年轻人回老家总想把在大城市里能够买到的地方特产和高档电子产品带回老家,表达一份对老人的爱心和关心;年后,父母总想把家里的各种饭品让年轻人带回城市,生怕子女们在路上或回到城市里挨饿。

前者是为了团聚,后者是为了离别。虽然都是春运,但节前节后两种完全不同的场景与心境,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这两种不同的画面,已经成为新时代春节里的不同仪式。毫无疑问,离乡返城已经成为了这几天华夏大地的温情大片。这部温情大片,拥有数以亿计的男女主角,也拥有不计其数的温情故事。

母亲的关心,或许是多余的,但母亲的关心又是离别时不可缺少的因子。它虽然质朴,但却是春节的构成要素。正如硬币的两面,一面写着团聚时的兴奋、聚餐时的美食,另一面写着离别时的伤感、分别时的惆怅。母亲们可是并不了解,“过年期间没有卖饭的”的传统,在商业 会里早已被颠覆。“春节不打烊”、“24小时营业”的超市、饭馆,已是司空见惯。但是,母亲就是母亲,她总是那样的温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1月19日
下一篇 2018年1月1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