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善育”是深圳教育先行示范的生动实践

深圳市从2012年起实施“儿童健康成长计划”,对符合条件的3-6岁在园儿童提供“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每个在园儿童最多可以领3次儿童补贴。这一笔笔真金白银,是深圳派发给孩子们一份实实在在的“开学礼物”,体现深圳对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怀,传递出浓浓的民生情怀。而且,非深户籍儿童也可享有补贴,由此更为凸显这项公共福利的普惠性。

学前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所走的每一步紧紧牵动着家长的心。对于深圳这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而言,办好学前教育,既是顺应民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民生诉求,也是建设与城市定位相匹配的教育强市的必要之举。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 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指出,“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支持深圳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高标准办好学前教育”。这意味深圳必须拿出更大的改革魄力和智慧,多措并举打造更优质学前教育体系。深圳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补贴力度,为适龄在园儿童发放成长补贴,无疑是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实践。

将成长补贴举措纳入城市整体的发展视野当中,能够有着不一样的观察。深圳持续提供“在园儿童健康成长补贴”,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钱,而在于释放出一种强烈信 :努力为孩子们幸福快乐、健康成长创造更好条件。作为率先在国内提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城市,深圳对儿童群体向来关爱有加。这份“关爱”既体现在儿童安全健康成长环境的“硬件”保障上,比如拿出政策“干货”,投入“真金白银”,加大儿童教育、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等;也体现在儿童快乐全面发展的“软件”追求上,比如时常从儿童的视角看城市,倾听儿童的声音,尊重儿童的想法,等等。只有如此,才能竭力激发和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将孩子培养成为深圳卓越的建设者和改革开放的接班人。从这个层面审视,创造更适宜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城市环境,事关孩子的权益,事关城市的发展,事关深圳的未来。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