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孕育新的希望 芯片荒将重塑半导体行业格局

自2020年开始的芯片荒,席卷了各行各业,大到汽车整车小到蓝牙耳机,无一不因为芯片短缺而频频缺货断货。再加上比特币为首的虚拟货币行情火爆,带动不少矿工、黄牛抢购显卡、硬盘等,导致市场价格飞涨,普通消费者根本买不到原价产品。

此次芯片危机中,各汽车制造商受影响最为巨大,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所有汽车制造商的工厂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停工。然后是手机、路由器、PC等电子产品,不仅新发布的产品纷纷缺货,就连上一代的产品都因为产能紧缺还成了抢手货,渠道商纷纷加价销售。最后则是家电、物联 、安防等产品,随着近年来智能化的提高,对图像处理、无线传输等相关芯片有着很大需求。

其实,世界半导体产业在追赶摩尔定律的将近半个世纪中,发生周期性的产能紧张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大多通过代工厂提前布局和规划能有所缓解。但这一次,从上游到下游的每一个交付环节都被迫延长,从而加剧了整个行业的缺货状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斯拉、蔚来、格力、小米、OPPO、中国移动纷纷下场表示要打造自己的芯片,整个半导体生态也愈发活跃,截至7月6日,已有90家半导体企业进入A股IPO程序,分布于半导体设计(60家)、设备(11家)、材料(8家)、软件(6家);封测和测试(3家)、零部件(2家)等产业链类别。

此次芯片荒让本来处于下游的制造商坚定了自造芯片的信念,虽然自研芯片有望帮助企业摆脱对供应链的依赖,但其背后也充满了风险。

以手机厂商为例,虽然有华为海思的成功案例,但也不乏小米澎湃、三星猎户座、英特尔Atom这样的壮烈先驱。自研芯片有着高投入和高成本,但回 却并不一定高,这条曾经被厂商寄希望于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道路在芯片荒中却成了略显无奈的举措。如果性能或者实际使用体验不能达到客户预期,仅仅是自研芯片并不能增强产品竞争力。

另一方面,就算拥有了强大的芯片设计能力,其制造又将面临诸多难题。首先是8寸晶圆的供求失衡,由于先进制程芯片利润更为可观,以及其发展趋势,晶圆厂纷纷将8寸产线转成12寸产线。但随着5G、物联 、车载芯片等技术发展,相关芯片需求井喷,反倒造成了8寸产线的产能不足。即便如此,对设备公司和代工厂而言,除非相关芯片价格继续上涨,不然它们也不是很愿意重新生产8寸产线所需的设备。

因此,短期来看,虽然半导体行业涌入了诸多玩家,但短期内芯片短缺的情况并不会发生实质性改变。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格局,必将在此次芯片荒中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一定会涌现出一批能提供成熟工艺产能的代工厂和设备制造商。

(7719608)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6月5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