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微专业”!广州软件学院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6月8日,该校通过线上举办说明会,公布首个微专业数字影视制作的招生条件和 名要求,并就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课程主要内容和开设周期等进行答疑。“微专业”是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新趋势,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岗位或者核心素养的要求开设一组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达到特定岗位、领域、行业要求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接触学科前沿、提升复合能力、 会竞争能力培养创造条件。

广州软件学院开设微专业研讨会,探索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微专业”一般开设5—8门课程,今年首个开设的微专业为数字影视制作,学制为一年,学分13学分,核心课程主要有视频创作原理、数字音视频制作、短片拍摄与制作、数字合成与特效、文创创业创新创业等。据悉,广州软件学院除开设数字影视制作之外,首批将陆续开设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络空间安全、数字创新创业等“微专业”。

“广软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广州软件学院执行董事兼常务副院长迟云平表示,“开展微专业是对市场所需的回应,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有力举措,充分体现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的改革思路。”

“数字影视制作是其它微专业开设的前期试点,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对于开设微专业,广州软件学院教务处处长袁志表示,“要用微专业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需求,来提高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袁志认为,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学校开设的微专业要对接产业、瞄准岗位,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

一直以来,高等教育专业划分过于细密,大类招生后再细分方向培养是高等教育及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和尝试。

“广软开展微专业,跟踪产业发展前沿,瞄准新兴就业岗位,利用其船小好掉头的特点,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和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迟云平表示,“就数字影视制作首个微专业的开设而言,是学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践,并为新设置本科专业提供各项条件准备。从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广软开展微专业也是‘斜杠青年’的实现路径,实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通讯员】林延军 黄炜迦

广东教育头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5月9日
下一篇 2021年5月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