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学习类App涉黄”不能上演“捉放曹”

□肖凡 (石河子大学)

各类学习App不断涌现,成为孩子们平时学习的重要助手。而与此同时,一些学习类App存在的诸如诱导广告、涉黄涉暴等问题,让很多家长感到不安。据法治日 道,在某款App的“宝宝看”一栏里,广告品类很多,有的直接推荐黄色小说。在该App主界面的右侧,有一个蓝色小电视图标,点击后界面跳转到另一个小程序中,自动推送展示的小说内容十分露骨,并且包含不少性暗示和色情桥段。(6月2日《法治日 》)

在媒体连续 道和 会关注度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学习类App涉黄问题为何屡禁不止?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点原因:

“监管难顾及”为学习类App涉黄增加了扩散土壤。由于学习类App准入门槛低,每当出现问题被监管部门查处后,其开发商主体又可以“换个马甲”继续牟财盈利。与此同时,部分平台被发现问题后推脱责任,竭力与自身撇清关系,甚至用技术中立原则进行抗辩,导致监管部门难以做到“精准打击”。

“处罚力度小”为学习类App涉黄减低了违法成本。尽管《广告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为学习类App涉黄问题做出法律限制,明确情节严重者要依法量刑,但实际上很少有人因此付出大的代价。“处罚力度小”似乎成了打不开的死结。相较于对违法分子严厉处罚,更多时候只是封 、封域名、封IP地址等,违法商家可以很轻松地“换个马甲”死灰复燃。

实际上,“准入门槛低”“监管难顾及”和“处罚力度小”三者互为因果、交相耦合,是学习类App不断试探法律底线的主要原因。要还线上教育“一片净土”,除了对照上述三个原因“三管齐下”,还需要提高全 会的意识,对“问题App”零容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5月2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