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冲冲办了一张新的手机 码,还没来得及将新 码告知亲朋好友,却已经接到持续不断的骚扰短信和骚扰电话,让机主不胜其烦。打电话问客服怎么办,客服却说,要用户自行下载拦截软件!
近日,上海用户蒋女士在浦东某移动通信 点新办理了一张移动手机 码,原以为新 码是一张白纸,结果刚办了之后,就不断接到一些公司业务、追债等方面的短信、电话骚扰,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
无奈之下,蒋女士拨打了移动公司客服电话要求解决被肆意骚扰的问题,被告知会核查其反映的情况并承诺5个工作日回复。然而,过了10个工作日,蒋女士也没有等到移动公司的回复。于是,蒋女士向浦东消保委投诉,并咨询该如何维权?
消保委工作人员随即与移动公司联系,转达了蒋女士的诉求,移动公司建议蒋女士可下载相关的拦截软件进行拦截,并表示暂没有其他解决办法。
对于蒋女士的遭遇,消保委了解情况后,分析认为蒋女士可能办理了一张“二次 码”。所谓的“二次 码”,就是指之前有用户用过,被运营商收回后再次发放的 码。一般而言,目前主要有两种情况的手机 码有可能会被进行“二次放 ”:一是未办理停机保 业务,同时停机时间超过3个月的手机 码;二是用户主动注销的手机 码。
而根据我国《电信和互联 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 信息服务提供者在用户终止使用电信服务或者互联 信息服务后,应当停止对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并为用户提供注销 码或者账 的服务。
消保委认为,当原机主终止使用通讯服务,运营商不仅应停止对原机主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还应当配备相应措施和规则帮助实现原机主与原手机 的关联信息的彻底分离,以保护原机主的信息和隐私,以及确保消费者购买到的“二次 码”是“清洁”的,没有前任使用者的使用痕迹,避免可能产生的不便。
具体到本案例中,消费者如果购买到的确实是“二次 码”,移动公司不仅需要对 码进行“清洁”,保证 码“干净”,还应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告知消费者“二次 码”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由消费者自行决定是否购买。
然而实际情况是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使用的可能是“二次 码”,导致其购买使用后饱受电话骚扰之苦。
因此,消保委认为移动公司的行为已然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面对消费者饱受短信威胁、电话骚扰的困境,移动公司消极对待,未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消费者,仅建议消费者自行下载相关的拦截软件进行拦截,并未尽到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和隐私的相关义务,已明显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