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黑科技”生产放心粮,这位硕士农民是怎么做到的?

一粒米从田头到餐桌,如何保证它的安全?漫长复杂的粮食生产加工过程,怎样才能让消费者看得明白,吃得放心?在湖北监利,这些难题已被新型农民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逐一破解。

初冬时节,监利县汪桥镇严场村寒意渐浓,“硕士农民”刘应文的千亩“放心粮”示范基地已经看不见稻浪的翻滚。参差不齐的稻茬浸泡在水中,慢慢转化成泥土的养分,也给正在水下越冬的小龙虾带来充足的“粮食”。

每天早上,刘应文的弟弟刘应武都会来到田间,捞出泡在水里的仪器,查看运转正不正常:“我手上这个东西呢,就是这个放心粮稻田的环境监测显示,对稻田生产的温度、湿度、酸碱度能够有个实时准确的数字显示。一般我们这片田的酸碱度都在7.9左右,酸碱度如果超过8以后,重金属就会释放出来,生产的大米会出现镉超标一系列的问题。”稻田里的传感器、稻田边高悬的实时监控摄像头和布设的水稻小气候观测系统,是智慧农业云平台“放心粮”全程溯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机APP上轻轻一点,采用虾稻共作模式的水稻全产业链尽收眼底,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音视频查看粮食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关键记录,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眼见为实的全程监管。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1月1日
下一篇 2017年1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