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警2000研发:中国知耻后勇,电子战领域奋发努力超20年

图:空警2000

在90年代中期被外军以电子战攻击骚扰以后,中国投入了极大的力量,重新打造了整个军队的信息搜集、指挥、通信体系;力求军队的组织架构在对手极强的电子侦听、干扰压制下,仍然拥有安全、健壮的工作能力。中国空军的自动化指挥体系就是这项浩大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对外名声不显,但其重要性绝不亚于歼10、苏27、歼20等任何一项中国的明星装备。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中国的这些先进战斗机才不会沦为散沙,才得以真正发挥出战斗性能。

谈及整个自动化指挥体系确实给人很虚的感觉。具体一点说,以伊尔76为平台改装的空警2000战略预警机,它就是空军自动化指挥体系中的核心节点之一。由于这一级别的大型预警机,中国目前受制于载机平台数量无法多造;又陆续开发了以运8中型运输机为平台的空警200、空警500系列预警机。

事实上除了被大家昵称为大盘子、平衡木、小盘子的空中预警机以外,中国在运8平台上还开发了多种用途的电子机型,比如通信中继、电子信息侦察、电子干扰用途等等。这一批高新系列型 的不断出现和服役,代表着中国在电子战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和快速追赶的成就。而即使是在作战体系中最为末端的战术飞机上,也有包括歼10B等越来越多的型 开始内部集成高性能、大功率的电子战设备。

严格的说,中国在电子战领域的快速发展成果,其根基要追溯到80年代。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蜜月时代,是中国科研界打破封闭,全面学习西方先进体系的历史性阶段性飞跃的时代;当时引入的大量新理论、新技术,都是后来中国电子工业、指挥通信系统高速发展的基石。

比如英国向中国出口了全套的平板缝隙阵列天线的精密加工技术,就成为中国后来高性能机载雷达研制的关键基础,至今俄罗斯都没有同级别的技术能力。而中国长达30年都没有搞明白的多普勒雷达算法体系研究,同样是在这一时期依靠西方先进理论得到了突破。而法国向中国出口的舰载指挥作战系统,也是从硬件体系和软件构架上就相当先进而且极具发展潜力的技术体系。

而在90年代时,这些引进的理论和技术都还处于种子、或者是萌芽状态;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还处于未成熟、未装备的阶段。在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最高层对于电子战领域的高度关注和投入;电子战的地位在中国从各型作战设备的附属功能,一跃而成为最为核心的作战样式和能力。

有了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基础,又有了来自最上层的高度关注和统一认识;中国在电子战领域——应该说是不分军民的整个电子行业,都开始进入高速的发展和扩张时期。近十年以来的新型电子战设备和作战能力的井喷,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的背后掩藏了20年的发展与积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8月2日
下一篇 2015年8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