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拴”与学生的“逃”,到底是谁之错?

正所谓“没逃过课不算真正地上过大学”,学生们为了逃课总想出各种千奇百怪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只好与之斗智斗勇,也针对性地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另类点名方式。

最近,重庆理工大学上课点名方式开启了新纪元,每个学生进教室时,把自己的手机放在编有自己学 的手机袋里,这样就完成了课前点名。

有同学拍手叫绝:“老师真会想办法,这样我们再也不能上课玩手机了。”但也有耍小聪明的人说:“这不是逼我们要买两部手机的节奏吗?”

浙江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的姜海银老师和同事则利用电子信息知识,编写了一个基于Excel宏控件操作的语音点名程序。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这个软件会自动 出屏幕上出现的学生名字,老师只需按下几个按键就能输入学生的到课情况。没来就按“缺勤”,坐在前面的学生就按“前排”。学生们都惊呆:这老师的点名方式简直逆天了!

而杭州师范大学的汝海龙老师与时俱进,发明了“扫二维码签到”,每位学生在微信平台上注册一个账 ,用扫二维码来签到。除了点名外,这个版本还有“定位测距”功能。点完名后,老师还能看到与学生的实际距离,那些想投机取巧,让人代刷二维码逃课的同学也无处遁形了。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汝老师还发明了另一种神方法:利用微课APP软件,进行手势点名。学生们下载这个APP后,老师在自己手机里画一个手势,再放到黑板上,学生照做就可以 到了。

如今,大学生逃课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实际上,高校出现的这种“猫抓老鼠”的乱象,折现出的是老师的不自信和学生的不爱学习。老师们创新的上课点名新技能,依然是拴住了学生却拴不住学生的心,依然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短时间内看似效果俱佳,但其实非但不能根治,还会让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高涨。

学生漠视课堂,除了对所选课程兴趣不高、忙于 团的活动外,更多的是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的不喜。许多无意义、无价值的课程,只为了学分而开设,学生们不愿去上也只能被迫去上,毕竟拿到学分才能毕业。老师们对此也是心知肚明,因此他们也有了“厌教”情绪,对上课应付了事。另一方面,大学里的老师又出现了只会学不会教的情况。许多老师本身十分优秀,但因其上课方式乏味无聊,学生们无法良好地汲取老师所灌输的知识,只能越听越晕,最终昏昏欲睡、浪费时间。

点名只是一种表象,更深层次的祸首是大学课堂教育建设的弊端。只有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拴”与“逃”才不会继续延续下去,老师无需花式点名,学生们也能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

文/叶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2月11日
下一篇 2016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