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手段精准助教助学

5月2日,南京民办实验学校(一中分校)的青年教师李敏在课堂上向观摩教师和专家们展示了一节别开生面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常态课。

不同于以往的是,一上课李老师就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化学科应用“悠数学”大屏投影,回顾课前的前测结果,就共性错题和典型错误答案进行讲解。紧接着是一次课堂检测,学生使用平板作答提交后,学情 告实时生成,练习完成情况、题目正确率分布和班级薄弱知识点分布一目了然。随后李老师请学生上台对错误答案进行订正,对薄弱知识点精准讲解。经再次课堂检测,班级整体正确率已经从前测的75%提高到了93%。经过大数据分析,临近课堂尾声,老师又分层布置了课后作业。

在评课环节,观摩教师和专家们认为,通过“前测—讲解”“授课—随测—讲解”的多次强化,“悠数学”帮助教师精准定位学生共性问题、分层精准布置作业,实现了智慧课堂的精准融合,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海归团队深耕人工智能教育

6年只与一门数学“死磕”

6年前,在美国波士顿留学的余海涛和一批在硅谷的人工智能教授和博士,对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的梦想是要做出一套高科技的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帮助老师精准地教、学生精准地练,不要题海战术,每天帮老师和学生节省1到2个小时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经过6年的艰辛努力,余海涛的团队近百人只与一门数学“死磕”,同时与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教育专家深度合作,最终打磨出了“悠数学”,满足于K12基础数学的自适应个性化、因材施教的需要,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学科的精准融合,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方式,让老师从经验型教学转向基于数据性分析的科学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实现“提分、减负、增效”。

积极推进国家课题

优化传统课堂教学

据该研发团队介绍,他们经过长期的研发,可以随时将传统线下教辅资源,同步转化成线上精准聚类智能资源,从而让教师得心应手精准选题和组卷,分层一键布置作业;提供作业免批改服务,自动诊断即时评价。老师根据学情 告可实时了解班级学习情况,进行课前教学调整、课中精准教学、课后作业分层,真正因材施教;同时也通过大数据智能诊断、作业错题订正、举一反三精准推送训练,不再需要题海战术,为学生定制专属个性化教学服务。截至目前,“悠数学”使用范围已覆盖江苏、北京、天津等60多个地区上千所学校。

由于拥有几十项人工智能的语义识别相关的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悠数学”由此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双软”企业、江苏省“双创”重点扶持等多项殊荣,还参与了2016年度全国教育技术相关重点课题“基于过程性学情数据的中学数学适应性学习系统的开发研究”,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两批子课题开题会,课题参与学校总计50余所。

在开题会上,课题参与教师积极开展公开课的教学展示,并于课后交流课堂使用心得: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信息化融入教学核心优势体现在,可以提供同步教辅资源、即时评价、个性化服务,以过程性教学为研究基准,从课前作业布置到做题查漏补缺,自动精准推送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轻松实现课堂的参与感。

《中国教育 》2018年05月19日第3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4月16日
下一篇 2018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