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初创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以色列的技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4%和出口的50%。然而,日益凸显的人才荒正在威胁以色列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以色列政府相关部门预计在今后十年里,以色列将面临1万名工程师和程序员的缺口。在世界经济论坛成员国中,以色列已从招募技术人员能力榜上的第11位跌至了第17位。
这种人员紧缺在5000多个初创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在与谷歌、微软、英特尔、苹果等巨头的人才热争夺战中遍体鳞伤。这些大公司提出的优厚条件是小公司们无法企及的。
人们担心如果以色列无法有效解决人才荒的问题,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数学和统计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大幅减少,从2005年的3000人,减至后来的1600人。一些学校缺少购买电脑的经费,而且专业课老师也很缺。甚至在本古里安大学这样的名校,有些系科也买不起足够的电脑。另一个原因是2000年互联 泡沫的后遗症,当时有不少技术人员失去工作,不得不转行。而学校里,很多学生担心职业前程而不选择学理工。
在意识到问题后,以色列教育部已在着手在高中和有条件的地区强化理科的教学,包括加强对师资的培训。政府也在考虑鼓励更多的正统犹太教和阿拉伯裔的青年加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正统犹太教人士占以色列人口的11%, 这一人群素来有重视理科方面学习的传统。但在过去,宗教学校的学生只有少部分毕业后进入 会上的劳动力市场。
军队也是储备和培养人才的基地。以色列一些 络安全公司已在资助一些尚服役但有发展潜力的年青人,等着他们一踏出校门就带回公司。以色列政府还建立人才短期培训班营,面向那些有志从事IT行业,但却没有毕业文凭的人。
政府推出的另一招就是从海外直接招募人才。即将增发的500个学生签证专门用于来以色列学IT或理工的外国留学生,签证有效期为5年,这样留学生在毕业后可以在当地公司工作一年。此外,以色列还在考虑发出有效期更长、申办更便捷的专家签证。
许多初创公司都把目光投向海外。首选的目标是前苏地区国家。这里一直有良好的理科教学传统和资源,如乌克兰每年IT专业毕业的学生超过2万名。波兰、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也是招人的重点。这。以些国家来的技术人员大多会说英语或俄语。以色列有庞大的俄语人口,文化融入方面比较容易。加之处于同一时区,相距不远,来往十分便捷。乌克兰软件工程师在当地的工资仅为以色列的40%。当然,关键还是素质和技能。
这几年,中以关系发展迅速,国人对以色列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总体上讲,去以色列留学和工作在很多人看来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就学习环境和学校能力而言,以色列海法理工、希伯莱大学等完全可与欧美名校媲美,且大量的实践机会、浓厚的创新氛围对提高能力也大有裨益。以色列教育部每年都会给中国学生一些奖学金名额,自费留学的费用也比较合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