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调侃男人有钱后的变化:除了妈,什么都想换一遍。哈哈!
我真正思考的是:
为什么物质上要知足常乐?
为什么要有节俭的生活理念?
如何看待近代工业所谓的“消费刺激生产”?
第一个问题,知足常乐。无论精神与物质,理论上,都是进无止境的。但是呢,另一方面,二者往往有一定的冲突,也就是说,你必须有所侧重。对我而言,这辈子几乎不大可能兼得,为嘛,一句话:能力不足。我的体验是。物质上的更新迭代,在开始的短时间内,有一定愉悦感,但很快就会陷入到“已经适应”了的无感之中,这时候,如果你想要继续体验那种“新鲜感,快感”,就不得不再次更新。所有的“物欲”似乎都有类似的特点。哪里是尽头呢?况且口袋里的票子总归是有限的。四个字:此路不通。而精神或业务层面,有较大不同。我也有所体会。用我的话说就是“自我思想上的进化”,或者是这个人产生质的变化。这种体验我真心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体验一下,太美妙了!而且这种进化不是一时的,而是一旦你到达更高一层阶,几乎很长时间内不会掉落。需要付出的代价,坦白说不小。因为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尤其前期,你感觉自己一直在发力,但现实是仿佛一丁点变化都没看到。不免让人有些灰心丧气。而且这个过程异常漫长。但是,我的体验告诉我,只要你不气馁,终归会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那时候,蓝天白云,空气清新,仿佛眼睛能把这世界看得更清楚,耳朵也听得到细微的声响,简直妙不可言。
需要注脚的是:在过去十年,我大约有两次这种体验。一次在十年前,一次在半年前。可见,精神进化确实非常漫长,可能因为自己天资不足,足足花了十年才有所增益。
第二,节俭的生活理念。在古文中,“俭”和“简”是相通的。而且节俭也不狭隘地指物质,还包括思维理念,就是要化繁为简。一些不必要的物品,尽可能删去。要我说这个“俭和简”其实与“约”很相似。她们共同指向的内涵是:蓄力或藏锋。这里面涉及到中医的精神,就是“精力外泄”的问题。在这个和平年代,你不需要时时刻刻像猫头鹰一样警觉,你需要把精力集中起来,解决重大自我关切。这就要有一个“蓄力”的过程。可能你的节俭是为了买套房,可能你物质上的“简约”是为了达到“修身养性,安贫乐道,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超然境界。总之,人有一定程度的约束绝对是好事,对任何人都是这样。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离“位列仙班”也就不远了。所以老子说他有三大法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第三,消费刺激生产。这个事其实影响挺大的。用“物欲横流”形容当下,确实再合适不过。走进商场,打开某些购物软件,几乎方方面面都在告诉你:你可以买一个更好的手机,电脑,汽车,衣服,化妆品,乃至于房子等等。一个人无欲无求,也不大好,但如果完全陷入到物质的泥潭中,不自知,不自拔,这就非常糟糕了。如果全世界老百姓一年不买某某五百强的商品,几乎可以肯定它必然退市重组破产。当然,这不大可能。但商家就是靠“营业收入”来生存的。至于个人如何选择,见仁见智。
其实我的态度已经十分鲜明了,看上面两条。人类创造的文明,时至今日,大多时候,并非是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双赢或多赢,但今天的大背景仍旧是西方国家引领世界潮流的尾巴,虽然这个尾巴很快就会作古。作为个体,要保持时常的清醒。
听起来像废话,但就这么个理儿:不是自己的不去想不去拿,用多少衡量一下自身尺寸与能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精神之参考文献:《易经》、《论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