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软件出口同比增26%,上海服务贸易全国规模第一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35.78亿元,同比增长11.8%,软件出口协议金额达到了31.11亿美元,同比增长26.05%,执行金额也达到了1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8%。

10月16日开幕的第十六届上海软件贸易发展论坛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申卫华公开了上海软件出口的最新成绩单。

申卫华表示,软件产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 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软件贸易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服务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升级转型、提质增效也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上海市的软件产业与贸易一向保持着较快的增速。

从服务贸易整体来看,上海市2017年共实现服务贸易总额1955亿美元,规模居全国第一,占全市对外贸易的比重提高至近3成(29.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6个百分点,呈现出结构不断优化、主体不断壮大、模式不断创新的发展特点,形成了一批新经验、新做法。申卫华举例说,在全国率先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上海就率先指导成立服务贸易领域的全球促进联盟,率先编制发布数字贸易发展 告。

关于上海市软件行业发展的下一步,申卫华表示,上海市将从制度创新、主体培育、促进体系、重点领域以及环境营造等方面推动本市服务贸易发展。一是以多方联动机制为基础,探索重大管理体制创新,包括建设和完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机制、市区联动发展考核和评价机制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风险和效率并重的双向开放体系。

二是以树立“上海服务”品牌为导向,完善市场主体培育机制,包括实施服务贸易潜力企业培育计划,培育200家“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实施服务贸易示范区建设方案,培育一批国际化和专业化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和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构建服务贸易新型促进体系,包括构建海外市场开拓体系,进一步完善上海服务贸易全球促进联盟的功能,打造多元化政策体系,统筹用好财税支持政策。

四是探索贸易和产业联动发展模式,推进数字贸易、技术贸易、文化贸易、旅游服务、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发展,尤其将探索服务贸易的数字化,搭建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大力推动软件贸易与服务贸易各重点领域的融合发展,塑造上海软件核心竞争力。

五是依托自贸试验区创新优势,营造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包括探索出台支持跨境生物医药研发的若干意见,以“一窗办理”为核心理念形成一整套展品通关和保税监管的管理制度,探索入境维修产品检验监管、飞机融资租赁海关异地委托监管等模式创新,健全境外专业人士流动机制等。

9月29日,上海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意见》首次提出以打造“上海服务”品牌为切入点,以企业、示范区、平台为培育主体,实施服务贸易潜力企业培育计划,分批培育200家“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的服务贸易品牌企业、20个具有行业引领优势的服务贸易示范区、20个国际化的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重点企业引领出海、中小企业积极创新的发展格局。

自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部署在上海等15个省市和区域开展首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来,上海市的服务贸易规模就不断提升,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17年,文化娱乐、专业服务、技术等高附加值领域占比提升至35.5%,其中文化娱乐、知识产权使用费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5%与14%,电信、专业服务、技术是重点顺差领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8年9月13日
下一篇 2018年9月1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