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在具有通信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上 、游戏、 交等功能,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还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其中,浪费时间,影响学习,损害视力,甚至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因此,对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学校要把手机使用管理当成对学生开展教育的契机,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学生手机使用管理中蕴含的教育价值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使用手机,学校和家庭都要制定管理规则,不能放任自流。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规则一经制定,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帮助学生养成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并形成依照规则行事的良好习惯。
第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和举止行为,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在不该用手机的时候不要用,该用的时候要正确使用。同时,要让学生树立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会危害身心健康,尤其是影响视力的意识,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控制手机的使用时间,做到非必须不使用。
第三,提升学生筛选信息的素养。在信息化时代,手机等移动互联 终端成为学生了解 会、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和工具。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时,要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对 络虚假信息、 络欺诈的辨别能力,提高在 络虚拟环境下交友的警惕性,分清 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对 上各种言论要有正确认识的能力。
第四,让学生遵守 络公约,做到文明上 ,健康上 。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文明地使用手机,做有礼貌、有修养的人。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标点符 ,如何用表情传递情绪、体现语气和态度,这样学生进入 会后,在使用短信、微信等 交软件时就会懂得基本的文明礼仪。只有每个人都遵 络公约,才能让 络空间变得清朗。
手机是导致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产生矛盾的重要因素。在手机使用管理方面,一定要有制度、有规则,并严格执行。但是我们面对的毕竟是未成年人,难以杜绝一些违反手机使用管理规则的行为。对此,学校和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预期和包容度,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不能简单粗暴地制订和选择惩罚措施,比如砸、摔学生手机等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很可能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可以采取比较柔和的措施,比如积分制,即积够一定的正向分数就可以获得奖励,或者积够一定的反向分数就要接受相应的处罚,但要注意相关处罚不能伤害学生的身体和自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