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识花软件也犯晕
在玉渊潭公园,不少游客举着手机拍鲜花,可发朋友圈时犯了难,“这是什么花?”高频出现。一位家长连蒙带猜,给孩子讲鲜花,“这个应该是榆叶梅吧,可能是梅花,这个得查查。”
在陶然亭公园,一簇簇六瓣小黄花开得正艳。大三学生王林瑾问同伴:“这是迎春花还是连翘?”同伴掏出手机识花软件,一通拍照,“有说是迎春花的,也有说连翘的,还有说是梅花的,太没谱了。”
2 树木标识“半遮面”
相对而言,公园植物所挂的说明牌是游客识花辨木最靠谱的途径。但在玉渊潭、紫竹院等公园,除垂柳、榆树等少数高大乔木外,其余植物均是“无名氏”。
天坛公园中,大部分树木植物都有标识牌,写着植物名称、分类、原产地等,甚至牌子上还有二维码,游客扫一扫就能了解植物的故事。不过,树木密集区,植物标识牌往往被遮挡,游客只能抻着脖子看,或是迈过小栅栏,走近几步才能看清。市民张先生说:“希望公园能改进一下展示方式,弄个相对大的图示牌,讲讲每棵树的故事。”
陶然亭公园和一些街心花园中,能否看到植物标识牌,完全靠运气。“梅花有很多种,我绕着陶然亭转了一圈,至少看到三种梅树,有些挂着牌子。但如果游客只逛一部分区域,就肯定看不全牌子。希望所有公园都能统一规划,把树木的名字都亮出来。”一位市民说。
3 识花引乡愁添情趣
梁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他说:“都说故土难离,要留住乡愁。这不能是空话,需要具体的内容去承接。中国人对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不认识植物,甚至‘五谷不分’并非小事,应该适当增加一些亲近自然的课程,让孩子们识别花木,热爱自然,才能热爱家乡。”
李女士退休后,常去玉渊潭遛弯儿。她几乎认识园子里的每一种花草。“现在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如果都不认识植物,谈什么和谐?其实植物很有意思,以前我们唱《红梅开》,到公园认识了这种花,每每看到红梅,就想起那首歌和我年轻的时候。”
大三学生黄圆圆也是爱花者,“现在年轻人尤其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们,分不清高粱、小麦,韭菜、蒜苗儿的很常见。尽管这不是什么大事,但其实这一点一滴的小细节才构成丰富有趣的生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